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後創業成功例子

  一代人有一代人精神面貌,80後雖說已是過去式,但那些成功的80後創業者已經活躍在人們視線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80後創業者朱雪霞:讓老年人不再孤單

  因為一通外公的電話,80後的朱雪霞深受觸動,回到惠州,創辦老年服務中心,免費為數以千計的老年人提供了放鬆、聚會的場所。

  “誰家裡沒有老人?誰不會有老的時候?”樸素的念頭,讓她放下手頭的生意,全心為素不相識的老人營造了一個溫暖的“家”。開設“老年超市”,提供米麵等日用商品的銷售,將老年服務中心開設到更多地方……她的計劃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我這個年齡,是不是沒人要了”

  近2年之前的2014年春天,晚上7點,年滿七旬的外公從千里之外的河南老家打來電話,外公帶著哭腔說:“我這個年齡,是不是沒人要了?”

  朱雪霞這才得知,外公由於身體不適在河南老家的縣城醫院裡。由於子女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外公不得不自己拿著吊瓶上廁所、找醫生,上上下下。由於自己和外公的感情很好,外公在無奈之下才打來這個電話。

  外公的這個電話,讓朱雪霞久久不能平靜:對於一個老人來說,如果自己的子女都不能在身邊照顧,他該有多麼無奈。

  不久之後,朱雪霞回老家照顧外公半個多月。在這期間,她開始思索,像外公這樣身體尚好的老年人,一旦面臨子女難以在眼前盡孝的窘境,要如何生活。從河南到惠州,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俗,面臨的卻是類似的養老困境。北方的養老院不少,也能起到照顧老人的作用,但是如果子女將父母送進去,就會被周圍人認為不孝而“指指點點”,父母也會覺得被遺棄了;南方的很多家庭沒有給老人過壽的習俗,讓老人在過自己生日時倍感淒涼。作為外地人的朱雪霞更有著直接感受:像她這樣“新惠州人”的父母一旦來到惠州,由於環境的變化、語言的障礙等因素,老人很難融入新的城市生活。

  “要讓老年人能夠快樂生活,並體會到人生的價值。”這個願望,在數月之後落地為惠州市區一家老年服務中心,讓千百位如同自己外公的老人,晚年不再淒涼。

  年老了,正可以追求夢想

  一輩子辛苦,學習工作、生兒育女,老年人的社會責任都完成了,某種程度上是“最好的時候”。在反覆討論之後,因為這個觀念,朱雪霞將自己在惠州開辦的老年服務中心取名為“金色年華”。

  6層的樓裡設定了數個活動室,棋牌室和書畫室更是格外雅緻,各樓層之間設定了電梯方便老年人上下。朱雪霞將自己前些年工作的經營服裝廠的收益,幾乎都投入到老年服務中心的建設中。“從0到1的過程是最難的,特別是開始的時候特別難,我也有幾次想過放棄。”朱雪霞透露。

  開設老年服務中心看似不難,但有過經商經驗的朱雪霞明白,要想將這個公益性質的專案創業成功,同樣需要了解“使用者需求”。於是,在2014年4月到6月間的時間裡,從濱江公園到各個小區的廣場,一位80後女孩頻頻出現,和老人聊天,詢問生活狀況和願望,即使被人誤以為可能是“騙子”,也不為所動。

  實地的走訪瞭解,為老年服務中心的開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吸引了最初的一群“老年粉絲”。正式“開業”時,登記報名的人數遠超預計一兩百人,達到上千人。

  為了給老人營造溫馨的氛圍,朱雪霞用盡了心思。來自東北的李奶奶已經有76歲,朱雪霞看到她登記的生日距離當時已經不遠,就隨口說要給她過生日。沒想到李奶奶格外激動:“到時候一定要來,人多了沒關係,我去酒店訂房間,你們一定要來啊!”原來,她的子女都在上海和深圳等地,難得團聚,更很少有一起過生日的機會。在李奶奶的生日會上,朱雪霞帶著工作人員自導自演了節目,還祕密邀請了神祕嘉賓——李奶奶那也已年近五旬的兒子趕到現場為母親祝壽。

  創業者說

  18個老年藝術團讓生活更精彩

  老年服務中心是如何運營的?

  朱雪霞:我們提供的服務都是免費的,主要是搭建一個平臺,讓城市老年人有一個生活的空間。我們還開設了公益超市,通過與商家合作,價格比超市裡還要優惠,市民到這裡還可以根據超市張貼的老人資訊選擇救助,我們的工作人員會把市民捐贈的米麵油等送到老人家裡。

  到老年服務中心的老人有何特點?

  朱雪霞:經常到中心參加活動的老人大約有上千人,很多為70歲以上老人,都是身體比較健康,希望繼續享受生活的。

  這個專案為何能堅持下來?

  朱雪霞:我為老人做了一些事情,但老人也給我很多感動。有些老人會在夏天為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送上綠豆;我有時忙的沒吃早餐,細心的老人會特意為我買來包子。

  在老年服務中心裡,參與活動的老年人健康如何保證,如何避免意外的發生?

  朱雪霞:我們請了專業的醫護人員定點駐守,還和市中心人民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邀請專業的醫生為服務中心的老人進行義診。

  和老年大學、養老院等機構相比,老年服務中心有何不同?

  朱雪霞:首先是目標群體不同。惠州市的老年大學主要面對市區的退休幹部,受益人群有限,一些縣區的老人在市區生活也難以享受。養老院的老人在生活自理方面往往存在一定困難。金色年華老年服務中心主要面對的是健康老人,最主要是為他們提供一個精神寄託的場所,讓他們老有所樂。

  老年服務中心會為老人舉行哪些活動?

  朱雪霞:每兩個月就會有一個大型的活動,比如模仿《我要上春晚》的晚會,老年才藝秀等,我們還會邀請唱歌、跳舞和書法的專業老師教授,現在中心裡有18個老年藝術團,我們還專門設立部門聯絡對外演出,所得收益也繼續用來為老人提供服務。

  今後在事業上有什麼規劃嗎?

  朱雪霞:我自己的媽媽就是一個特別樸實的農村婦女,我開辦金色年華就是為像她這樣的老年人提供一個場所。希望今後將這個老年服務中心開設到更多的地方。

  80後女生創業 開創意酒吧月入上萬元

  80後是現代社會創業的主力軍,80後女生創業同樣是創業軍團中的重要成員,而且很多人事業有成,像80後女孩張墨紅畢業後和大學同學開了一家酒沙拉吧小店,主營沙拉簡餐和酒飲,但主賣創意和生活方式,現在每月收入達上萬元!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她是如何創業的吧!

  造夢計劃贏人氣

  2012年的夏天,張墨紅和同學丁馮即將大學畢業,但他們並沒有急著去找工作、考公務員或申請出國留學,反而成天逛街。當然,他們並不是閒逛,而是有目的地調查加盟,尋找店址。他們走遍了全北京市能逛街的地方,記錄了哪裡有哪些小吃店,回來後又查詢哪家店可以加盟。可是結果並不樂觀:他們看上的店都沒法加盟,比如呷哺、凍酸奶;看不上的也沒有加盟價值。

  一次,張墨紅在刷微博時,看見香港有一家酒沙拉吧——主賣來自全球不同種的沙拉和酒,兩者配著喝,超有情調!大陸還沒有這樣的店。“那麼我們就來做NO.1!在酒吧的商圈中絕對是獨樹一幟。”張墨紅非常開心,丁馮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兩人便立馬行動起來。

  張墨紅和丁馮向家裡爭取到了JustSalad酒沙拉吧的啟動資金,接下來就是選址問題了。兩人在大石碑衚衕33號和南鑼鼓巷小菊兒衚衕這兩個地方猶豫不決,經過再三考慮,鑑於JustSalad酒沙拉吧的營業模式,最後選定了相對偏僻的大石碑衚衕。

  租下大石碑衚衕裡一個兩層的小樓後,張墨紅和丁馮在佈局上用足了心思。一樓是吧檯和沙發區,滿足基本的口腹之慾。二樓才是吸引大家停留一整天的地方:閣樓裡全是書,席地而坐的感覺如在家一般;沙發區相對隔開,可提供8~15人一起桌遊、聊天、聚餐;天台則花草雲集,夜晚可以望到鐘鼓樓,顧客可以在此靜坐思考,也可以邀請一群朋友一起來燒烤,自在閒適。

  萬事俱備,只欠人氣,但人氣怎麼來?JustSalad的地址有些偏僻,在宣傳上面臨了一定的困難。起初,張墨紅四處發過傳單,跑寫字樓,效果不理想,最終才找到了能與大家處成朋友、將顧客變成常客的最好方式——在豆瓣、微博上發起一系列創意活動,讓趣味相投的人蔘與到他們的造夢計劃中來,最終變成JustSalad的超級粉絲,這樣酒水、流量、人氣、盈利便都不是問題了。

  請你當一週店主

  很多人都有開店的夢想,也曾天馬行空地考慮如何經營小店,但往往因資金、時間、風險等種種問題無法放手一搏。如果給予他們一個提前體驗開店的機會,必定會有很多人心動!張墨紅和丁馮最初提出這個計劃,是基於開店過程中自己的切身體會。因為沒有經驗,兩人在裝修、採購等預算上也走了不少彎路,浪費了不少錢。

  一次,有朋友來到JustSalad酒沙拉吧,聊天中說到自己很羨慕張墨紅的開店生活,也想攢了一些錢後開一家有特色的小店。張墨紅問:“你認真對待自己的夢想了嗎?你對開店過程中會碰到的一些問題有準備嗎?朋友說:“要不你讓我來當一週店主體驗一下吧?”這句話激發了張墨紅和丁馮的創意,兩人決定將其定下來作為一個長期的計劃,為那些想要體驗如何開店、創業的人提供一個平臺。

  2013年7月,一群剛剛高考完的學生來到店裡,要求一起來當一週店主。人多好辦事,經過商量後,他們很快拿出了從週一到週日的不同創意。週一是英語角,請老外朋友來一起HAPPY,同時也是充電。每節課老師會準備一個主題供大家討論,從討論中帶出語法點,並提供講義給大家回家練習,課後還可以在微信群裡討論、答疑。週二進行私房烘焙小班授課,週三組織一個小樂隊開彈唱會,週四在天台燒烤,週五晚一起看鬼片……七天下來,節目豐富多彩,不僅JustSalad贏得了很多人氣,這群學生在活動結束後也拿到了一筆小小的提成獎金,更重要的是交到了很多新朋友。離開時,他們都對此次開店體驗表示十分滿意,並約定上大學後一起開一家真正的小店。

  當然,並非所有來體驗的店主都能賺到錢。有一個在IT公司上班的白領一直想辭職創業,聽說JustSalad推出“請你當一週店主”的活動,立即趕來報名參加。為吸引更多人氣,他在酒吧區推出1元佔座辦公的活動,倒是吸引了不少IT企業的同事,大家也玩得很開心,然而租金卻收不回來。這次燒錢的經歷也讓他明白了:很多事情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迷人,做適合自己的事情才最重要。而他這個想當將軍的士兵還需修煉更長一段時間。

  特長生技能交換

  此後,JustSalad推出的烘焙蛋糕課非常受歡迎,儘管報名時每人要交100元材料成本費,但預約的顧客還是絡繹不絕,幾乎週週爆滿。張墨紅又想,看來大家都有學技能的旺盛需求啊!那麼客人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身懷絕技的高手?JustSalad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技能交換、展示風采的舞臺。

  2013年8月,特長生計劃正式啟動。線上有專門的QQ***流和報名,線下不定期進行技能交換,每期會有一個主題,由一位成員為大家分享他所擅長的領域,同時大家也可以自由交流討論。

  在2013年國慶期間,擺攤旅行的李攤主來到了JustSalad,向大家分享她擺攤旅行的獨家記憶,並帶來她親手做的衣服供大家鑑賞,同時展示神祕技能——POI雜耍。那天,前來聽講的顧客擠滿了二樓的沙發區,服務員根本走不進去,顧客也只能自己下樓取飲料。

  《泰》電影熱映的時候,張墨紅和丁馮剛從泰國旅遊回來。於是他們索性親自上陣,分享在泰國一路的見聞,以曼谷、芭提雅、清邁三個地方為主線,向大家介紹了泰國北部中部的精彩。有很多顧客也計劃到泰國旅遊,他們充滿了好奇心,諮詢的問題也特別多,張墨紅和丁馮被團團圍住,足足興奮地講解了2個多小時才結束。

 

  技能交換中也會有非常高深的話題。如2014年1月25日,正是週六,JustSalad請來了高校財會專業的李博士,為那些想要創業經營、掌控供應鏈全域性、學習物流實操技能的朋友,分析物流供應鏈的智慧及建賬、管賬、查賬的實用技巧。那天講座的現場,毋庸置疑也是人員爆棚。

  不同領域的特長生被紛紛邀請到JustSala,有講房產、有講婚姻法律的、有講古典哲學的、有講一部戲是怎麼產生的。當然吸引來的客人也是各種各樣,大家在一個月中,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那麼,特長生除了享受掌聲關注,還有什麼實惠呢?張墨紅和丁馮想得很周到。他們推出了特長生升學制度,將特長生分為幼兒園、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七個學年制,特長生每參與兩次活動升一級,每開展一次特長講座升一級。不同級別的特長生在JustSalad酒沙拉吧消費,將分別享受9.8折、9.5折、9折、8.8折、8.5折、8折優惠。不過最重要的永遠不是物質上的獲取,而是精神上的滿足,每位特長生在這裡都交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現在,張墨紅和丁馮有了更多的創意。從觀影會到彈唱會,從承辦生日聚會到閨蜜幫,JustSalad會定期有一到兩個獨家特色的活動,吸引著粉絲們前來分享、交流、消費。JustSala酒沙拉吧每月利潤已經達到上萬元,完全成為了一個靠夢想打造成功的舞臺。

  80後開瑜伽館年入百萬 目標成為女企業家

  “開個屬於自己的小店,顧客不需要太多,只要能養活了自己就行。在小店裡,可以健身,可以做瑜伽,有時候也可以安靜的看看書,這樣也就滿足了。”這就是80後創業者趙蒙的創業初衷。趙蒙穿著一身休閒裝,個子不高,看上去特別瘦,完全想象不到眼前的這位“鄰家小妹”竟然是一位女強人。

  創業4年後,80後創業者趙蒙,不僅把自己的小瑜伽館打理的特別好,還相繼又開了3家瑜伽館,擁有30多位員工,每年的營業額百萬多。相比當時的創業初衷,現在的她有了新的目標,希望有自己的瑜伽品牌,成為一個成功的女企業家。

  大學畢業後

  在網站工作了4年

  為之後創業奠定了基礎

  趙蒙出生於1988年,2010年畢業於重慶的西南師範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在上大學的時候,賣過手機卡,英語報等等,還辦過計算機科創協會。每個月差不多都有一兩千元的收入。

  大四的時候,趙蒙在汽車之家網站實習了三個月。大學畢業後,她回到了西安,在新浪***陝西***網站,做汽車板塊的編輯。“在新浪待了兩年多,後來又跳槽去了華商網。在華商網也是做汽車板塊,經常跑各大4S店。在華商網工作了也差不多2年辭職開店的。”趙蒙說道。

  對於4年的就業經歷,趙蒙說:“每天朝八晚五的生活,很規律,工作也很穩定,沒有現在這麼多壓力。工作的那幾年,為我後來的創業幫助很大。因為我一直從事網站工作,對網際網路很熟悉,懂得如何利用網路宣傳等等。”

  腦子一熱開了家瑜伽館

  因不懂管理

  曾遭遇招不上員工

  說起創業,趙蒙說,“2012年,我報了一個瑜伽班,下班沒事的時候,就去做做瑜伽。”在瑜伽班,趙蒙認識了一些一同練瑜伽的學員和老師,對瑜伽有了初步的瞭解,也對瑜伽這個行業產生的濃烈的興趣。

  2013年1月,趙蒙用自己工作幾年的積蓄,又向朋友借了7萬元,投入15萬元,在民樂園租了一套單元房,經過裝修,開了她的瑜伽館。

  “那時候開店有把握嗎,不擔心會失敗嗎?”有人問道。趙蒙笑著說:“坦白說,開第一家店,真是的當時腦子一熱就開了,我家人都不知道。當時就想有個屬於自己的小店,掙點小錢,在小店裡,可以健身,可以做瑜伽,有時候也可以安靜的看看書,這樣也就滿足了。但是因為沒經驗,導致後來遇到很多事情。”

  招不上員工,是趙蒙創業時,感到最困難的事情。“那時候,我雖然在網站工作,熟悉網路的應用,可是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沒有意識可以在網上招員工。那時候真的‘病急亂投醫’,有時候在街上發我們瑜伽館的宣傳頁的時候,會在街上招人,遇到小姑娘,就會問要不要找工作,我們瑜伽館招人。”趙蒙說道。

  趙蒙回憶說:“我那時候還沒有辭職,早上8點出門去單位上班,還要跑4S店。下班後就抓緊時間趕到店裡,給顧客做諮詢、服務,還整理會員管理等工作。店裡最後一節課下課9點,收拾完我回到家就10點多了。這樣連軸轉沒有休息堅持了兩個月,我辭了工作,也招了兩個員工,才有種解脫的感覺。現在回憶那兩個月,應該是我最慘,也是最最忙的時候,每天恨不得有‘三頭六臂’。”

  建議在大公司先就業

  學習管理知識鍛鍊自己

  辭職後的趙蒙,有更多的精力管理自己的瑜伽館,也有一些時間學習管理方面的知識。“漸漸,我意識到可以結合自己之前的工作,就在很多網站上,宣傳自己的瑜伽館,也有一些老顧客帶新顧客,顧客越老越多。”

  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利用網際網路宣傳,趙蒙的顧客越來越多。今年3月在曲江開了第二家瑜伽館,8月在高新區開了第三家瑜伽館,9月在經開區開了第四家瑜伽館。

  相比創業初衷,現在的目標是什麼?“希望有自己的瑜伽品牌,成為一個成功的女企業家。”趙蒙笑著說道。

  作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你認為大學畢業生就業,還是創業?

  趙蒙想了幾分鐘說到,“我覺得大學畢業後,前三年應該先就業。就業的時候選擇一家品牌大公司,這樣在集體工作中,能學到一些管理,企業文化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通過這樣的鍛鍊,眼界和視野也會和之前不一樣了,能很快讓自己成熟起來,這樣對後期創業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分析趙蒙的創業經歷以及創業模式

  成功的創業需要具備一些條件,首先,創業者具有賺錢的態度,賺錢的心。趙蒙創業初期,是為了方便自己練習瑜伽,但是後來從興趣愛好改變為經營模式,這是一個好的轉變。有一些創業失敗的人群,很多都沒有考慮到利潤和可持續經營,所以久而久之創業感到越來越難,導致創業失敗。

  同時,除了創業者自身之外,對瑜伽館的選址等方面重要。趙蒙開了4個瑜伽館,每個館的面積都在100平方米以上,總體會員在1000位以上。傳統公司創業一個好的選址決定了60%的成功,決定了瑜伽館的可發展性,趙蒙的瑜伽館都選在人流量大的街區。從經營面積來說,做大眾型的一般的經營面積在90~160平,做精品館,都要到70平以上,小於這樣經營面積,開瑜伽館是很難在會員數上面有所突破。因為趙蒙創業前就喜歡練習瑜伽,也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得瑜伽朋友,所以前期給自己瑜伽館的會員基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另外,開瑜伽館趕上了時代發展的潮流,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消費成為大眾化。這個因素也決定了趙蒙的創業成功。

  最後,趙蒙在創業前是有一份很穩定的工作,為了創業放棄了工作,全身心投入自己到創業專案中,這就大大的增加了創業成功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