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創業故事

   1

  申雨鑫,湖南邵東人,小學文化,14歲出外打工,做過保姆,幹過工地活,開過理髮店,打工路上屢次不順。05年她以6000元起家,創辦了申鑫振動棒加工廠,創業歷盡磨難,但她並沒有氣餒,咬牙堅持。

  不到三年的時間,銷售業績由當初的80萬元提高到了現在的600多萬元。她的傳奇創業故事感動了許多人,上百個代理商主動找上她要做她的產品代理,2008年第五屆全球網商大會上她獲得了內貿30強。她的成功無疑是她努力的結果,她常說:“我以前的經歷是我這輩子最大的財富。”下面一起關注申雨鑫的講述。

  苦命的童年從小我就出身在一個很苦的家庭,父親是個殘疾人,他只有三根手指頭,大姐大我八歲,二姐大我兩歲,弟弟比我小六歲,從小我家就受到村裡人的欺負。那時家裡窮,每天經常為了吃飯的問題而發愁。想想那些日子當時不知是怎麼熬過來的,有一天我從外面回來,聽到父親和母親正在商量說要把我送給遠房的舅舅收養。第二天我哭著喊著被舅舅抱走了,就在我抱走的那一瞬間,父親老淚縱橫,不敢看我,轉頭就進了房。

  可三個月後,父親來接我了,看到我抱著我痛哭涕零的訴說自己:自從你走後,我天天做夢都夢到你,我怎麼就那麼狠心,把你送給別人啊,這到底是我造的那門子孽啊,我被接回家了,那一年我5歲。

  從我懂事起,我經常看到父親眼裡流露出太多的無奈,那時,真想替他分擔所有的一切。我大姐讀書很用功,也很懂事,每次從學校回來,她都要搶著活幹,我5歲就跟著父親一起上山下田,到我11歲時,我就收割打稻穀了,家裡4畝地,一到秋收季節,都是我一個人踩打穀機,我爸在旁邊幫我遞禾,然後兩人一起把穀子搬回家。

  大姐也很爭氣,高中兩年就考上了師範大學。大姐考上大學後,父親覺得好日子要到了,我為了供大姐上大學,更是把大人們要做的活也攬了下來,父親看到我做事情來還真的象大人那麼一回事,雖然心疼,但還是很開心,常說我這個女兒聰明是聰明,就是不喜歡讀書,其實我不是不喜歡讀書,而是看到家裡那麼苦,只想早點幫父親分擔一點,父親的雙手不方便,我也就成了父親左手右手的依靠了,他不能做的活我都會盡力去替他完成。

  也許上天有意弄人,就在家裡的日子漸有起色的時候,父親卻病了,是精神上的問題,很多人說是父親想事情想得太多了,壓力太大,他有苦沒處訴,有氣沒處發,憋在心裡憋壞了。有一天,我上山砍柴去了,等我回來後,發現父親不見了。兩天後在下游的一隻大船底下發現了父親的屍體,當時那場景,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父親一身腫脹,全身發紫,大家把他撈上河來,抬回家中。

  此時家裡窮的連買口棺材的錢都沒有,有人說火化吧,可我說父親這一輩子已是夠慘的了,我不想讓他走後還屍骨無存,於是親戚們湊了1000塊錢,把父親安葬在了家屋背後的小山上,那年我13歲,父親55歲。

  14歲開始外出打工

  在我14歲那年,親戚帶我出去外面打工,在工地挑過灰漿,那種活太苦了,肩膀經常腫起來,一個月下來才幾十塊錢,這樣的工作不適合女孩子。15歲去桂林打工,開始給人家做小保姆。那個主人家裡開了一家髮廊,所以有空的時候就會學著洗頭髮,慢慢老闆看我做得很好就讓我做洗頭工,我不怎麼喜歡剪頭髮這行,但我清楚知道,這個社會沒有手藝想生存很困難,我逼著自己學,看師傅怎樣操作,我有時候跑到老鄉工地上給他們剪頭髮。幾個月下來,我成了店裡的得力助手。

  16歲就在一個店裡當師傅,我經常看高檔師傅剪頭髮的技巧,很快在那一條街,我的手藝算是上等的了。這樣打工2年,在我18歲時,我和大姐借3000塊在桂林開了一間小發廊,想開始的時候,18歲的我看起來太小,有些人很懷疑我的手藝,但剪完他們說比一般的好很多。後來我開始帶徒弟,剪頭髮3塊5塊的,一天忙到晚,生意越來越好,一個月純掙2000左右,那個時期能掙這麼多錢,已經超過普通工人十倍工資。

   2

  96年那個瘋狂配帶傳呼機的年代相信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我也一樣,記得當時還向我姥爺借了幾百塊錢買的是當時市面上最貴的MOTO精英雙排漢字機價格大約在2600元左右,現在這個價買個3G手機都足夠了。一次我在我的傳呼上收到這樣一條簡訊息“最新專利資訊在手,無需東奔西走,由北京青華大學專利中心出版的最新專利資訊,為您帶來更多的好專案”記得當時收到這條資訊的時候以經是晚上八點多了,看到後心裡頓時不安起來,我說的不安是一種著急一種想馬上看到這樣的資訊的急切心情,是一種喜悅的不安。真有這樣的好專案嗎,出於禮貌當天沒的打擾人家。第二天就和這個人聯絡上了,看到資訊後我茫然了,上面的資訊涵蓋工業、農業、商業、五金等等上百種產品,當時有一種目不暇接的感覺,真是不該知從哪裡下手,而且每個專案都要開發,也就是說市面上很少,要做市場預算廣告投資還要做產品開發和加工等很多要作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資金,少則也要幾十萬,上哪找去呀。後來和這個人一交談,我覺得我也可以做這樣資訊出售的模式,但是一定要比他做的影響面大範圍要廣,最好是全國性的,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按著這個創意我在思考著......幾天後我真的就找到了這樣的一個機會,在那個網路資源貧乏的年代,用這種方式的人還不是很多,但是相信的人確實很多,因為多數都很真實,今天再看看,已經是不太可行的事情了。

  因為當時我喜歡看《深圳青年》《商界》這方面的雜誌,每次看到書的最下方都有這樣一句話或幾句話,用50—60個字來介紹自己的產品或是公司文化的。經過向雜誌社諮詢登這樣的廣告首先要有你所釋出產品或是經營專案的營業執照和一些相關手續,因為雜誌社的收費不一樣,還要交納每月300元—400元的廣告費,這下問題來了,我想做可是沒有營業執照和相關手續,而且執照的經營專案裡必需要有所要登的產品內容,也就是說我要登出售專利資訊這樣的廣告,我的營業執照裡必須要有這個內容。後來我就去當地工商部門諮詢,得到的回答是必須有經營場所,才允許辦營業執照,這樣問題又來了,我只是為了發這樣一個廣告上那去找這樣的經營場所啊,因為當時手上沒有多少錢,想要租一個商品房談何容易,再想辦法吧。
後來聽說在自己家住的樓上也能開店,也就是說用自己家的樓也能辦營業執照,當時得知這訊息時心裡一陣激動,可是問題還沒這麼簡單。一問才知道還要經過你所住的樓的管理單位許可,那時候不叫物業,都屬於各級單位下設的二級單位管理,而我們這個樓又規一個大隊級的部門管理。我到那裡一問說我們住的樓是規他們管可是我父親不是他們單位的,必須要我父親單位開出一個證明,證明我是和我父親住一起的,這麼麻煩,現在想想看一下戶口簿不就完了嗎,沒房子當然都是在一個戶口簿上了。可能人家要的就是這種手續,沒辦法去吧,到了我父親的單位問題又來了,你要證明和你父親住一起幹什麼,態度比前一單位還要惡劣沒辦法看樣子說實情更不好辦了,就說我們單位要統計一個數據,所以讓我上這來開的證明,那人又打了幾個電話其中一個是打給我父親的,然後才叨叨咕咕給寫了一個我和我父住在一起的證明並蓋了一個公章,雖然很不容易,但是心情一樣還是很好,好險呀,可能說錯一句話,這事就辦砸了,拿著這個證明我又來到我所住樓的管理部門找那人,回答說不行,在樓上開店不允許,剛才不說,現在我開了證明才說,怎麼辦呢,這樣我又遇到難題了,沒辦法只好求助當時一個我父親的熟人,也是因為父親的熱人後來給那個人打了個電話,那個人終於在另一個證明上簽字了。其實現在想想真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當時有很多東西都不是很明白,就直接去辦了,其實漫漫長路才剛剛開始。

  帶著這兩份喜悅我又來到了當地的工商所,用我所開具的兩份證明,領了一份營業執照申請表,開始了我的申請路程。下面需要由區工商局簽字同意才可以繼續辦理,這時候已經到中午了,因為我這時候還是處於暫時的興奮狀態,也不覺得餓,所以中午飯也沒吃,就坐車來到了區工商局,由於是中午這裡的人還都沒來上班,不過他們屋裡還真的有一個歲數比較大的一個老年男人在那裡,問我幹什麼,我說辦營業執照,他說你先等等吧,人還沒來呢,我就在走廊裡等著,過一會那個老年男人說我看看你的手續,他看完以後說,你還是回去吧,你今天辦不成,我說為什麼,他說你還差很多東西呢,當時也不明白還差什麼,沒有走依然等在走廊裡,就這樣一直等到上班時間了,可是我要等的辦事的那個人還沒有來,我就來到他們二樓的走廊裡,其實當時也就是沒事瞎溜達,到了二樓有一個門開著屋裡有一個年青的男人,他問我你幹什麼,我說我辦營業執照,他說在樓下,我說那個人還沒來,他說那你再等等吧,就這樣,我又等了一會兒還是沒來,我在走廊裡走來走去的等,可能也是無聊我就又來到了二樓,那個年青的男人問我那個辦執照的人還沒來嗎,我說是的,他說把你的材料拿來給我看看,他一會兒就在局長簽字的位置上寫上了同意並簽了字,當時我還弄明白怎麼回事,他和我說你去下面辦營業執照吧,我說了聲謝謝,出門的時候我才特意一眼門上寫著,副局長辦公室,然後又來到一樓,剛才那個歲數大的老年男人看到了局長都簽字了,就開始給我寫營業執照,那時候印表機還不是很多,他是用一個很細的毛筆在我的正本和附本上手寫上去的,正本給塑封上了,很大一張,附本像小學生課本一樣可以摺疊的。當時那個老年男人看我的眼神都很疑惑,我忍著內心的喜悅什麼也沒說,也沒有表露出來,天哪!這就辦成了?當走在回家路上的時候我心裡很平靜,像是在做一場夢一樣,內心的興奮,卻怎麼也表達不出來,是因為沒人和我分享這成功的喜悅嗎?直到今天回想當時的低調內心還是有一種說不出的無奈!後來才知道那個老年男人說的是防火證、衛生證等一些相關的證件,必須要在辦營業執照之前先辦理完這些手續才能辦理營業執照,真的是老天在幫我呀!老天愛笨小孩,呵呵!

  之後的日子裡我與北京大學專利中心取得了聯絡,郵購了他們的各年出版的專利資訊。接著又印營執照影印件給雜誌社,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不定期的平均三兩天就能收到一張匯款單,每天下班回來都會去郵局我買的56號信箱裡取匯款單,這樣的日子真的讓我很難忘!

   3

  葉明治是南安眉山鄉人,生於大山長於大山,她一直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

  1986年,20歲的葉明治決心走出大山到外打拼。“初中畢業後就一直待在家裡幹農活,如果我不離開,不改變,也許一輩子都是那樣了。”葉明治帶上一點錢,前往南平投靠姐姐。外面的一切對葉明治來說,都是無比新奇,“ 離開眉山時,我才第一次看到汽車”。

  新鮮的事物讓葉明治的鬥志更加昂揚,然而此時她身上只剩下幾元錢了。頭腦靈活的她馬上為自己找了一份活兒——批發蔥蒜來賣。

  等本金積累了點,她又轉行賣起了水果、水產、滷料,做起了百貨批發。很快,葉明治成了當地有名的“小老闆”,“雖然有賺錢,但我知道,我還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行業”。直到***,葉明治轉行銷售塑料包裝,直覺告訴她這行大有可為,她決定一直做下去。

  也是在這一年,葉明治結識了自己的丈夫。“他有一門做麵包的手藝,而我給他提供包裝袋。”葉明治說,相識兩年後,兩人結婚了。那時,兩人一無所有,連住的地方都不是自己的。

  葉明治依然渴望自主創業,她說服丈夫放棄薄利的麵包生意,跟她一起銷售塑料包裝。“我的目標一直很明確,那就是組建自己的生產線,而之前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為這個目標做積累。”

  夫妻回鄉辦塑料包裝廠

  1996年,葉明治夫妻倆終於攢下了30萬元創業基金。談及那段奮鬥時光,葉明治沒有提及其中的艱辛,她說:“我很感謝給予我們幫助的人。”那時候的南平,聚集了不少南安人,他們來自洪梅、梅山、碼頭、羅東……他們之間誰有困難,其他人都會搭把手。

  帶著30萬元,兩人離開南平,回到南安。“那時南安已有很多塑料包裝廠,配套非常完整。”葉明治夫婦買下一條生產線,租了一個60平方米的地方作為廠房,南盛塑料彩印就這樣成立了。可生產裝置已花光了他們所有的積蓄,他們沒錢買生產原料。“那時非常焦慮,所有的身家、希望都投進去了。”葉明治說。

  這時,夫妻倆以前的一位客戶向他們伸出了援手。原來,因夫妻兩人勤勞、善良、真誠,得到不少客戶認可,一名李姓客戶答應先付款,再收貨。

  創業之初,兩人凡事都要靠自己,忙得腳不沾地,每天四五點起床,跑生產、跑銷售,夜裡十一二點才能睡覺。看著瘦了一大圈的葉明治,她的母親連聲問:“身體吃得消嗎?”葉明治說:“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她還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10年之後,要有自己的廠房。

  果斷轉型做衛生用品包裝

  2006年,南盛塑料彩印有限公司再次增產擴容,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的廠房拔地而起,終於實現了葉明治的“廠房夢”。

  這一年,葉明治做出一個驚人之舉,卻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那時候,公司主要為鞋服、文具、食品、藥品、電子產品等提供塑料包裝,涉及的行業非常雜。”葉明治說,而公司要有長遠發展,產品就要做專做精。這一次,她瞄準的是衛生用品行業。

  當時,南盛近80%的產品是鞋服類的塑料包裝,葉明治的第一步就是停止生產這一類產品。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她的做法,而她卻非常清楚,“我看到鞋服這一行已出現了飽和狀態,而衛生用品行業卻正處於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