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做校園代理

  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學生人數也在成倍的增加著。一般規模的大學在校生人數平均在8000人左右。學生們的吃穿用都蘊含著巨大的需求量。於是商家開始關注校園這個巨大的潛力消費群體,校園代理也隨之而出。簡言之,校園代理就是根據代理雙方達成的協議,由在校學生代理銷售被代理方商品、服務的行為。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做校園代理的技巧,希望你喜歡。

  大學生做校園代理的技巧

  前幾日,一家校園媒體在採訪我時,給了我一個“大學生創業從何開始?”的標題。做為一個從象牙塔過來人的角色,我淺談了一下我的觀點:大學生創業一定要突破瓶頸過好“四關”。

  我說:“儘管大學生在校園創業的過程中存在著種種問題,但對大學生來說,自主創業仍是一條不錯的發展途徑,並且為以後走上社會都會積累非常重要的經驗和積累在社會上創業前最需要的原始資本。

  而大學生創業的關鍵就是要正視問題、審視問題,找出創業癥結,然後對症下藥。因此,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建議大學生創業要過好以下四關:

  一、選項關。 選擇既適合自己又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業專案,這是大學生創業者必須過好的第一關。

  一般來說,大學生創業應立足於啟動資金少、入行門檻低、複合大眾消費觀念等專案,以至於最後不會因為創業而耽誤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學業。此外,在創業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為先,因為大學生在剛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他們經受挫折的心理和接受經濟損失的能力是最薄弱的時刻。因此,我建議大學生創業的核心首選穩妥,有些大學生為了創業而荒廢了自己學業,是得不償失的一種做法。

  二、經驗關。 經驗不足,缺乏從職業角度整合資源、實施管理的能力。

  這也是每一個在校大學生必然面對的問題,也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建議大學生創業時不能“紙上談兵”,哪怕是從很小的一筆生意開始,也要親自去嘗試一下。前提是我們大學生要明確知道,即時失敗了,也不會給我們的學業造成任何影響,最起碼經濟上我們是承受的起或者是由第三方給於保障的。在現在網際網路發展的今天,有一臺電腦就能夠開公司,做生意的事情比比皆是。而電腦對於目前的城市大學生來說,幾乎是普及了。還有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要學會利用自己周圍的資源,可以向有創業經驗的老師和學長請教,以求他們作為軍師來給我們把把關,從而降低我們的風險。

  三、團隊關。團隊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在創業初始,必要性不大,最多兩、三個人足以,各自分工明確即可。

  因為大學生對人性的管理、團隊的建設和掌控,在此時的優勢比較薄弱。所以,我建議大學生在沒有優勢資金實力的情況下,最好還是白手起家,獨自去嘗試一下,等到我們逐漸成熟後,在創業規模需要擴充的時候,在打造自己的團隊也不為晚。 不必用那些風險投資商的眼光來看:“什麼再出色的創業計劃也具有可複製性,只有團隊的整體實力是難以複製的,因此投資商在投資時,更看重有合作能力的創業團隊,而非那些徒有想法的單幹者。”所以,對打算創業的大學生來說,更適合單槍匹馬、靈活多變、進退自如的創業方式。

  四、心態關。 大學生創業初始,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心態一定要平常心對待,不求財富滿罐,但求事業有成!

  這裡我所說的平常心對待是指:首先,我失敗了、損失了,我的學業也不會因此而影響,我的經濟也是負擔得起。其次,成功了我也不會因此而暴富,也不會因此而情緒膨脹,只不過我多了一種零花錢的來源而已,最重要的是我擁有了成功的經驗;但求事業有成指得是:雖然損失對我來說微忽其微,但我更加珍惜、更加在乎這件事情的成敗,因為成功相對於失敗來說,即使再小,那也是成功。所以,我一定要認真、認真、再認真!

  而且有好的心態以外,我們還不能視野狹窄、過於自負。而應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並敢於直面挫折和失敗,時刻保持創業激情,這也是我們大學生突破創業瓶頸不可忽視的精神力量。

  大學生創業初始的首選!----企業校園代理之借“雞”下蛋篇

  最後,大家要問,究竟什麼樣的大學生創業才能讓我們安全、穩妥的突破以上創業必遇的“四關”呢?

  以下是筆者總結自己的創業路程,得出的經驗心得,希望能夠給在校擁有創業夢想的大學生一些借鑑,以求共免之:

  作為初始創業的大學生來說,我們普遍遇到的問題,就是缺乏資金、沒有經驗、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專案、產品以及沒有強大的團隊支援等等。那麼我們要創業,就要學會借他人之力來擺脫我們對資金、產品、經驗的問題。究竟誰能夠為我們解決以上問題呢? 那就是擁有合適的校園產品、擁有強大資金和團隊支援的企業。首先,企業能夠為“我們校園代理”提供合適的校園產品,解決了“選項關”

  因為企業之所以要開發校園,是因為看到校園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價值,從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研發出了適合校園市場的產品。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把某個校園市場開啟,幫助他們進入,從而代銷企業的產品而已。只有花少量的樣品錢,或押金就能換來適合我們校園的產品。

  現如今,校園已經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具全國教委統計,每年商家在各大學校園舉辦的活動就有百萬至多,單單北京的各大校園,平均每年都有上百場的商業活動進入。記得2003年我在做 “文曲星”電子辭典的時候,針對校園市場我專門成立了一個校園推廣小組,進行校園售賣和發展校園代理的部門,由專門的人員負責。到年底總結結算的時候,單單北京校園的直接售賣量,就佔各大商場:海龍電子商務城、太平洋電子商務城等大商場的總和。

  而且,我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北京大學我們發展的一個大學生“校園代理”每次來拿貨的時候,居然比我在太平洋電子商務城的五個專櫃的售賣量還要大。

  其次,企業能夠給予“我們校園代理”充足的經驗輔導支援,解決了“經驗關”

  企業之所以開發校園產品,他看到的不只是某一個大學,某一個城市,而是全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校園市場。所以,企業為了能夠更多、更快的收回成本,創造出品牌和收益,勢必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做市場推廣和廣告宣傳。正所謂“一榮具榮,一損具損”為我們“校園代理”斟選出最合理、科學的代銷方法,輔助我們把市場做好。那我們大學生在創業初始,為了降低風險和積累經驗,選擇做企業的校園代理,也可謂是一種穩妥的創業之路。

  以上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在做校園市場產品代理的時候,我們公司專門聘請了我們業內的銷售精英來負責培訓我們對在校大學生“校園代理”的選拔,並且優勝劣汰,最終培養出合格的一流“大學校園代理”去負責某個大學市場。而往往最終,那個“大學校園代理”正式大學畢業後,我們都會盡可能的把他留在本公司給予要職。不過,仍舊有一些大學生一畢業,依靠作校園代理的經驗和資金積累,成立了一個自己的小型公司,從而開始了自己真正的創業生涯。

  校園代理客觀存在的問題

  1、高校有相對的獨立性和特殊性,消費沒有完全市場化,一般大眾媒體輻射不到,這使得有些營銷工作難以像大眾市場那樣充分展開,譬如某些廣告限制在校園內釋出、某些促銷活動不允許在校園內舉行;

  2、高校較為分散,開展工作比較繁瑣,某個新品上市時,可能需要逐個學校舉行釋出會才能產生效果,投入的人力和時間較多;

  3、大學生一般沒有固定收入,消費基本上是自主消費,自掏腰包,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消費行為,儘管他們對品牌的消費慾望很高,有時受能力限制,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4、代理經常各自為戰,不知道應該如何操作,不能有很好的專業指導。

  校園代理營銷推廣的問題

  1、一般品牌的廣告宣傳活動主要在校外,沒有針對校園市場單獨開展,造成品牌在學生中的認知率較低,影響不足;

  2、傳統的廣告公司對如何跟學生打交道不了解,很難採取針對性的推廣措施,譬如學生白天都不在宿舍,只有晚上和週末才有人,若不清楚這些,要找到他們並不容易,另外學生們喜歡用簡訊溝通,這個習慣不見得廣告公司會放在心上並利用起來;

  3、在校園中進行的傳播大都逃不出傳統的營銷手段,如散發產品廣告、贊助活動什麼的,企業像打散彈一樣地向大學生們發出一些傳播訊息,既無章法,又無創意,既抓不住他們的注意力,也抓不住他們的心,反倒有可能將他們從自己身邊推開;

  4、專門針對校園市場開發的產品和服務還不多,難以真正貼近大學生的實際需要,這一方面是因為沒有開發年輕人市場的觀念,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開發年輕人市場的能力;

  5、企業缺乏長期發展的目光和戰略,在開展校園活動時,大多數企業只注重單純的促銷產品,活動與活動之間各自為戰,對品牌積累幾乎毫無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