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團隊組建的原則

  要組建創業計劃團隊,首先要考慮本創業計劃的歷程中所需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知識與能力,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組建創業團隊的4個原則

  創業之初,困擾我們最大的是團隊的組建和管理, 團隊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而人力資源是企業的根本,一個企業要是不能擁有自己優勢的核心人力資源,其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為此,組建一個合適的、具有戰鬥力的創業團隊就是團隊首領的當務之急。

  一、合夥人原則

  一般企業都是招員工,而員工都是在做“工作”。但創業團隊需要招的是“合夥人”,因為合夥人做的是事業,一個人只有把工作當做事業才有成功的可能,一個企業只有把員工當做“合夥人”才有機會迅速成長,所以,創業團隊要先解決價值分配分配障礙,然後去找自己的“合夥人”。

  二、激情原則

  激情是衡量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的基礎標準。創業團隊一定要選擇對專案有高度熱情的人加入,並且要使所有人在企業初創就要有每天長時間工作的準備。任何人,不管其有無專業水平,如果對事業的信心不足,將無法適應創業的需求,而這種消極因素,對創業團隊所有成員產生的負面影響可能是致命的。創業初期,整個團隊可能需要每天十六個小時在不停的工作,並要求在高負荷的壓力下仍能保持創業的激情。

  三、團隊原則

  團隊是企業凝聚力的基礎,成敗是整體而非個人,成員能夠同甘共苦,經營成果能夠公開且合理地分享,團隊就會形成堅強的凝聚力與一體感。

  團隊中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每一位成員的價值,表現為其對於團隊整體價值的貢獻。每一位成員都應將團隊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個人利益是建立在團隊利益基礎上的,因此成員必須願意犧牲短期利益來換取長期的成功果實,而不計較短期薪資、福利、津貼等,將利益分享放在成功後。這樣的團隊是不可能不成功的。

  四、互補原則

  建立優勢互補的團隊是創業成功的關鍵。“主內”與“主外”的不同人才,耐心的“總管” 和具有戰略眼光的“領袖”,技術與市場兩方面的人才,都不可偏廢。創業者尋找團隊成員,首先要彌補當前資源能力上的不足,要針對創業目標與當前能力的差距,尋找所需要的配套成員。好的創業團隊,成員間的能力通常都能形成良好的互補,而這種能力互補也會有助於強化團隊成員間彼此的合作。

  此外,創業團隊還要注意個人的性格與看問題的角度,團隊裡必須有總能提出建設性意見和不斷地發現團隊問題的成員,一個都喜歡說好話的組織絕對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團隊!

  創業團隊如何分配薪酬

  創業伊始,家底甚薄。用風險兌換前景幾乎是一個定律。沒有不承擔風險的額外的收益,但常見最後竹籃打水的艱苦的付出。穩定,薪酬優厚,環境優美,這 些都是大公司的優勢——創業則全然反之。它更接近尋寶海盜的大冒險,輸的概率遠遠大過贏的概率。也許正因為此才希望旱澇保收,但這既不是創業的心態,也不 是***天使輪***創業團隊能承擔得了的成本。

  創業公司如何給技術人員分配薪酬?知乎CEO周源:對於剛成立,很小的創業團隊來說,實行績效工資肯定是一個低槓桿力,甚至是完全不給力的方案。剛成立的團隊其實很簡單,3、4 個人沒日沒夜,在 2 個月內拼出第一版產品,驅動力全靠一鼓作氣的信念。

  在這個階段其實談不上考核,大家都擠在一間小破辦公室裡,一天 2/3 的時間都呆在一塊,工作量肯定都超額。我覺得如果真要考核,可能有兩點,1***工作時彼此的氣場,溝通方式,個體風格是否能在高強度的開發過程中被充分磨合 ——標準是平時彼此的認同感當升級為戰鬥狀態時是否還依然存在;2***真正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否能被沉澱,創業團隊有時候埋頭做事,做得好的沒人表揚,做得不 好的也沒人提,都忽略掉了,浪費了沉澱的機會。

  如何制定銷售人員的薪酬

  企業業務正在成長,你意識到不能憑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的事情,因為你要專注推動企業增長,所以你正打算僱傭你的第一個銷售人員。一旦你發現合適的人選,你將立即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將如何制定其薪酬結構?

  銷售人員的薪酬結構是一個很棘手又很重要的問題,有很多模式可供選擇。你可以支付100%比例的工資,100%的佣金,或者佣金加上津貼,又或者其他的組合方式,每種方法都有其利弊。

  一條經驗法則:佣金可以激勵銷售人員更加努力,而固定薪資則有助於提高員工忠誠度。

  在你找到合適的薪酬結構模式以前,你應該權衡幾個因素:其中包括你希望僱用何種型別的銷售人員,你公司所銷售產品的種類,你的目標客戶以及銷售週期的長度。有許多不同型別的銷售人員,他們各自勝任不同的銷售環境。總之,這一切取決於你要銷售的產品和你準備將它們賣給誰。

  業務團隊如何制定有效的薪酬激勵制度

  薪酬基礎應該全面分析,主要包括績效、技能、職位。創業企業盤子小,在人力資源上的投入畢竟是有限的,耗不起,要求薪酬的回報要越快越好,而對績效 的關注,正是最有效的方法,新招募的人才,績效不好,對不起,你只能拿到你的基本工資,為企業節省了人力成本,績效很好,達到了公司期望的結果,併產生了 良好的行為過程,在你直接或間接創造的價值裡面多分一些,又是一雙贏。技能是一個人才智與能力的一個反映,可以以學歷、來我司前的職位、取得的證書、最高 職位工作年限、擔任或完成過的專案等多方面衡量。當然其作用次於績效,因為能力可以產生好的績效,但是不一定能產生績效,還要看其工作態度等主觀因素,所 以我們在薪酬基礎上設計上,也考慮技能,但是不做為主要的。職位作為薪酬基礎而能讓人理解,因為高職位的人責任重、位置最重要,但是因為創業中的重要職位 多是企業的創始人,而且也只能是企業的創始人,所以職位因素作為考慮,適當加以區別,但不能太大,否則成了創業人拿公司的股份,還拿公司最多的工資,不利 於人心團結。

  制定合理的浮動薪酬制度

  如果你沒有正確地根據績效發工資,這項制度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企業家必須確保沒有因為錯誤的事項而獎勵員工。例如,如果你將獎金設定在年銷售額基 礎上,員工可能會以影響明年銷售的代價將其硬塞到今年的銷售裡來。“你要面對的風險是他們在耗盡未來的銷售潛力,”埃夫拉米蒂斯說。你也有可能會讓員工之 間造成不合,因為有些人會因為其他成員完不成自己份內的工作而影響自己的獎金。

  要避免這些問題,就應確保計劃符合你的目標,並且小心地定義績效。例如,以團隊工作為主的公司應該獎勵團隊而不是個人。為了防止員工損害未來的銷 售,考慮建立在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基礎上的多重獎勵計劃。監督效果並不斷的修訂計劃,海耶斯在得到大筆回報之前,將前兩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花在修訂浮動 薪酬制度的細節上。

  企業薪酬管理的“七大通病”

  公司為什麼招人很難?招聘到合適的人更難?為何留不住優秀的人才?我們先排除一些 管理風格、公司品牌、文化等因素,對於人才吸引與保留無非是二個層面的激勵與亮點:一是精神激勵,二是物質激勵。從管理的常態中總結與市場相關資料調查發 現,目前處於物質激勵的人才還是佔絕大多數,因為人都是經濟人,利益的驅動體,當我們知道員工的真實需求時,那我們在制定薪酬策略時一定要結合二個方面的 考慮:一是企業戰略,二是市場薪酬水平。缺一不可,企業戰略告訴我們公司往哪個方向發展與前途,在發展的過程與各個階段中,人才的定位與標準也將隨之修正 與調整。而市場薪酬水平則直接告訴我們,公司的支付水平處在什麼樣的階段,與行業相比、與市場相比,公司差距在哪裡,特別是一些重要、核心的崗位,公司將 採取哪一種策略薪酬,a低於市場工資、b與市場工資持平、c超越市場工資並領先於市場工資水平,所以公司戰略將會直接影響到薪酬策略的制定與預算的整合。

  整合創業團隊的七個方法

  產業併購,對於併購方可能意味著消滅一個競爭對手、開拓一片新的市場或者擁有一項新的技術。但對於被併購方——尤其當被併購方仍是創業企業的時候,則意味著發生了質的變化。

  整合本身就是併購中的難題,整合一個創業團隊,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創業文化與併購方的資本家文化,在根本上有著一些難以交融的地方。

  但這並不意味著,盛大與酷6之間的“慘劇”就一定要發生。雖然難度很大,但如果盛大能夠掌握方法、按照規律辦事,仍然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小摩擦、降低成本的。

  第一:文化調查。產業併購之前,最重要的問題絕非籌措資金,而是對被併購方進行詳盡的文化調查。工人文化與工程師文化絕不相同,藍領文化與管理者文化也不可一概而論。

  工人文化與藍領文化的特點是可複製性強、自主性差,這是較為容易整合的團隊。但工程師文化與管理者文化則不容易被固化在企業平臺之上,不可控因素多,並且源於知識分子的特性,又有“要面子”、“善變”、“攀比心”等特點。酷6此次員工拒絕被裁員,很大程度上就在於盛大的做法,讓這些軟體工程師們“顏面掃地”。

  第二:保留創始人。早在這出鬧劇上演幾個月前,酷6的創始人李善友就因為與陳天橋意見不合而離開,這是盛大的一大敗筆。對於創業團隊,創始人的存在,意味著創業夢想的存在,留住創始人,是保證變革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對於併購方,自下而上的裁員遠比自上而下的清洗風險要小得多。

  第三:提前培訓。對於執行裁員的人員,一定要進行專業的培訓,讓其從心理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瞭解裁員工作的執行,熟練掌握裁員談判的技巧,畢竟裁員談判是一個與人溝通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參與人員一定要避免出現併購主導者的身影,以免引起被裁員創業團隊的逆反心理。

  第四:1對1原則。無論是裁員決定的下達,還是補償措施的協商,一定要堅持1對1原則,對每一個被裁員工都做好充分地溝通工作。這樣既證明了企業對於員工的尊重,同時也可以保證補償措施不一致時的保密工作。

  第五:專業公司操刀。專業的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的裁員成本。他們能夠提供詳盡的裁員解決方案,甚至能夠為被裁員工提供新的工作崗位,這就為企業解決了後顧之憂。

  第六:與政府溝通。我國法律有明確規定,超過20人以上的裁員,需要提前30天到有關勞動部門進行報備。並且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會幫助企業準備各種突發情況的預案,所以與政府部門保持有效溝通,可以讓整合工作事半功倍。反觀盛大此次裁員第二天,才向勞動局報備,則為時已晚。

  第七:安撫宣傳。對於留下的員工,要有足夠的安撫措施,人是感情動物,創業團隊的分崩離析,容易讓人產生兔死狐悲的情緒,所以安撫與宣傳,可以保證保留團隊的穩定性。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