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成功創業致富經歷

  創業,年少者敢博,年長者善算,常勝者愛拼。看看那些女人創業的經歷,感受她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甘肅一農村婦女的電商創業故事

  王芳芳, 一位農村婦女的創業故事

  王芳芳,甘肅省成縣索池鄉大草灣村一位普通農村婦女,過去在縣城從事服裝生意,2013年她放棄原有生意,在網上開辦了成縣雲霧山土特產館,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幫助鄉親宣傳和營銷農特產品,走出了一條由傳統產業向新電商農特產品的成功轉型之路。至目前,該網店信用已經成為五星級誠信網店,銷售當地核桃、土蜂蜜、松子等農特產品金額達到10餘萬元,使家鄉大山溝裡的農特產品通過電子商務走向了全國各地,有效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也為自己走出了致富之路,並多次受到了省市領導的關懷和視察,成了遠近有名的農村婦女創業成功典型。

  不懂就學,在挫折中磨礪創業意志

  最初,她作為一名農村婦女,王芳芳對電腦並不熟悉,更談不上使用微博、微信了,如何在淘寶上開網店?買賣東西?這一切對她都是陌生的。在2013年成縣的電子商務剛剛起步期,她憑著自己一點QQ聊天上網的經驗,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別人給自己註冊了新浪微博,便開始自己的新媒體與電商之路。

  “第一筆交易是通過微博給廣東的顧客發了10斤蜂蜜和20斤松仁,但當時自己還沒有網店,也不會使用支付寶,然而這位顧客對我非常信任,通過銀行賬號給我匯錢,第二天我就認真地挑選優質的松仁和蜂蜜發給了客戶。客戶收到後對我們的農產品讚不絕口,通過哪筆交易,讓我認識了電子商務的可行性,更加增加了我的創業的信心,隨後就開始向身邊開網店的朋友學習如何在淘寶上開網店、如何利用微博和微信來做營銷。”王芳芳回憶說。

  然而,後來的發展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比如對電腦知識的不熟悉、網店圖片做的不美觀,無人問津;不懂得如何去做營銷,農產品在物流運輸中出現質量等一系列問題、、、、、她曾經一度想過要放棄。但就在要放棄時,她反覆問自己:難道這點困難就難倒你了嗎?晚上思來想去,不能輕言就放棄。在丈夫、朋友的支援下,她參加了成縣政府主辦的網店培訓班,瞭解了電子商務有關知識,掌握了網路營銷的基本常識

  永不言棄,在奮鬥中描繪創業藍圖

  創業的道路是曲折和艱辛的,王芳芳也正是在這艱難曲折的道路上一路走了過來。初期,首先遇到的是產品物流問題,對於生鮮農產品來說,要保持它的新鮮性和時令性,從田間摘採到客戶手裡,不能超過48小時,由於當地交通不便,往往新鮮的櫻桃、杏子等可口的農產品到達顧客手裡的時候已經不再新鮮、甚至會出現不能吃的狀況,如何解決物流的問題?成了制約生鮮農特產品銷售的主要問題。看到農民手中的新鮮農產品不能及時地銷售,她有時吃不好,睡不著,就在此時,她曾經運用的微博開拓了她的思路,在微博上進行呼籲和求助,終於開創出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即對於時令性較強的櫻桃、杏子等農產品,積極與其他網路銷售平臺合作,將銷售的中心放到周邊的蘭州、西安等城市,採取預訂,確保採摘、物流、送到客戶手中不超過48小時的快速銷售模式。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解決了物流這個制約因素,而且通過與其他網路平臺的合作提高了網店的知名度和銷售額。

  通過這種有效模式,今年5月份她累計幫助當地群眾銷售鮮櫻桃1000多筆,銷售金額達到10萬元以上。使當地櫻桃很快暢銷一空,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解決了農產品買賣難題。同時,她的上門收購服務讓當地農民足不出戶就變賣了農特產品,既拓寬了農特產品銷售渠道,又真正幫助農民得到了實惠,讓自己豐富了銷售經歷和營銷思路。

  然而她並沒有侷限於獲得的滿足感,當她聽說成縣籍的畫家姚屹東在省城蘭州美術館要舉辦畫展時,她積極與對方聯絡,免費為畫展提供了“雲霧芳果”系列家鄉農特產品,成功將家鄉農產特品推向了省城文化市場,實現了銷售的多渠道,為家鄉的農產品也添上藝術的色彩。

  感恩鄉親,在回報中分享成功的喜悅

  王芳芳雖然取得了一點成功,但她沒有忘記當地父老鄉親,沒有忘記關心她、幫助她的當地黨委、政府,沒有忘記社會的支援。2014年6月,她與合作伙伴一起拿出6000多元為成縣索池鄉寨子小學的孩子們購置了書包、文具和圖書等學習用品。同時,她也加入了成縣當地的民間愛心機構--成縣愛心聯盟,經常幫助那些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正是這樣一種情懷,更加讓她堅信一定要帶給大家更多無汙染、純天然的農家產品,幫助身邊更多困難的人走向脫貧致富之路。

  王芳芳的成功創業,為全縣乃至全市廣大農村婦女、青年開展電子商務、勤勞致富樹立了榜樣。她是廣大農村青年就地致富和轉移致富的模範和榜樣,是全縣農村婦女、青年中具有新時代精神的佼佼者。她的創業事蹟也必將對進一步推動全縣電子商務的發展,幫助當地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助推縣域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

  南瓜車CEO盧鑫:折騰,是對夢想的尊重!

  她,就是這樣一個愛折騰的女人,21歲畢業背井離鄉來到深圳,當上女程式設計師,23歲依靠超出常人的勤奮與能力連跳升職管理起100人團隊,在那樣一個港資企業大陸人當主管都很罕見,她竟當上了部門經理,25歲越做越順手的她卻不安於現狀,辭職自己創業做起了外貿電商,在不錯的市場環境下帶領著團隊很快實現公司贏利,26歲為了尋求更大的成長,她降職降薪跳到阿里做產品做運營,帶領擎天柱專案***阿里最高級別專案***,僅用3年的時間當上產品專家,29歲時拿著50w年薪的她本可以安逸地繼續留任升職,但“折騰”的性格卻推著她繼續打破安逸尋求突破,離開丈夫和9個月大的孩子,隻身一人從杭州來到上海大眾點評網,連續4年帶領team獲得點評的年度最高獎項“總裁獎”,升任到了首席流量官。

  時至今日的她已經34歲,身為2個孩子媽媽,她卻再次做出了令身邊親人朋友驚訝的決定:毅然辭去百萬年薪鉅額股份的工作二度下海創業。動機很簡單,還是那份對“夢想”的執著與激情。她,就是網際網路美髮第一平臺南瓜車CEO,盧鑫。

  這個年代,提起創業這個詞,你想象到的可能是,啊,誰誰創業了,香車寶馬,錦衣玉食,白天有酒喝,晚上有歡樂。什麼都有,那是想象中的結果. 而實際上當創業剛起步的時候,首先都是放棄,而不是得到。她擁有了一個夢想,為此就要放棄穩定的薪酬,放棄舒適的假期,放棄發脾氣的權利,放棄陪伴家人孩子的時間,放棄可預見的未來,還有很多很多,都得放棄! 但盧鑫認為“人只做有把握的事,又如何見識自己未知的能量?”

  在夢想的推動下,盧鑫聚集了一幫有理想有激情的90後年輕人,試圖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改變長久以來被人詬病的美髮行業。理髮這件事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是走進美髮店時不知道要消費多少的忐忑,是美髮師在你耳邊喋喋不休的推銷辦卡,所以大家都說,相比起“盲人按摩”,這個世界上更需要“啞巴理髮”。盧鑫和她的團隊看到了傳統美髮行業的問題:

  傳統美髮業長期依賴預付卡機制維繫生存與發展,消費者為了享受單次服務的優惠,被迫提前預付一年多的消費金額,而且每次進店消費,還得不斷被美髮師推銷各類產品和套餐以儘快用盡卡內餘額再辦卡,要是不買賬,可能今天的美髮體驗就遭殃了,如此霸王條款是極其不合理的……這一切是為什麼呢?因為美髮業的成本結構中,房租、裝修與人力成本佔比較高,美髮消費體驗又不像餐飲等服務那麼高頻次,美髮店不得不靠推銷辦卡來快速回籠開店資金或用以新開門店發展,所以預付卡成為了全行業心照不宣的祕密。

  行業統計年鑑顯示,美髮業有3000億的市場規模,卻呈現極度分散的狀態,擁有連鎖品牌的美髮店全國只有2000家門店,市場份額僅佔2% 這樣一個大的行業在13年便開始面臨大拐點,13年同比12年首次出現高達15%的負增長,主要原因在於人力和房租成本的高漲,說明美髮業已到了不得不尋求轉變的地步。

  盧鑫帶領的南瓜車試圖打破這樣不健康的行業形態,通過C2P平臺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工具去改善傳統美髮行業。使用者使用南瓜車APP 只需要在線上挑選合適並喜歡的髮型,和做這款髮型最擅長的美髮師們,可能參考使用者對他們的評價以及他們個人的形象及作品等選出自己最中意的美髮師,通過公開透明的價目表選自己適合價位的專案,選髮型師及自己適合的時間,線上完成預約支付。最後你只需在預約的時間到你線下選定的場地理髮即可。為了保證使用者從線上到線下都有一個超完美的理髮體驗,南瓜車提供精挑細選超高性價比的髮型師,髮型師從面試到入駐平臺要經過6場嚴格的考核。

  同時南瓜車還提供舒服的場地及一流的服務標準。而對於美髮師,南瓜車通過為消費者與美髮師搭建平臺,幫助美髮師還原手藝人的本質,剪好頭,做好服務,而不是傳統專注在銷售推銷辦卡上。美髮師們在平臺上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虛擬品牌美髮店”,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更新自己的資料,維護客戶關係,塑造專業形象,線上下不斷精湛手藝做好服務,手藝收入歸自己所有,真正的實現了讓手藝人”靠手藝吃飯,做自己老闆!”

  盧鑫創立的網際網路美髮第一平臺南瓜車從開業到今天一個多月時間,已經突破日訂單600單,其位於上海長寧區天山路的第一個直營體驗店短短兩週已成為大眾點評網天山商區美髮店的第一排名,更是得到了國際知名風投IDG的天使輪融資。當記者採訪問及她是如何做到對夢想始終如此執著時,她打趣地笑說:我就是,愛折騰唄。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