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艱辛創業致富經歷

  能不能創業成功跟學位沒關係,但跟好不好學肯定有關係。好學才能有成長的空間。看看那些女人創業的經歷,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王桂娣:女大學生兼職當導遊月入萬元

  有位女生相當出名寒假兼職掙得萬元,學旅遊的她,要給導遊正名,不當野導也能賺錢

  春節,不少大學生還“混跡”在拿紅包的梯隊裡,浙江師範大學職教學院旅管專業大三學生王桂娣,已經是第6年,給父母置辦好裡裡外外的新衣裳、新鞋子,還給他們每人包了一個大紅包。

  出手大方,需要有堅強的經濟基礎。王桂娣是個學生,但在國內導遊圈裡,她已是有6年“導齡”的老導遊了,從17歲在紹興景區兼職做解說員開始,她的行情一路看漲。如果假期持續做兼職導遊,她一個月能賺一萬多元,賽過不少專職導遊的月收入。2012年元月,她的收入就過萬元了。

  這讓她在浙師大,成為很多學弟學妹膜拜的物件。

  月入萬元,錢是這樣賺來的

  月收入平均過萬,野導吧?一般人聽到,都容易這樣質疑。

  “像我們做兼職導遊,一般會掛靠某家旅行社,不會單獨找客源。”王桂娣很大方地與記者分享了她的萬元收入組成:

  行業裡,給兼職導遊每日的導服費用,在100元~200元之間浮動,能拿多少,看歷年來的聲譽、客人口碑。像王桂娣這樣的“老導”,一般都能拿下每個旅行社的上限。有的旅行社,甚至在帶團結束後,忍不住嘉獎她,給到300元一天。

  所以按照一個月帶團出遊20天算,導服費,就有5000元左右。“如果不是帶散團,帶政府團或者企業團,一般我還能拿到1000元左右的小費。”

  然後才是大家最關心的導遊佣金,“這部分費用,我們都會和遊客說明白,一般是帶他們到定點商鋪消費,我們提取3%~5%的佣金。”

  很多人覺得,導遊帶團出去,“油水”吞到盆滿缽滿,其實佣金這部分費用,並不是導遊賺錢的大頭,“一來,很多遊客希望去的地方,跟我們沒有分成協議。比如我剛剛帶的海南團,遊客到最後要求買水果。旅行社就沒有特定的商家,也沒有安排這個行程環節,但是我看航班時間還早,於是就和司機師傅商量,帶著客人去了一個大型水果市場,這樣的服務都是沒有額外收入,甚至要貼錢的。”

  對導遊來說,要拿高薪,最關鍵還是要做好服務,“這就跟出場價一樣,幹得好,在行裡就有資格叫板,自然不愁收入。”

  導遊地位,她是這樣幹出來的

  什麼樣的服務在導遊行裡算精湛?

  王桂娣舉了個例子。有一年夏天,她帶了個53人的大團,從紹興出發,到朱家尖玩。原本夏日去海邊避暑,想著很清涼,沒想到趕上出遊高潮,去的路上大堵5個小時。

  遊客都快揭竿起義了。

  “夏天堵車,遊客非常心煩,抱怨持續不斷。”王桂娣帶這個團的時候還不到20歲,她冷靜下來,先向旅行社申請,大巴全程要開空調。“因為旅行社早就跟司機結了賬,所以,出現這樣大堵車的意外情況,司機如果全程開冷氣,損失會非常大。但當時的情況是,再把遊客關在"蒸籠"裡,大家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車內一清涼下來,遊客有點安靜了。王桂娣還不能閒著,她得讓這漫漫無期的堵車時間變得生動。於是她拿起話筒,使勁渾身解數,載歌載舞,拉客人表演、遊戲,“哎,我"個人演唱會"開完,三小時過去了,居然還在堵喲。”

  於是,王桂娣先讓一車玩HIGH了的客人休息,自己還得緊繃著神經,一邊關注路況,一邊下車買了一箱礦泉水上來。這邊,王桂娣又給旅行社掛了個申請電話,要求改變中餐地點,“得離咱們堵著的地方近一點,另外,餐標要上調,得撫慰客人"受傷的心靈"嘛。”

  “其實吧,當了導遊才發現,雖然我去過全國的城市,亞洲也跑了不少國家,但要正兒八經遊覽一個地方,憑導遊的身份,還是安不下心的。”王桂娣自稱她現在提前進入更年期,出行時非常焦慮,客人的吃、住、行、購……都要反覆思量。

  “我的閱歷、收穫,確實很大。走了那麼多地方,還和各行業、各年齡段的人打了交道。有閒錢來旅遊的人,肯定是收入穩固、素質還不錯的,他們的很多日常言行,都給我很多啟發。”

  王桂娣曾經帶過一個飛機團,一家三口和爺爺奶奶一道出門,奶奶和媽媽都出自教師家庭,非常有教養,“每次吃航空餐,奶奶都會要兩份飯,她是為我拿的,她說幹導遊特別辛苦,不吃沒力氣……這些小舉動,真是讓我很感動,也是我人生的大收穫。”

  二

  專訪車訊網CEO綦琳——好的人生是“算計”來的

  綦琳給人最直觀的印象是“女強人”,不光是語言行為,從她辦公室的裝修風格也能看出一二。她承認自己從小就是個主意比較多的人,加之家庭經商的薰陶,以及早年留學的經歷,這些促使她在26歲毅然創業。

  創業之路

  2008年結束海外求學生活的綦琳回國,開始了創業之路。為什麼會選擇車訊網站作為自己的創業專案?綦琳表示這和她的求學經歷有關。大學她就讀於英國的威斯敏斯特大學商業傳媒專業,這奠定了她要做媒體而且必須和商業沾邊的決心。回國之後,她發現了汽車訊息市場的空白,加之自己又喜歡汽車,於是在2008年成立了車馬驛站。

  儘管車馬驛站穩步發展,但是綦琳並不滿足,在她看來,網際網路的廣闊天地還有更大的空間可以讓自己發揮。藉著網際網路的東風,2011年車馬驛站正式更名為車訊網,並全面進入汽車垂直網際網路領域。

  經過3年的發展,綦琳認為車訊網還大有可為,2014年她做了一個對於車訊網來說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的決定——做“車訊互聯”。在車訊互聯下設車訊網、拆車坊、電商、移動四大分支業務。

  然而這幾次轉型和變革,也正是綦琳創業之路的記載和寫照。

  開行業先河的《拆車坊》

  “做最值得信賴的汽車網站”是車訊網一直以來的理念。因此,2012年11月,由綦琳一手打造的欄目《拆車坊》正式上線。《拆車坊》不同於其他汽車測評欄目,它通過對車輛的拆解分析來對車輛的安全性、內飾、外觀等專案進行綜合分析,以分數體現車輛的整體表現。所有拆解行為都嚴格恪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為了避免非議,拆解車輛均為車訊網自費購買。

  《拆車坊》整個拆解研究過程均由清華大學汽車系資深專家親手操作、《拆車坊》編輯現場攝影攝像,保證拆解和測試過程的公開、透明以及專業性。目前,此節目已落地50多家衛視播出。

  《拆車坊》至今為止已經播出了三年,拆了80多款車,共進行了25期資料釋出,客觀全面的拆解資料極具商業開發價值。儘管如今《拆車坊》受到業內好評,但是當時綦琳開行業之先河的做法,同樣遭到了很多的質疑。“好在堅持下來了。”綦琳談起過往仍記憶猶新,她認為這是自己創業至今做的最為成功的幾件事情之一。

  綦琳透露當時她的壓力主要來自於社會和行業輿論。對於“拆車”這件事,“不管做的專業與否,都會遭到來自外界的質疑。”這種顛覆大家消費習慣的做法要真正讓大家接受,即需要時間也需要專業的結果證明。最終,《拆車坊》憑藉細化的方式把拆解這種複雜的過程客觀的還原給使用者,同時得到了來自車企、以及同行的認可。

  整車全款O2O模式

  除了開行業先河推出《拆車坊》,車訊網還在行業內率先嚐試整車全款O2O交易模式,實現了汽車電子商務的變革,推動了汽車銷售的新格局。

  2013年11月10日車訊網攜手蘇寧易購,率先發起雙十一電商大戰,締造了國內汽車電商線上全款交易閉環模式。截至2014年9月,完成線上整車全款交易6億元。並與國美線上首次推動整車電商O2O模式,即通過電商線上打通國美電器線下門店的方式。更率先在國內建立自有的整車電商線下交付中心,具有汽車電商劃時代的意義。2014年9月26日,車訊自有電商平臺正式上線,去集客形式的線上整車全款交易閉關模式得到進一步深化,上線不到一個月,交易額達五千多萬。

  然而車訊的電商與競爭對手最大的不同在於:車訊是第一家實現全款購車形式的網站。走的是全款線上交易,是純粹的電商模式,在車訊商城和渠道平臺上買車與網上買手機沒有什麼不同。

  整個採訪過程中只要談到企業有關的內容,綦琳所表現出來的都是百分之百的專業,和弱化女性標籤的理性。“工作中不要把自己看作女性,創業沒有男女之分。”她對自己從來都是如此要求,哪怕是生完小孩她也只休息了一週就出現在辦公室。儘管很多時候會被外界貼上“女強人”的標籤,但綦琳在平衡家庭和事業上有著自己的“角色智慧”——“好的人生不會白白就降落在你身上,要去‘算計’、勇於克服困難。”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