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資怎麼計算

  退休制度是國家為保障勞動者退休後的基本生活而實行的一種福利制度。退休制度的設計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減少社會貧富差距意義重大。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退休工資計算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退休工資計算方法

  ***1***基礎養老金=〔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工資指數***〕÷2×本人全部繳費年限***工齡***×1%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例:50歲195個月、60歲139個月***

  ***3***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全部平均工資指數×本人97年以前繳費年限***工齡***×1%

  退休工資的基本養老政策

  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的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職工,符合退休條件並辦理了退休手續,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滿15年的,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退休後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其個人帳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職工離退休後在國內異地居住或出國定居的,如何領取基本養老金?

  根據勞動保障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範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工作的通知》***勞社廳發[2001]8號***規定,在國內異地居住或出國定居的離退休人員,經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並辦理相關手續後,其基本養老金可以委託親屬或他人代領。在國內異地居住的,也可以委託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通過郵局、銀行寄匯給本人;出國定居的,若國內無親屬或他人代領,本人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將款寄匯至國外的,匯費由其個人負擔。

  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納稅人上交的專項稅金是歐美一些國家的基本養老金保障系統的主要資金來源,那麼,到了65歲的法定退休年齡的時候,退休者能得到多少退休金?

  在歐美國家和地區,90%以上的退休者不單純依靠領取政府發放的那塊基本養老金來養老。這些國家還有一個非常發達的保障老有所養的輔助網路。比如,美國在稅 收政策上實行間接的財政轉移,支援養老金制度;德國則是每年要拿出幾百億歐元支撐其龐大的養老保障系統運轉。而退休金的來源,各國有許多不同之處。在美國,僱主和僱員各拿出工資收入6.2%的稅收,形成專用“社安金”。其中85%用於支付養老金,15%則用來支付殘疾金、遺屬遺孤撫卹金等其它社會保障基金。在法國,基本養老金由僱主交8.2%,僱員交6.55%;法國對遺屬遺孤補助的資金來源於由僱主按僱員收入的5.4%交納,作為困難家庭補助金。

  很多國家的退休職工領取的退休金並沒有一個固定額,要視退休年齡、工作年薪和年限、供職崗位等情況的不同。少者,領不到原工資的50%;多者,可以領到原工資的100%以上。

  瑞典的養老金分成兩塊,一部分是基本養老金收入,另一部分是“養老附加金”,這是瑞典特有的。“養老附加金”據退休前的收入狀況和納稅情況而定,工齡越長,工資越高,“養老附加金”積累的就越多,退休後就能領到越多的退休金。

  退休工資的領取情況

  A、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

  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B、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C、以上兩項AB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準計發基礎養老金,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