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與金融區別

  金融是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源跨期的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工商管理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管理資訊系統、工商行政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廣告學、商務談判、世貿組織與國際貿易實務等。為適應畢業生升入本科專業和MBA***工商碩士***學習的實際需要,特增設了英語聽說、英語寫作等必修課程,並加大了英語教學的課時量。 據市場預測,21世紀,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已經和正在不斷增加。由此可見,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之路是寬廣的,就業前景是樂觀的。工商管理專業是培養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序中急需人才的搖籃。

  金融學是指以銀行為中心的各種形式的信用活動,以及在信用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貨幣資金的融通。它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的總稱。在西方眾多的金融定義中,茲維·博迪和羅伯特·默頓在他們著名的《金融學》中給出的定義最有代表性,即金融是研究人們在不確定性條件下如何跨時配置稀缺資源***貨幣***的一門學問,時間和不確定性***風險***是金融的兩個特點。

  金融學以現代金融理論為指導,運用案例研究等方法和手段,藉助現代資訊工具,研究資金融通方式以及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職能與運作。本科階段除了要求掌握基本理論知識,還要接受相關業務的基本訓練,比如分析、預測股票和外匯價格的變動,掌握時機買賣證券賺取利潤的技巧等。金融學還將告訴你銀行、保險公司是怎樣吸引存款和保險的,是怎麼投資賺錢的。

  金融學的主體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巨集微觀經濟學、會計學、政治經濟學、財政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 、國際金融學、金融市場、中央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學 、投資銀行學、國際貿易、保險學、證券投資學、金融經濟學、現代貨幣理論、國際貨幣制度概論、證券投資學、國際貿易實務等。

  金融的基本含義

  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金融產品的種類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銀行、證券、基金、保險、信託等。金融所涉及的學術領域很廣,其中主要包括:會計、財務、投資學、銀行學、證券學、保險學、信託學等等。

  金融是一種交易活動,金融交易本身並未創造價值,那為什麼在金融交易中就有賺錢的呢?按照陳志武先生的說法,金融交易是一種將未來收入變現的方式,也就是明天的錢今天來花。

  簡單地說金融交易的頻繁程度就是反映一個地區、區域、乃至國家經濟繁榮能力的重要指標。

  傳統金融的概念是研究貨幣資金的流通的學科。而現代的金融本質就是經營活動的資本化過程。

  西方定義,《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字典》,指資本市場的運營,資產的供給與定價。其基本內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場,風險與收益,替代與套利,期權定價和公司金融。

  除了學科內部的縱深發展外,金融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湧現出許多引人注目的新興邊緣學科,如演化金融學***Evolutionary Finance***即是才興起的介於生物學和金融學的一門邊緣學科,演化證券學則是介於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黃金曾一度成為國際貿易中唯一的媒介。在易貨經濟時代,商人只能進行對口的交易,以物易物。因此,人類的經濟活動受到巨大制約。在金本位經濟時代,價值與財富是以實物資產--黃金為依據和標準,這種客觀的物理方法非常有利於全球經濟的平穩發展。

  然而,作為價值流通的載體,黃金不利的一面如搬運、攜帶、轉換等不便的物理條件限制,使它又讓位於更為靈活的紙幣***貨幣***。

  如今,貨幣經濟不僅早已取代了原始的易貨經濟,而且覆蓋了金本位經濟。貨幣經濟在給人類帶來空前經濟自由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諸多麻煩和問題,如世界貿易不平衡、價值不統一、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經濟發展大起大落等等。

  引發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的重要巨集觀因素之一,就是全球貿易失衡。

  脫離金本位的初衷是想實現經濟自由和穩定發展,然而,今天卻適得其反。在貨幣多樣化的今天,現代金融中的含"金"量越來越少,但其內涵、作用及風險卻越來越廣,越來越大,並已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和每個人的生活中。

  如今,儘管金融中的含"金"量越來越少,但其作為價值的流動性卻越來越強。金融已經成為整個經濟的"血脈",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人體的活動會帶動血液的流動,同樣,所有經濟活動都會帶動金融***資金和價值***的流動。離開了流通性,金融就變成"一潭死水",價值就無法轉換;價值無法轉換,經濟就無法運轉;經濟無法運轉,新的價值也無法產生;新的價值無法產生,人類社會就無法發展。

  反過來,金融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演變為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演變為社會危機。這是不以人類意識為轉移的客觀金融規律。

  金融的核心元素

  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到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學就是研究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為什麼會出現、如何發生、怎樣發展。

  比如,"貨幣"就是如此。它的出現首先是為了把今天的價值儲存起來,等明天、後天或者未來任何時候,再把儲存其中的價值用來購買別的東西。

  但,貨幣同時也是跨地理位置的價值交換,今天你在張村把東西賣了,帶上錢,走到李村,你又可以用這錢去買想要的東西。因此,貨幣解決了價值跨時間的儲存、跨空間的移置問題,貨幣的出現對貿易、對商業化的發展是革命性的創新。

  像明清時期發展起來的山西"票號",則主要以異地價值交換為目的,讓本來需要跨地區運物、運銀子才能完成的貿易,只要送過去山西票號出具的"一張紙"即匯票就可以了!其好處是大大降低異地貨物貿易的交易成本,讓物資生產公司、商品企業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特長商品上,把異地支付的挑戰留給票號經營商,體現各自的專業分工!在交易成本如此降低之後,跨地區貿易市場不快速發展也難!

  相比之下,借貸交易是最純粹的跨時間價值交換,你今天從銀行或者從張三手裡借到一萬元,先用上,即所謂的"透支未來",以後你再把本錢加利息還給銀行、還給張三。對銀行和張三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把今天的錢借出去,轉移到以後再花。

  到了現代社會,金融交易已經超出了上面這幾種簡單的人際交換安排,要更為複雜。比如,股票所實現的金融交易,表面看也是跨時間的價值配置,今天你買下三一重工股票,把今天的價值委託給了三一重工和市場,今後再得到投資回報;三一重工則先用上你投資的錢,今後再給你回報。

  你跟三一重工之間就這樣進行價值的跨時間互換。但是,這種跨時間的價值互換又跟未來的事件連在一起,也就是說,如果三一重工未來賺錢了,它可能給你分紅,但是,如果未來不賺錢,三一重工就不必給你分紅,你就有可能血本無歸。所以,股票這種金融交易也是涉及到既跨時間、又跨空間的價值交換,這裡所講的"空間"指的是未來不同贏利/虧損狀態,未來不同的境況。

  當然,對金融的這種一般性定義可能過於抽象,這些例子又好像過於簡單。實際上,在這些一般性定義和具體金融品種之上,人類社會已經推演、發展出了規模龐大的各類金融市場,包括建立在一般金融證券之上的各類衍生金融市場,不外乎是為類似於上述簡單金融交易服務的。金融交易範圍從起初的以血緣關係體系為主,擴大到村鎮、到地區、到全省、到全國,再進一步擴大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