飲食小本創業成功案例

  創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其在任何經濟發展時期任何國家都最具活力與挑戰性。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劉思源:90後“小鮮肉”掘金阿拉迪小切糕

  一提到切糕,你會想到用核桃仁、葡萄乾、芝麻、玉米飴等原料熬製而成的西域美食,但真正吃過的人並不多。90後襄陽小夥劉思源為了讓美味平價的正宗西域小切糕成為大眾小吃,奮鬥了整整3年。

  他和團隊裡同樣年輕的90後小夥伴,憑藉著自主研發的“阿拉迪小切糕”在2015年湖北農村青年電商創業大賽上脫穎而出,奪得了初創組冠軍。

  當“小鮮肉”愛上“小切糕”

  春夏是休閒食品的旺季,劉思源和小夥伴們也格外忙碌。週末時,他帶著幾十盒“阿拉迪小切糕”在武商襄城購物廣場的超市裡試銷。穿著萌噠噠真空“外套”的“阿拉迪小切糕”讓人眼前一亮,顧客沒見過,更沒吃過,好奇地駐足觀望。

  此前在襄陽,市民們見到的都是商販用推車沿街出售的大塊切糕,有需要就切下一塊論斤賣。可這是一款改良後的全新產品,劉思源和小夥伴們不知道市場如何,更不知道如何定價。因此,只要有顧客駐足試銷臺,他們就會馬上推介:“這有一款正宗西域小切糕,您願意購買嘗一嘗嗎?”

  顧客們肯定地回覆後,讓已為“阿拉迪小切糕”奮鬥了整整3年的劉思源極為高興。

  試吃之後,許多顧客直接付錢買走切糕。“顧客給出的心理價位在30元至50元/盒,而我們預售價是39.8元一盒。”劉思源對市場的判斷相當敏銳。

  作為一枚“小鮮肉”,怎麼會“愛”上女孩子喜歡的甜點切糕?

  “切糕王子”新聞激發靈感

  2012年,一則新聞吸引了正上大學的劉思源的眼球,“長沙理工大學的一名大學生勤工儉學,在網際網路上賣切糕,生意非常紅火,被網友稱為‘切糕王子’,一下子成了‘明星’”。不過,劉思源的關注點是也能做成大生意的切糕。

  事實上,劉思源並非突發奇想,他在大學裡就是個“創業”達人,開了好幾個小公司,頭腦靈活,嗅覺敏銳。從“切糕王子”的創業故事中,他嗅到了商機,“我聯絡上了長沙‘切糕王子’,談到我也想做切糕的想法。他建議我去西部走走,看看正宗的切糕”。

  於是,2013年劉思源趁寒暑假去了西部大城市兩趟,找到當地製作切糕的老藝人,走進家庭作坊看製作過程。此外,他也找到當地知名的切糕專賣店,現場觀看製作工藝。

  改良“西域美食”大賽奪冠

  在考察市場的過程中,劉思源一直在思索:作為西域傳統美食,切糕很受當地人歡迎,但為何沒能進入更廣闊的市場?

  通過不斷試吃和了解切糕製作工藝,他最終確定了“把切糕改小、切薄,做成小包裝;提高果仁含量,降低糖分的比例”的改良思路。確定創業方向後,劉思源和4名與自己同齡的90後開始了追夢之旅,他們成立了湖北襄陽阿拉迪食品科技開發公司,五位合夥人之前都曾創辦過公司,也都是資深“吃貨”。

  歷經3年的研發,每塊10克左右的真空小包裝、乾淨衛生、更適合大眾消費的“阿拉迪小切糕”在今年新鮮出爐。據悉,小切糕一“出生”,就吸引了40多位全國各地的微商代理加盟。“加上蘇寧網店和淘寶網店,我們的重點銷售渠道已經就位。”劉思源這樣介紹。

  不過,劉思源的“野心”很大,“未來,我希望切糕能像大白兔奶糖一樣成為消費者的手邊零食,讓所有人嚐到正宗的西域風味美食”。

  事實上,“阿拉迪小切糕”正式面世前,就憑藉著出色的創意和產品的口感獲得評委的青睞,戰勝了200多個對手,拿下了2015年湖北農村青年電商創業大賽初創組第一名。

  2:盧啟輝:放棄20萬年薪回鄉賣果蔬包子開20家包子店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80後長沙伢子盧啟輝放棄年薪20萬的麥當勞中高管職位,回到長沙創業賣包子,一群90後大學生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加入到他的創業團隊。如今,盧啟輝的果蔬包子店在全國開出了20多家連鎖店,被稱為“創業傳奇”。

  事業高峰期卻辭職創業

  1981年,盧啟輝出生於長沙縣江北鎮,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庭貧困。

  盧啟輝從小懂事的他成績非常好,2000年一舉考入南華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專業。在校期間,為了賺取生活費,他做過家教、發過傳單,也當過保險業務員,還參與學校洗衣房的勤工儉學,“每天我都去各大寢室收同學們的衣服,分類洗好後,再準確送回去,每趟自己可以賺5塊錢。”盧啟輝告訴記者,雖然運送的過程很辛苦,但這培養了我較強的服務意識,也為今後進入餐飲行業打下了基礎。

  2004年盧啟輝大學畢業,雖然很想自主創業,但剛出校門什麼也不懂,還是選擇先積累工作經驗。於是他南下深圳,在麥當勞南山分店當一名見習經理。由於從小能吃苦耐勞,進入餐飲行業後,他都是主動參與打掃衛生、炸薯條、裹雞翅等工作,加上為人親和,工作能力強,很快他與基層員工打成一片。

  工作之餘,盧啟輝一直不忘給自己充電,他積極參與麥當勞餐飲管理的課程學習,去過北京、上海、香港等多地進修,並能每次在結業考評中獲得優秀獎項。十年的時間裡,他憑藉出色的工作能力,從一名小小的見習經理升為副店長、店長、再到麥當勞南區總部的運營經理,管理的店面也擴大到十幾家,年薪更是高達20多萬。

  去年初,就在自己的事業處於“順風順水”時,盧啟輝卻作出了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舉動——放棄年薪20萬的職位,選擇回長沙創業。回長沙後,他拿出自己的積蓄在市區開了一家咖啡店,半年後,因虧損只得關門歇業。

  創業失敗的盧啟輝沒有氣餒,決定重啟爐灶賣包子。“要從包子‘蛋糕’中分一塊,必須得創新,推出符合現代人健康飲食的新型包點。”於是,盧啟輝與清華大學·英紐林腸道菌群與代謝健康研究中心合作,開始了果蔬包點的研發。

  果蔬包子換來市場認可

  為改變傳統包點原材料單一、油脂偏重、營養欠均衡的現狀,盧啟輝嘗試將傳統包點工藝與現代果蔬原粉相結合,搭配出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粗纖維+適量脂肪組成的健康、合理的膳食結構。盧啟輝表示,自己是農村伢子,對於農村有特色的情節,在包子裡他創新性地融入蔬菜瓜果粉進行深加工,推出全國首款果蔬包點。

  “每推出一款新包點,我們就請一批人品嚐,如果還有一個人說口感不好或不認可,我們就進行重新配比。”盧啟輝在1年的不斷嘗試中越來越充滿信心,直到今年5月,名為御鳳凰的果蔬包點最終以其良好的口感和觀感,一致被各品嚐者得到認可並叫好,這些彩色包點的銷售悄然呈火爆之勢。

  一年的潛心蟄伏,讓盧啟輝領略到了創業過程之艱辛,但他對自己的選擇從來都不覺得後悔。“與安逸的生活相比,我更願意去嘗試挑戰,如果不試一試,也許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極限。”

  今年5月,盧啟輝與清華大學共同開發的果蔬包點“出籠”。為改變傳統包點原材料單一、油脂偏重、營養欠均衡的現狀,果蔬包點將傳統包點工藝與現代果蔬原粉和益生元相結合,以此調節腸胃、降低熱量。

  如今,共有13名食品、營銷、網路等專業畢業的90後大學生參與到了他的創業團隊賣包子。盧啟輝告訴記者,僅麓谷果蔬包子店平均每天就可賣出3000多個包子,單日營業額達到4500多元。“到9月底,果蔬包子連鎖店在全國開了20多家,計劃未來三年在全國開設2000家連鎖加盟店。”

  3:“小蹄大作”李功福:烤豬蹄也可以做到估值一億

  賣烤豬蹄算是我的副業。我的本職工作是中科院電子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做軍工方面的研製,偵查雷達、偵察衛星、無人機都是我們的涉獵範圍。不過很快我會全職出來賣烤豬蹄。現在我覺得,烤豬蹄這門生意可以做到更大,就差一個平臺、一個店,把我的想法和所有的精力都押上,讓它爆發。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五道口附近尋找合適的第二家店面,但一店難求。

  因為家庭因素,我很早就開始自己賺錢。小時候,媽媽用荷葉把吃剩的豬蹄包起來,類似叫化雞那樣做,味道很好,我一直記得。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讀研期間,我發現燒烤很受歡迎,女生又特別喜歡豬蹄,但市面上的工藝不是煮就是滷,沒人用烤的。當時學校後門也有一個賣烤豬蹄的,做法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但銷量很好。那時我想,沒準按照我的方法來做更有市場。

  醃製、滷、是烤前的必備步驟,否則生豬蹄很難入味。為了學習這門技巧,我去燒烤店、滷肉店打雜,洗碗、掃地,看他們配料。每天偷學一點,晚上借同學家的房子再自己除錯。導師和同學都是我的試驗使用者。經過一百多次反覆試驗,口感慢慢定型,大家都說我可以去外邊擺攤了,導師也很支援,給我4000塊啟動資金。那段時間我一個人做,每天早上騎摩托車兩小時到市場進貨,100斤豬蹄全靠我自己處理,給豬蹄破殼之後再除毛。

  我們學校在成都也算有名氣,一個成電的研究生在校門口擺地攤,沒少遭到質疑,多少雙眼睛看著。常聽到很多家長在我面前議論:我的小孩就在裡面上學,他現在擺地攤,我的孩子以後怎麼辦?那時我每天推餐車在校門口賣貨,還要常常躲城管。被城管追過幾次後,我也在想要不要放棄。但既然已經出來了,錢又是老師給的,我還沒做成就回去怎麼交代。

  後來機緣巧合,我結識了一名華東理工大學的學生,他建議我到上海創業,並以他的名義申請代理基金。這一下子申請了10萬,等資金到位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不過我還是很高興。因為錢不多,我們當時在松江租了一個最偏僻的店鋪。以前我一直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看來是錯的。

  我和他說,我們去賭一把,把店面搬到路邊試試。結果搬出去沒幾天,銷量就直線上漲,不到一個星期賣出1000多隻豬蹄。大家慢慢口耳相傳,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後來拍客發現了我們,把我們的視訊上傳到優酷,叫“放棄白領身份去路邊賣烤豬蹄”,一天的點選量突破40多萬。

  接著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也找過來,那段時間每天都在應付這些東西。上海人對吃很挑剔,這一方面促使我們精進工藝,一方面為我們奠定了口碑。但2013年春天,上海出現黃浦江死豬漂流事件和禽流感,人人談豬色變,我們的生意沒法做了。6月我答辯結束,工作敲定在中科院,就離開上海來到北京。

  到中科院大概是我最保守的選擇,如果簽到西安、武漢,我可能會去搞衛星和核潛艇,待遇也比北京好。儘管來北京什麼都沒有,但還是覺得自己可以闖一闖。入職中科院後,我白天上班,下班就繼續忙活自己這攤生意。

  和以往一樣,我們的豬蹄都是加工好的半成品再去燒烤,我現在考慮儘量不要依靠廚師,儘可能和廚師剝離關係。只是現在我們的供應鏈還不完善,單一店面可以,一旦開始規模複製,就要考慮中央廚房或加工、代工廠,這些超出了我們現有的能力。

  這幾年,我總共賣出了30萬隻豬蹄。如果想賺快錢,也許早就開始就做加盟了,之所以沒走這一步,是因為我想做長久一點。營銷和宣傳手段的運用也一樣,如果不是基於產品本身,做宣傳會死得很快,相當於空中架樓。不管怎麼宣傳,最終還要回歸到產品本身。過度營銷的模式也只有在北京會成功,因為這有數以百萬計的流動人口,不用考慮二次購買就能盈利,但並不適用其它城市。

  我們五道口店面大概三平米,只有三名服務員。之前還有“小蹄大作”的牌子,但城管覺得我們這個招牌不合格,拆掉了。我也想知道沒有招牌的情況下會對我們營業有多大影響,結果發現大家照樣排隊。我們團購量很大,在大眾點評是五星店鋪,海淀區排名第一。

  最高峰時,我們每天能賣500只豬蹄。不過我仍想把生意做大一點,這個時代已經不能用傳統思維做生意了,現在講究單點突破。阿里巴巴、騰訊都是靠一款產品打品牌,後面做大、做出名氣,什麼都能嘗試。一面玻璃一個拳頭打下去,可能不會破,但單點打過去很容易突破,我們也想靠烤豬蹄來打造自己的品牌。有了個人知名度後,再把我的企業文化給推出去,立一杆旗,吸引有想法的人過來。

  之前我擔心別人抄襲,但現在我的思路已經完全不同了。顧客花13塊錢來我這裡,他想象中的豬蹄應該是怎樣的,我大概可以猜到,不外乎是乾淨、味道好。之後我想做的事情是顧客花了13塊錢之後,不僅買到意想之中的東西,還有更多他想不到的,這可能是產品背後的故事或是店裡的裝修風格。我賣的不僅僅是烤豬蹄。未來我們要抓住大學生這一塊市場,以後我宣傳或表達的,一定是能正面影響大學生靈魂的東西。

  烤豬蹄是個沒有壁壘的生意,競爭對手的加入,讓我不得不加快融資和轉型的速度。我們有了競爭壓力,每天下班的時間推遲了個把小時。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做其他產品的技術儲備,只差一個好團隊。最近也有投資人找到我,但他們都更看重團隊,我們還沒有這方面的搭建。下半年我挖來一位老同學和我一起創業,他曾是杭州九陽豆漿機的區域經理。畢竟小吃生命週期有限,受眾群體也是有限,我希望加快步伐,在大浪淘沙前做出自己的品牌,然後轉型到快餐。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