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創業的故事

  這個世界幾乎不合所有人的夢想。只是有些人可以學會遺忘,有些人卻堅持,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從5萬到1000萬的“小生意”

  過藥品代理、開過檯球廳,但都不怎麼成功,1999年底,他來到濟南,開始新的生意,如今已經擁有2000萬的個人資產,並在積極為明年的上市做準備,以下就是王少剛從5萬到1000萬的創業故事。

  目前,僅有27歲的王少剛擁有2000萬的個人資產,讓其同齡人不敢望其項背。“我永遠走在創業路上。”他野心勃勃地表示,“2008年,一定要實現海外上市,讓其資產達到10億元。”

  與很多人不同,王少剛上大學不是為了找個理想的工作,而是為將來的創業做準備,“我高中時就下定了決心去創業,上大學就是給自己充電,在生意場上能得心應手。”他上大學就是為創業做準備,他選擇了法律系。“沒有法律知識,做生意很困難。”

  王少剛過早的創業夢想源於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一名複員軍人,後來在村裡做小生意,最後發展成一個企業。“我創業的基因是父親給予的。我身上一直湧動著創業的血液。”隨後,他與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等科研機構搞合作,研發出“新視明”。去年3月份,已從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拿到了正式批號。“我現在正在招商,今年年底預計銷售收入達到2000萬。”

  我招商的條件很低,有不少是下崗職工。我認為只要創業心強,沒有多少資金的人也可以來做這個專案。我之所以對加盟商要求不高,也算是對社會的一種回報吧。王少剛前景不錯的事業也吸引了不少同學來加盟。“剛畢業的時候,我告訴他們我要有自己的公司,要把產品做向全國,他們當時都不相信,而現在不但對我信任了,還成了我的經銷商。

  我要從我的加盟商當中培養出一批百萬富翁,讓他們與我的事業一起發展。”面對筆者,他開始歷數他的計劃和構想:新視明上市後,明年推出一種化妝品品牌,還有海洋生物方面的保健品;在浙江、湖南等地設立分中心。“到2008年,在海外上市,做到10億元的市場份額。”文章轉載自:個人簡歷網 下崗創業故事頻道 原文地址:創業故事:從5萬到1000萬的“小生意”

  在王少剛公司裡,可以隨處看到“××團隊”。“我可以少賺錢,但要搭建一個完美的團隊,我認為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正是這種理念,讓他周圍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優秀職業經理人。“不同的個人組合起來呈現一種互補的姿態,形成一個完美的團隊,而完美的團隊是無堅不摧的。”

  在王少剛的企業裡,職業經理人有著誘人的高薪。“高層的年收入一般在二三十萬,中層的收入在10萬元左右,根據公司發展現狀,明年市場總監可能能拿到200萬元左右,然後還給予任選線路的旅遊獎勵等。”

  2:下崗女工的創業之路

  “王吉芳31歲成為下崗女工。為一家老小的生活,她貸款創業,隻身在京城走街串巷推銷產品,現在成為擁有百餘名員工的女企業家,並帶動千餘農戶增收致富。”近日,萬源市高階農藝師薜德炳這樣評價王吉芳的創業之路。

  1972年,王吉芳出生在萬源市黃鐘鎮一個農戶家庭。王吉芳對記者說:“得到第一份工作後,我非常珍惜,每天努力工作、鑽研業務。通過不懈的努力,1999年就開始負責萬源市草壩茶場‘巴山雀舌’茶品經營部的管理工作。”

  2004年,因單位改制王吉芳下崗了。“怎麼辦,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需要生活。”王吉芳告訴記者,她想別人下崗能創業,自己為什麼不能做到呢?說幹就幹,憑著掌握的茶葉生產技術,她決定辦茶廠。不久,王吉芳籌措資金20萬元辦起了一個茶葉小作坊,儘管起早摸黑的幹,可生產出的茶葉因為沒有名氣,生意始終沒有起色。

  為開啟銷路,王吉芳於2004年11月帶著茶葉樣品獨自踏上了北上之旅,在舉目無親的京城,她迎著呼呼北風走街串巷推銷。“萬源市在哪兒?我們不賣沒名氣的茶。”北京商家眾口一詞。放棄還是堅持?王吉芳在租住的地下室側夜難眠。經過一夜激烈的思想鬥爭,要強的王吉芳決定咬咬牙堅持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家茶葉零售店經理被王吉芳的誠意打動,在品嚐樣品茶後決定簽訂銷售合同,拿著簽訂好的合同,王吉芳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創立自己的品牌,開啟自己的市場。2005年我擁有了自己的茶葉公司,註冊了茶葉商標。第二年在原有茶廠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種植基地規模,精化茶葉生產發展,把開發出的具有大巴山特色產品推向市場,公司的三個品牌產品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採訪中王吉芳激動地告訴記者。

  2010年,王吉芳再次擴大企業規模,組建了萬源市窩窩店茶葉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千餘農戶增收致富。如今,王吉芳利用自己的營銷網路,還讓深藏大山中的蜂蜜、竹筍、藥材等特色農產品源源不斷地走進了市場。

  3:下崗職工創業 家常菜小店受追捧

  “大毛豆花”是一家普通的家常菜小店,卻意外地得到了眾多綦城市民的青睞。每天,前來這裡用餐的顧客絡繹不絕,特別是風和日麗的時候,當河面在陽光的照耀下漾起金色的水波,河邊吹起徐徐的微風,這家位於綦江河河畔,梧桐樹蔭“庇佑”下的小店就成了市民出行用餐的“熱門目的地”。

  這是綦江農機廠的下崗職工羅雨和家人創下的小小奇蹟。

  羅雨正在製作豆花

  下崗是一種無奈,也是一個機會

  “我十七歲就進了農機廠,”談起十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羅雨一臉凝重,“那個時候沒什麼理想,從來沒想過自己要什麼,覺得鐵飯碗有保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如果沒有下崗,我肯定還是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下去。”

  1999年底,農機廠突如其來的大規模裁員讓羅雨和一大批工人措手不及,羅雨無奈地加入了四處尋找工作的“下崗大軍”。當司機、當保安、開遊戲廳……能夠想到的工作羅雨都嘗試過了,始終覺得不適合自己。

  他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和理想。2000年底,羅雨終於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開餐館,並且日復一日地堅持了下去。每天,羅雨和家人早上6 點就要起床,忙裡忙外,直到晚上11點才能打烊,日子過得很辛苦。但是,經過十年的勤懇創業,如今的“大毛豆花”被經營得有聲有色,年毛利達到十餘萬,僱傭下崗職工家屬7人充當服務員。

  “現在回過頭去看,覺得下崗並不可怕,雖然那段彷徨的日子讓我覺得很無奈,但正是下崗為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清醒地面對人生,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才有了今天的新天地。”羅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非典是一場災難,也是一個“好運”

  “說辦遊戲廳吧,看到那些娃娃把寶貴的讀書時間浪費在遊戲上,我就想到自己就是因為沒好好讀書才下崗,內疚難受得很,只好放棄了。開餐館讓我很安心。我覺得只要勤勤懇懇地做生意,就一定會出成果。”羅雨向記者談起自己開餐館的原因。

  “羅雨是個老實人,在這裡吃飯我們很放心。”這是記者在“大毛豆花”聽到顧客們說得最多的話。

  據瞭解,剛開始“大毛豆花”只有一個雨棚和兩三張小桌子,就餐環境不好,顧客很少,,羅雨心裡很焦急,想放棄又捨不得,一直賠本經營了兩年。

  而到了第三年,曾被譽為餐飲界“滅頂之災”的“非典”竟然意外地為羅雨帶來了難得的好運。2003年的“非典”爆發後,“大毛豆花”的生意居然變得好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來“大毛豆花”吃飯,沒位子的時候顧客還不厭其煩地站著排輪子用餐。

  羅雨告訴記者:“大概是他們覺得我人老實,又看到我們做菜做飯挺乾淨的,覺得在這裡吃飯比較放心吧。‘非典’之後,我的生意就一直很好,有了資金後我租了現在的店面,還在楓丹開了一家分店。”

  簡單是一種拮据,也是一派寫意

  用餐的顧客們告訴記者,這家店雖然裝修簡陋,多少顯得有點拮据,卻“萌點”多多。坐在木桌旁,吃著可口的家常菜,聽著熱情老闆和服務員的問候,望著外面綠水環繞、梧桐掩映的美景,一種“把酒臨風”的自在寫意就從心底油然而生。

  羅雨認為,顧客用餐,一是吃味道,二是吃情調。而不管是味道還是情調,羅雨有自己的一套哲學。他認為,“簡單”是致勝的法寶。

  他告訴記者,就口感來說,不要一味地追求多口味,關鍵就是味道要好。大毛豆花只向顧客提供二三十種佐料,卻在佐料的原料上狠下功夫。羅雨說,佐料中的辣椒採用新鮮的貴州辣椒。為了保證辣椒的新鮮,店裡堅決將第一天剩下的辣椒倒掉,第二天必須用早上起來重新搗的辣椒。就"情調"來說,也不用去想複雜的東西,他在原本是一片荒坡的岸邊種上了一排法國梧桐,現在梧桐已長得鬱鬱蔥蔥,再加上綦河這一脈綠水,讓小店成為居於碧水綠樹中的一個“小天堂”。

  “做一件簡單的事情,把它做好做精,並且勤勤懇懇地堅持下去,對於我來說比什麼都重要。下一步,我就想靠著這種‘簡單’,做出自己的品牌特色,讓‘大毛豆花’變得家喻戶曉。”羅雨向記者訴說著下一步計劃。

  

的人還:

1.50歲下崗創業故事

2.40多歲 40歲下崗工人9年創業成千萬富翁的創業故事

3.一個下崗女工的創業故事

4.50多歲中年創業故事3個

5.80後創業真實故事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