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名人創業致富經歷

  創業活動是人類商品生產活動中的最高層次的複雜勞動形態,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創業活動與經濟增長、勞動就業等都表現出了愈來愈緊密的聯絡。在這個創業時代裡,很多名人創業的經歷在激勵著我們。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5個月融兩輪、10億市場投放,半年成獨角獸

  每個創業者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競爭”,楊浩湧也不例外。這個曾親手創辦趕集網的人,在58同城與趕集合並後,出乎意料地又創業了,離開競爭,回到競爭。去年11月,趕集好車從集團獨立出來,更名“瓜子二手車”,楊浩湧自己給自己做天使,掏了6000千萬美金。

  都說瓜子團隊是“豪華創業”,它的融資手筆和融資節奏都是一般創業公司難以比肩的。由於在“趕集VS58同城”時期積累大量競爭經驗,楊浩湧所處的段位讓他在看待競爭這件事上“更加粗暴”、“更加果斷”。

  目前,瓜子二手車已經完成城市覆蓋75個,實時在售車源量達5萬規模,員工共計4000名。此前,楊浩湧曾放出話,“新的融資會最大程度投入在市場投放層面,2016年全年瓜子二手車在市場投放層面將投入10個億。”

  勢能是企業生命

  去年,當二手車電商行業一夜火起來的時候,瓜子果斷加入了“廣告戰”大軍,或許這場戰爭也是他們籌劃已久的。當時,楊浩湧便這樣告訴創業邦***微信搜尋:ichuangyebang***,“在市場投放上我們是不遺餘力,一定要在短時間內在直接競爭市場上勝出,這來自過去和58對壘時的教訓、經驗。”

  而談到投放10億能不能收回成本時,瓜子的賬面是這麼算的:去評判一個市場的值與不值,並不是去看它的使用者黏性,而是去看企業在幾年之後形成的規模;瓜子認為,如果三四年後,企業的利潤有三四十億的規模,那麼這十億的廣告投入就是合理的;而如果五年之後,整個銷售額才十億人民幣,利潤一億人民幣,那麼這十億的廣告就永遠算不過來賬。

  楊浩湧之所以能這麼腰桿直挺地提出投放目標,和對手直接硬碰硬,是因為他深知企業的生存機會就在競爭上。

  傳統來說,企業是如何看待競爭關係?大多數人有這樣的理解:要麼,跟自己的團隊說,“我們不要去關注競爭對手,主要關注自己”;要麼,就是跟投資人、同行說,“市場其實大得很,每個人都會有機會,我們和競爭對手都可以做的很好”。而楊浩湧自己的看法,正如他的出手一樣,快且雷厲。

  他在創新中國2016峰會上表示,“每個創業者都處在一個需要變革、創新的行業,而他們中的大多數和對手加在一起的市場份額都沒有到1成。”也就是說,擺在創業者面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拿到剩下的市場份額,而未來的5-10年企業能拿下多少份額就會決定它的行業地位和發展前景。

  因此,在楊浩湧的構想裡,企業追逐競爭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他將之稱之為“勢能”,即時刻把競爭考慮在內,從而建立自己的勢能。

  歷史驚人地相似,2011年,趕集網完成6000萬美金的融資後,發起了一場廣告戰。在短短春節期間,趕集網花了3000萬人民幣做投放、打廣告,隨之收穫了DAU***日活***翻倍增長,躍至400萬。面對這樣的結果,直接競爭對手58同城立馬選擇“跟進”,並制定了2倍的預算,最後炮製了一條著名的廣告,“一個神奇的網站”。從此之後,趕集網便開始了與58同城長期的廣告“拉鋸戰”。

  58同城與趕集網的競爭路在楊浩湧看來就是一場“勢能拉鋸戰”。所謂勢能拉鋸就好比兩個競爭對手在平靜的海面上划船,一旦一方獲得一個浪頭,他就可以花更少的力氣,而劃得更遠;具備了創業勢能後,企業能在行業內獲得更好的知名度,例如使用者一想到同城閒置物品轉讓,他會更先想到58同城還是趕集網?

  因此,所有的創業競爭都是在積蓄勢能,而所有的勢能積蓄都是為了成為行業內最有價值、最有地位的公司。在創業過程中,企業會主動獲取勢能,也會失去勢能。楊浩湧反思了自己曾犯的兩個錯誤,兩次勢能逝去的過程。

  第一次,在2012年,趕集網團隊高速成長,員工一下子從100人到了2500人,同時開始多種業務,例如螞蟻短租、團購。當時,趕集網的主營業務在並沒有獲得盈利和穩固優勢的時候選擇冒進,從而導致2012年公司虧了很多錢,員工銳減到900人。

  第二次,在2013年,在和58同城抗衡的過程中,趕集網處於下風。“我發現了一個現象,當我把競爭對手所有的優點和缺點都列出來,後來發現所有的優點全部在競爭對手那,所有的缺點都在我們那,只有一個機會,就是發現競爭對手不重視我們,這是我們唯一的優勢。”

  當58同城和趕集網同時在hao123投放廣告時,前者收穫了170萬流量,而後者只有90萬。楊浩湧趕緊召集同事進行使用者調研,最後發現使用者選擇58同城的原因竟然是:“58同城用慣了”、“周圍人都在用,所以我也用”。這件事給楊浩湧極大的刺激,他知道所有的創業勢能都已經向對手傾斜,而他能做的,就是不要再犯第三次錯誤。

  “我是個非常幸運的創業者,在後面兩年時間抓住競爭對手放鬆的機會,最後做到合併,”楊浩湧這樣說。

  如何建立創業勢能

  作為一名不斷遇到挫折但始終很幸運的創業者,楊浩湧對於“企業如何獲得勢能”有著自己深刻體會,他把這種經驗還應用在了瓜子二手車上。去年11月,當瓜子二手車正式完成分拆後,天使輪資金歸位後,楊浩湧便馬不停蹄開始了A輪融資。儘管遭遇資本寒冬,瓜子二手車的A輪融資還是在2016年3月底正式敲定,趕集的“老資方”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2.05億美金,其手筆大方可見。

  “不管是資本寒冬還是資本火熱,企業不斷拿錢就是一建特別有效建立勢能的事情,有機會的話,企業要不斷拿大錢、不停拿錢,這樣才能給團隊信心、給對手壓力、給資本市場訊號。此外,只有通過建立品牌勢能,企業才能佔領使用者心智、第一提及、媒體認可和品牌影響力。“

  另外,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尤其是A輪之前的公司,他們一般很難請到大牛員工,這時候就要動用資本的能力,資本可以幫助企業解決人、技術、市場等問題,把企業帶到下個接單。楊浩湧說,“不要在融資估值上太糾結 ,拿到一個知名機構的錢,拿到比上一輪融資高四五倍的錢,用這個錢解決你當下解決不了的事情。”

  商業模式粗暴且有力

  瓜子二手車成立盡半年時間,卻成為國內專做C2C***個人對個人***模式的二手車交易企業。楊浩湧在迴應模式之爭時,表示,“我們只想做最簡單、有效的商業模式。”在楊浩湧看來,個人對個人的買賣二手車能為雙方帶來價格上的實惠和交易週期的效率提升。

  在瓜子平臺上,傳統2到3個月的交易週期被大大壓縮了,平均一週時間就可以完成交易撮合。而在價格方面,由於跳過了大量中間環節、黃牛、經銷商,賣方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最多幅度達20%,而買方則更加實惠。

  楊浩湧一直在強調,介於雙方消費者之間的瓜子二手車並不是“大B”。“我們不背庫存、不收差價。”理解瓜子在做的事情正如理解Uber、Airbnb一樣,它本身並不買車和賣車,它只做資訊撮合,只做車輛檢測和定價。

  外界一直有報道,瓜子並非純粹的C2C平臺,而是有C2B的交易內容。對此,楊浩湧說,“我們從未迴避過C2B的存在,只不過那是非常少的份額,大概只佔據1成左右。”創業邦瞭解到,在瓜子二手車上交易的車源必須在6年以內,所有部分超出規格的車源也想在瓜子平臺上賣,怎麼辦?瓜子的解決方法是幫他們導流到B端車商手裡。因此來說,瓜子二手車應該算是一個幫C端使用者賣車的幫賣平臺。

  2016年年初,瓜子二手車提出的目標是:

  1.年底覆蓋100個城市,交易額突破200億元,員工人數達8000人;

  2.為使用者提供超過20億元汽車消費貸款,打造瓜子汽車金融品牌;

  3.打通二手車交易後服務鏈條;

  半年將要過去,楊浩湧信心滿滿地向創業邦***微信搜尋:ichuangyebang***迴應,今年一定可以落實這個目標。在制定企業戰略時,他總是很在意節奏,嘗試把年度計劃分拆成季度計劃。他說,“創業需要節奏,緊湊而有力。”他一直關注企業的BMI之時,即衡量企業運營地是否健康的標準,其中包括企業使用者成本、次留存、周留存、月留存,使用者貢獻價值等等。

  “把這些東西算好了以後需要把這個拳頭非常快的打出去,而且非常有力的打出去,在BMI指數做好前做任何推廣都是非常傷害公司的。“

  孫子兵法說,“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就是說發動的攻擊一定要短促有力,不管是市場營銷還是打攻堅戰,一定要短促有力。這是楊浩湧的座右銘。

  二

  他37歲走上創業之路,用11年時間把公司做到100億

  他是一個勇於冒險的“離經叛道”者:從高薪IT軟體寫手進入攜程負責營銷,實現“滑鼠到水泥”的轉變;後在攜程納斯達克上市後“激流勇進”,拉起一支毫無酒店業經驗的隊伍,成功創辦7天連鎖酒店。作為國內最年輕的經濟型連鎖酒店掌門人,他37歲時創辦的7天連鎖酒店在3年之內就已躋身國內經濟型酒店的一線陣營。而如今他擁有的鉑濤集團,市值也已超100億。

  說起鉑濤集團,大家未必都認識。但要是說起7天酒店,那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估計沒有不知道的。7天酒店正是鉑濤集團的前身,創始人鄭南雁。

  2005年7天酒店成立,11年後的今天,鉑濤不再只有7天一個品牌,市值也已超過100億,但當我們找上門的時候,驚奇地發現我們還是能夠從他身上看到創業人的影子,或許是因為他依然保持著創業時期的勤奮。

  他說,酒店人靠的就是勤奮

  但凡是極具成功的企業,它的成功往往是極具優秀的創始人所撐起來的。從他們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他們對自己如何嚴苛,如何用自己的價值去帶動企業的價值。也只有這些人,才能夠被稱為“企業家”。

  創業之初,任何事情都要親力親為

  回憶起創業時期,他之前身邊的一位副總裁說,剛開始的時候,任何事情鄭總都會親力親為。

  當初,他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帶著我們團隊所有人去酒店做檢查。當時店面還不足10家,然後他就帶著我們一家一家的跑。到了店裡他不讓我們做任何事情,只要我們在一旁看他檢查哪些問題。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第一次去檢查,鄭總就直奔客房的衛生間去,然後俯身用手去擦拭馬桶的周圍。擦完一看手是髒的,我們當時有點尷尬,誰都沒有說話,鄭總也沒有說話。但是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做了,所以後來再去店面檢查的時候,鄭總調侃說還需要去衛生間嗎?

  後來鄭總說:“看一個酒店的好壞,就看它的衛生間。衛生間是最能說明一個酒店品質如何的地方。我們可以在一個環境一般的地方睡覺,但是沒人喜歡在一個環境一般甚至有點髒的衛生間洗漱裝扮。”

  做酒店,要學會拒絕傳統,這或許是最大的挑戰

  起初創業,鄭南雁其實並沒有多少經驗,但他非常清楚:酒店屬於傳統行業,所以很容易做成傳統品牌。但是必須要跳出來,否則說不定哪天就跟著傳統一起死掉了。

  他最喜歡對團隊說的一句話就是:“微亂的狀態,就是最好的狀態。”這種微亂,會讓人的思維保持活躍,會讓品牌保持活躍。

  他鼓勵所有人都暢所欲言,鼓勵基層員工與自己對話,說出只有基層員工才能瞭解的酒店狀況。

  他強調資訊透明,讓所有人都實時瞭解酒店的運營狀況,而不是後院已經著火,前方還在忙著打戰。所有人,都不能保持在舊的認知裡。

  他每一個決定,都是大家碰撞後的結果,拒絕一個人說了算。發散思維才能不被傳統化。事實上,7天的出現,確實給酒店行業帶來了一股新的力量。

  保持空杯心態,想進軍酒店新領域

  他可以說是中國酒店行業的大佬,他用7天酒店的成功證明了他在酒店行業的地位。幾乎沒有人再可以對他指點酒店的江山了。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

  外界都知道,鄭南雁近年對客棧領域興趣漸濃,他看中這個市場,但想要做好這個市場,之前的經驗未必能夠幫到他。所以在這方面,他表現出了強烈的學習欲。

  之前有一位客棧行業的創始人去見鄭南雁,說是取經實則可能是想要獲得投資。這是鄭南雁第一次深度接觸和了解客棧領域的創業人。具體過程我們無法瞭解,但是我們後來知道,他確實投了那位創業人一筆錢。

  他說:“我在客棧領域是零,但我對這個領域很感興趣,通過這種方式,我可以和他一起學習。”

  所以,前段時間,雲掌櫃做了一期客棧的經營課堂會,請的主講人是剛剛獲得3000萬投資的蜜月客棧詩莉莉創始人許先生。課堂過程中有人驚奇地發現,鄭南雁竟然也在這場課堂中,只不過角色確是一個默默旁聽的學員。

  這位詩莉莉的創始人,僅僅是一個90後的年輕人,對鄭南雁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晚輩。但他似乎預設客棧領域自己才是晚輩,別人是前輩。

  真正成功的人,永遠會保持一種應有的謙遜,保持一種空杯心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獲取能量,重新出發。否則,成功只是一時的。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其實就是保持終身學習。

  11年不變的是,他對酒店的極度熱情

  雲掌櫃的課堂結束之後,詩莉莉創始人認為鄭南雁既然來聽自己講課,說明對自己的專案感興趣,或許也應該去找這個大哥談一談。

  許先生說:“當我決定去鉑濤集團找大哥的時候,我發現我竟然只能用攔截的方式找到他。

  恰好得知他第二天會在公司,無奈我只能連夜把商業計劃書趕了出來,決定第二天過去“冒然訪問”。我聽說大哥是一位感性的人,然後就寫了一段能夠讓他感動的話,告訴他詩莉莉正在做什麼,而我又想找他做什麼。第二天早晨7點鐘我準時到了鉑濤大廈,我到的時間有點早,當時公司還沒人,我心裡有點惶恐,不知道大哥見到我會是什麼反應。

  7點半的時候,大哥出現了,他是第3個到公司的人。我過去和他打招呼自報家門,大哥說你跟我去辦公室吧,雖然我今天很忙,不過還是願意和你聊一聊。

  當時我就在想,大哥對酒店真的是一種熱愛,所以創業這麼多年,鉑濤市值已超100億,依然還是秉持著這麼勤勞的工作狀態,那一瞬間,我真的深受他感染。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熱愛,所以他對酒店創業人都有一種情懷在其中,願意幫助更多的酒店創業人。

  見面過程中還有一件事情讓我很詫異,我在向大哥遞名片的時候,大哥說他有我的名片。那是兩年前在一個酒店論壇上我遞給他的,當時我才剛剛創辦詩莉莉。

  從鄭南雁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他的勤奮、他的熱情、他的專注,所有這一切,都投身於他所創辦的酒店。

  如今,他是中國酒店最佳創新人物。他是酒店行業唯一獲得“贏在未來·商界領軍人物”大獎的CEO。他是唯一獲得“十大時代營銷人物”稱號的酒店業人士。

  如此多的唯一,讓這位“離經叛道”的創業者成為了真正的酒店人。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