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生意創業成功案例

  創業是就業來源,創業不但為創業者本人解決就業問題,同時為社會提供大量工作崗位,具有緩解就業壓力的極大潛力。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郭敬佩:大學生3000元開自行車租車行賺60萬元

  投資3000元開自行車租車行盈利60萬元,湖北工業大學的郭敬佩儼然成為大學生創業“神話”,畢業季啟幕,校園裡的每一場創業分享會都不想錯 過他。主管學院創業工作的譚蔚老師笑言“他已是聲名遠揚”。實現200倍收益的創業故事在大學校園裡的確夠“傳奇”,只因在人海中多關注了一眼“單車”, 郭敬佩的大學4年就打上了“單車迷”烙印——2012年開自行車租車行,2014年轉向創辦自行車資訊互動網站。

  相比擁有自行車固定資產的租車行,創辦網站簡直“燒錢”——從線上研發、線下活動到公司大小事宜、員工薪水,流水的花銷,一旦不成功都將化為烏有的風險讓郭敬佩“沒有退路,只能一路向前”,歷經艱辛,郭敬佩更願意說,“這一次,才終於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業”。

  3000元起步的創業神話

  郭敬佩出生於河北衡水一個商人之家,父親開了一家當地最大的麵粉廠。從小耳濡目染,郭敬佩一直心懷創業夢,跨入大學校園,他暗暗給自己定下了目標:首先要順利畢業,其次是在大學裡開家公司,畢業前開上一輛比亞迪“F0”。這款車當時的售價是2.99萬元,“不想依靠家裡,為了湊足這筆錢我總 得乾點什麼”。

  學習藝術設計的郭敬佩最早也動過開家廣告公司或裝修公司的念頭,但思前想後,“有太多類似的公司了,開啟市場太不容易”。

  對創業的關注讓他把握了先機。大一到安徽黃山寫生時,喜歡戶外騎行的他注意到一個現象:當地提供自行車租賃的店很少,而且租金很高。回到武漢,郭敬佩開始在學校周邊轉悠,“高校密集的武漢有廣闊的自行車租賃市場,卻缺少好的租車服務公司”,他為自己的發現欣喜不已。

  “我們開一家租車行吧。”郭敬佩在寢室“臥談會”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室友們紛紛叫好,可最後敢於籌錢實幹的只有郭敬佩一個人。他從家裡借了3000元,買了10輛普通自行車,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小店面,通過張貼小廣告吸引顧客前來,每輛車每天租金15元。最初,他每天早上6點鐘就匆忙趕去 車行,晚上小店關門再回宿舍往往已經到了門禁時間。就這樣,僅僅一個月時間,他就把3000元的本金全部掙了回來。

  “這個生意可做!”摸到門道的郭敬佩開始僱同學幫忙,除去工資和房租,他把其他的錢全部用來擴大車行規模。處於上升期的市場給了郭敬佩一個成長的空間。自行車數量從20輛到100輛,再到300輛,檔次也從最初的一兩百元一輛提高到後來幾千元一輛的都有。

  自行車被盜的現象在高校校園裡屢見不鮮,更何況是幾千元一輛的高檔自行車。“再好的防盜措施也擋不住偷車賊的惦記。”郭敬佩想到了一個兩全 其美的方法,“我把所有自行車的鎖都下掉了,這樣做不僅節約了給自行車安防盜鎖的成本,而且因為沒有鎖,租車人就會做到車不離人,也防止了被盜現象。”從 此,郭敬佩再也沒有丟過一輛車。

  為了提高租車行的知名度,郭敬佩積極和各高校的社團開展合作,為社團的戶外活動免費提供自行車。郭敬佩的業務漸漸越做越大,還增添了露營裝置租賃等業務,除去人力成本和車輛維修清洗費用等,他不僅還清了家裡支援的費用,還擁有了一批固定資產。在譚蔚老師眼中,這是校園裡一位難得的“眼界開闊 者”,“他和其他學生創業者不同的是,他不是為了玩玩票,賺點零花錢換個蘋果手機,是把創業當作事業在做。”

  單純的租車盈利模式的脆弱性逐漸顯露,易被複制的租車模式讓郭敬佩開始思考後續的發展。後來,他嘗試向更專業的戶外騎行業務發展,提供帳篷等露營裝置租賃,把盈利重心放到專業愛好者的身上。

  大三那年,郭敬佩已擁有了150輛山地車,附帶出租的帳篷等露營裝置達30套,在武昌、洪山等10餘所高校設立了租車點,2013年租賃業務帶來的銷售收入超過30萬元。

  長途騎行帶來的創意與釋放

  張騰是郭敬佩的班長,也是他在班上最好的朋友。在張騰眼裡,郭敬佩積極向上、具有掌控能力。實際上,創業的每一天,郭敬佩都身處高壓狀態,但無論如何他總能給身邊人帶來“積極、樂觀、好脾氣”的印象。

  掌控情緒,郭敬佩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一段長途騎行,一路上靜到只能和自己對話”。每逢不堪重負時,他都會投入一段長途騎行,在釋放壓力 中思考未來。從武漢到咸寧、宜昌、長沙甚至老家河北,他在一路的騎行中迸發了關鍵的創意。比如在單車租賃之外增加露營的專案,還有,就是創辦“單車迷”網 站。

  武漢的租車市場漸漸趨於飽和,租車行生意如何發展成為困擾在郭敬佩心裡的一道難題。2014年春節,郭敬佩選擇從武漢騎行回幾百公里之外的 河北老家。在路上,他想起從武漢騎行到長沙的經歷,那是他第一次騎長途,帶了很多東西,但等到車胎爆了的時候才發現,真正需要的東西都沒有準備。建立一個平臺,打造服務於“單車迷”的網路之家的想法隨之催生。

  受網際網路汽車營銷平臺“汽車之家”的啟發,他發現目前國內還沒有供單車愛好者交流的專業平臺,於是他決定辦一家專業的自行車資訊互動網站。

  郭敬佩說,在普通人眼裡,自行車只是代步工具,而在騎行愛好者眼中,自行車從品牌到配件,從保養到維修,有很多值得分享交流的話題,單車迷們“迷”的就是這些。“比如有人打算從武漢騎車到拉薩,他需要準備備胎、打氣筒等備用工具,還要提前計劃好路線和露營地點,如果把相關的整車、配件銷售植入進來,就能達到宣傳和推廣的目的。”

  通過在北京風投公司工作的姐姐,郭敬佩認識了一位同樣愛好騎行的天使投資人,遞交商業策劃書,幾輪交流下來,他獲得了200萬元的風投資金。

  有了這200萬元,加上個人投資的60多萬元,郭敬佩心裡有底了。他和計算機學院的朋友馮文傑認真研究“汽車之家”的商業模式,通過分析自 行車使用者群體興趣熱點,規劃網站構架及除錯更新後,2014年11月,郭敬佩的“單車迷”網站正式上線,網站定位是提供買車、用車、養車資訊以及與之相關的全程服務的營銷平臺。

  只要堅持,辦法總比困難多

  早在高中階段,為了自己的藝術夢,郭敬佩曾三度高考,仍與八大美院失之交臂。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筆頭功夫”。至今,他的出租房裡一直放著畫板,沒事兒的時候最喜歡“塗塗畫畫”。

  這背後,是他對自己“夢想”的堅持追求。

  因為創業,郭敬佩成了大學課堂的稀客,每個月僅在月初和月末才現身課堂,但平時他會準時上交作業,他也沒忘記要“在工作中學習,在創業中運用藝術設計的知識”。

  在租車行的時候,他利用專業優勢,設計了一份“點車選單”,學生們可以根據選單選擇車型和時間。後來,在“單車迷”的發展過程中,公司名片、網站廣告、宣傳廣告等各方面,郭敬佩都發揮優勢,“設計得和別人不一樣,有自己的特色”。

  創辦網站之初,缺乏市場考察與技術能力的郭敬佩一度將網站外包給專業公司,卻常遇到後臺維護難題。最終他下決心把網站收回來自己做,重新組建技術團隊,因為資金問題聘請以學生為主的技術團隊,又讓網站摸黑走了一陣子。他說:“學生沒經驗,流動性大,對網站的技術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後期聘請專業人員,又因為公司規模等原因,很多人面試完就走了。”

  面對“單車迷”一路走來的彎路,郭敬佩第一次真正意識到創業的風險與艱辛。技術遭遇難關、網站至今未達投資標準、技術人才難以招募……每一樣都牽動著郭敬佩的心。

  為了留住難得的技術人才,郭敬佩為每個技術員工分了公司的虛擬股份,他覺得只有這樣大家才能擰成一股繩。現在,公司擁有一支14人的隊伍,每個人各司其職、加班加點護著“單車迷”一路成長。“讓‘單車迷’網站發展為中國的‘單車之家’”是郭敬佩目前最大的心願。

  等完成上線修正和抗壓測試後,郭敬佩會重新開始尋找新一輪的投資,一個利好的訊息是,“單車迷”在各大搜索引擎同類網站搜尋中排名第一,“環保是一種趨勢,單車的普及與網站的發展也是必然的,我不會退縮,相信‘單車迷’可以迎來春天”。

  2:3個80後女大學生開跑腿公司創業

  80後創業,創新是取得成功的關鍵,近日,在福州羅源就有這樣一家貼心便民的“跑腿公司”,高溫難耐的天氣裡,如果你懶得出門,輕鬆打個電話,就有人幫你代勞,怎不讓人心動?公司的老闆是3名青春靚麗的80後女大學生,不少客戶親切地稱她們為美女版“羅源合夥人”。

  2013年7月26日,記者走進這家跑腿公司,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分隔成服務檯、倉庫、休息室等,客服人員正在繁忙地接聽顧客電話。公司合夥人之一的葉彩英笑著說:“這就是我們的總部,目前公司剛起步,我們有3名客服人員,2名工人負責為顧客跑腿。”

  葉彩英告訴記者,3年前她去浙江遊玩,從朋友口中聽說當地有“跑腿公司”,如果懶得出門,只要打個電話就有人代辦,十分方便。她頓時來了興趣,深入瞭解後,覺得很有市場前景,當時就萌生一個想法:如果在羅源也辦一家這樣的跑腿公司,肯定不錯。由於那時有工作在身,這個想法只好擱淺了。

  然而夢想的火苗並沒有熄滅。去年底,葉彩英回羅源,與朋友連小舟、葉麗琴商量創業意向時,她再一次提起這個想法,大家一拍即合。說幹就幹,3個閨蜜成為合夥人,具體分工後,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前期準備工作。

  她們開始奔走在羅源的大街小巷,有的詢問同城送件情況,有的親自跑城區各條路線計算路程時間,有的向市民開展問卷調查。長時間的勞累奔波,她們原本白皙的面板晒得黝黑,體重更是暴減。有一次,葉彩英在騎車跑路線時還不小心摔傷,父母見著心疼,就勸說她別幹了。可是她並沒有因此退縮,傷還沒痊癒就和夥伴投入工作中。

  經過幾個月的市場調查、宣傳營銷等前期準備,今年7月18日,公司終於正式運營。開業以來隨著高溫的來臨,市民的需求量漸增,業務量逐日攀升。為了保證24小時給市民提供便利,她們幾乎每天吃住在公司,節假日也不例外。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也有不少快樂的小插曲,“我們還當了一回紅娘呢!”連小舟饒有興趣地說,客戶林先生由於性格靦腆,想通過“跑腿公司”向心儀的女生髮起追求攻勢。每天下午,林先生總會打來電話,要求送飲料或水果給在某商場工作的黃小姐。頭幾次,黃小姐收到東西並不以為然,直到第五天,她的芳心終於被打動,羞澀地對跑腿人說:“你讓他明天自己來吧。”目前兩人已經成了一對甜蜜的戀人。

  葉彩英坦言,創業夢想路上雖然遇到不少艱辛,但面對未來她們信心滿滿。下一步,她們打算在做好羅源城區業務的同時,逐步擴大鄉鎮區域業務,並增設房屋裝修等業務,給更多人帶來生活便利。

  3:靳美嬌和李建峰:大四學生開炒米粉店兩張半桌月入10萬

  “來什麼調料的,雞肉的還是牛肉的?”靳美嬌一邊飛快地在本子上記錄,一邊嫻熟地和回頭客們打招呼。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雍和宮一條深巷的一個16平方米的門面裡,北京理工大學的大四學生、22歲的遼寧妹子靳美嬌和北京印刷學院的大四學生、23歲的新疆小夥李建峰守護著他們的創業之作,一家炒米粉店。兩張半桌子、一個小廚房,兩個在外界看來乳臭未乾的年輕人就這樣開啟了自己的淘金之路。

  小吃店已經被黃燜雞米飯、蘭州拉麵、沙縣小吃承包,而至今沒有一家正宗的新疆炒米粉後,小兩口決定從米粉下手。2014年,兩人回到李建峰的老家新疆,向最正宗的米粉店拜師學藝。

  靳美嬌性格外向,李建峰更穩重謹慎。一個善於經營,一個善於做“苦力”。兩人是2013年的桂林陽朔旅行時邂逅的。“當時是他追的我。”美嬌很直率地告訴記者。建峰很不情願地說:“誰說的?”記者被倆人的對話逗樂了。

  兩人之所以一開始選在深巷裡,主要原因是覺得一來店面租金不多,在兩人能承受的範圍內。二來,小店面是初創人最好的試驗田。雖然兩人對創業這個事情確定了,但是起初兩人對決定從事哪個行業還是很不確定的。“有時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看到北京的小吃店已經被黃燜雞米飯、蘭州拉麵、沙縣小吃承包,而至今沒有一家正宗的新疆炒米粉後,小兩口決定從米粉下手。2014年,兩人回到李建峰的老家新疆,向最正宗的米粉店拜師學藝。

  “做出一碗地道且特別的新疆炒米粉,這個想法簡單粗暴。我們在新疆老家好不容易拿到了一個看似不錯的祕方,結果試後發現味道並不是我們想象的。”美嬌告訴記者,為了找到想要的那個味道,兩個人跑去批發市場買回來30多種調料,沒日沒夜地調配了34天,終於調出了像樣得味道。辣醬對於炒米粉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味調料。“現在鍋太小,每次只能炒80份的料,基本每兩天要炒一次。”李建峰這樣告訴記者。

  2014年底,兩人租下了這件僅有16平米的小店。從第一碗“米粉Alpha版”釋出,到後來的“米粉Beta1.0版”,以及“米粉3.0版”、“椒麻雞2.0版”等等,雖然兩人的米粉已經獲得了眾多食客的肯定,但是兩人還是每天對自己的成品反覆品嚐,不斷升級。

  “產品是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從創業一開始就達成的共識。因為只有兩個人幹活,每天銷量太多的話就超出了能力範圍。“今天就是因為貪多,米粉泡得不太好。”李建峰言語間像個犯錯誤的小孩,“沒辦法只能倒掉,看到遠道而來的顧客,我的內心很自責。” 靳美嬌說:因為開店,自己認識了很多的朋友。許多食客都成了回頭客。小店也成了附近許多新疆人聚餐的不二之選。

  其實,兩人都在家中是獨生子女。原來不進廚房的斯文大男孩變成了掌勺大廚,嬌滴的90後女孩變成了美廚娘。“美嬌在性格上更適合和客人們打交道,而且一天40多份的炒粉、炒醬,對於一個女孩來說還是太辛苦了。”廚房裡面的工作,男孩從來不用女孩操心。

  “他在認識我之前從來沒下過廚,為了我第一次下廚。”美嬌告訴記者,話語間掩飾不住的驕傲。

  兩人平時話不多,不經意間流露出的也是90後夫妻少有的成熟。兩人每天的工作被排得滿滿的:收床、買芹菜、熬骨湯、買泡菜、擺桌椅、分裝粉、盛酸奶。中午要趕在客人來前吃飯,這一忙就要到晚上9點才能關店。關店後泡粉要用1個半小時、炒醬3個小時、定涼皮、倒垃圾,不出意外的話,凌晨3點才能睡覺。

  美嬌是個敢想敢幹的女孩,靳美嬌說,之前自己有很多夢想:當外交官、國際雙語主持人。曾經為了練習自己的英語口語,她辦了英語協會。她說:“自己性格有利有弊。她和性格謹慎穩重的老公正好平和了性格上的衝勁。”

  “他雖然在我面前沒有說過甜言蜜語,但是我認定他了,就心甘情願地跟隨他一生。” 2014年12月29日是兩人的特殊日子,這一天是李建峰年滿合法結婚年齡22週歲的第二天,兩人攜手來到民政局,完成了兩個人一生最大的決定:他們結婚了。

  不過,領證的決定是他們自己做的,他們沒有告訴雙方父母的原因不是因為叛逆不成熟,也不是不願意收到家人的祝福。而是怕父母不同意兩人的一起創業的決定。畢竟裸婚對於家長還是難以接受的。但是領證的事情還是沒能瞞天過海。向輔導員提交申請時,事情還是暴露了。接到媽媽電話的美嬌對媽媽撒嬌說:“建峰22週歲生日,希望收到媽媽的禮物就是‘同意’。”

  媽媽第一反應是開心,但又有些擔憂,畢竟對於女孩,父母希望還是穩定些為好。但是媽媽最終還是尊重了女兒的想法。因為在媽媽看來,建峰是個很有想法,也很有潛質的男生。媽媽在擔心猶豫的同時又非常佩服兩個孩子的勇氣。

  小夫妻兩人的床,鋪開來後地上基本就沒有落腳的地方了。小夫妻晚上睡在1.5*1.8米充氣床上,“記得有次,充氣床漏氣了,早上醒來後,我們兩人發現平躺在地上。”這些生活中的小點滴,在他們看來都是兩個人創業路上的甜蜜小荊棘。靳美嬌在描述過程中,表現出的不是90後女孩的嬌嗔,而是對現在生活的享受。

  兩張半的桌子,平均每月10萬塊錢的營業額,創業之初,男孩向父母借來的創業初始資金,現在兩個月就全部收回了。對於下一步的發展,兩人出現了一些矛盾。美嬌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投資人願意為他們進行投資,擺在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快速擴張,但是投資人成為公司的最大股東。二是投資人入股,當家的還是他們兩人。

  在房子選址、模式選擇方面兩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另外,靳美嬌表示,創業過程中其實還有一些心理問題的。心理有時也會有不平衡。有時會找不到存在感。美嬌說:“想象著踩著恨天高,走在寬敞的寫字樓。這才是自己應該有的生活。”但是,她也知道掃地、擦桌、為創業愁死苦想也是她創業必經的過程。人一直吃苦是不對的,但是一開始還是要吃苦的。“我們打算吃兩年苦,因為一心一意吃苦才能享福。”美嬌告訴記者,“人一輩子最怕的是實現不了自己的價值。雖然現在苦點兒、累點兒,但是即便失敗,自己也不會後悔。”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