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環境下高校財務管理中的問題

  隨著我國高度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財務管理問題日益凸顯。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內部控制環境下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內部控制環境下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 缺乏具體可行的高校內部控制規範性檔案

  高校財務管理作為高校內部控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必須有具體明確的內部控制規範指導。然而,截至目前,我國有關內部控制的規章制度,主要聚焦於盈利性組織———企業,還沒有專門針對高校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規範。 目前我國已經有了一套相對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於 2008年頒佈,2009年 7月起實施;《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等***於 2010年頒佈,2011年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上市公司中實施,2012年開始在所有滬深主機板上市公司範圍內實施。 然而,對於行政事業單位,直到 2012年 11月我國才釋出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試行***,並且計劃到 2014年才開始執行。 縱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試行***,可以看出,這一規範是針對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的,而不是專門針對高校的,並且這一規範對各類業務和事項僅僅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屬於基本規範性質,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具體執行時,還必須要結合自身所在行政事業單位特殊性質和特殊業務,與具體的內部控制規範執行指引配套。 由於缺乏具體明確的內部控制規範指導,每個高校的財務管理只能根據眾多規章中的相關零星規定摸索前行,高校財務管理的規範化和科學性很難得到保障。

  ***二*** 高校領導層和具體財務人員對內部控制認知有限,意識淡薄

  內部控制是一個有機動態的系統。 按照 COSO報告***1992***的基本精神,一個單位的內部控制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資訊與溝通、監控五個部分共同組成,在這五個有機的組成部分中,控制環境最為重要,它決定了一個單位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可能採取什麼樣的控制手段去進行管理和控制,而決定單位內部控制環境的核心因素是單位領導對內部控制的態度、認知度和行動。 然而,目前我國高校領導層及具體財務人員對內部控制理論和實務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很多領導和財務人員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停留在“內部控制結構階段”①,認為內部控制僅僅是一些書面規章制度和文字,是上級制定出來用來制約下屬員工的。 有限的認知和淡薄的意識,加之缺乏專門的高校內部控制規範,導致很多領導經常認為自己可以凌駕於單位內部控制規章之上,各具體財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也不注意內部控制制度的嚴格執行,經常敷衍了事,流於形式,由此導致高校財務管理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違法違規現象。

  ***三*** 財務管理不科學

  由於缺乏具體明確的內部控制規範和財務管理規章約束,高校在具體財務管理實踐中經常漏洞百出,主要表現在七個方面。

  1. 債務高企,基本建設投資盲目

  從 1998年開始,我國高校開始擴招,高等教育逐步從精英教育階段走向大眾化教育階段。 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要求高校的軟硬體規模也必須隨之擴張,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作為公辦院校,我國絕大部分高校自有資金是非常有限的,國家投入的資金在短期內很難跟上基本建設規模的極速擴張,多數高校只能採取向銀行借款的方法來彌補這一資金缺口,但是,作為一種非營利組織,從本質上說高校自身是缺乏償還債務能力的,因此,高校揹負高額的債務有著較高的風險,一旦收支結餘不能償還到期債務,就只能採用借新還舊的惡性迴圈方法。 許多高校因為融資較為方便,在基本建設投資中沒有長遠規劃,非常盲目,貪大求全,忽視了成本控制。 為了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高校的社會影響力,搞形象工程,超規模建設,投入過多資金,建設中又缺乏系統科學的統籌規劃,建成後常常資產閒置,形成浪費,由此加劇了資金的緊張,資金的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2. 預算管理缺乏約束

  預算管理是高校財務控制的核心手段,在高校財務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與高校的各個部門和各項工作的緊密相連。 但是在高校的現實執行中,財務預算並沒有起到使高校工作穩定發展、資源有效配置、為將來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的作用,預算的編制有時僅僅是為滿足應付上級主管單位檢查的需要,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預算管理隨意性大,約束力不強,缺乏應有的剛性。 長此以往,預算管理將無法有效管理和監督高校的資金執行,最終必將影響高校的長遠發展。

  3. 財務收支管理制度難以嚴格實施

  按照現行的《高度學校財務制度》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高等學校的財務收支必須實行兩條線。 目前很多高校為了激發二級院系工作的積極性,給予二級院系充分的財務自主權,但是對二級院系的財務收支又缺乏有效的系統管理和控制。 因此,很多高校的財務收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 有些高校對院系的收入監管不嚴格,票據沒有統一管理,造成個別院系收入不經過物價部門備案,擅自收費,甚至有的收入根本不上交學校財務部門,本部門自收自支,學校無法對其收入進行有效的管理。 很多高校的財務支出方面也會暴露出一些漏洞:一是出現開支標準的隨意擴大,資金不能專款專用,二級院系想盡辦法擠佔資金,挪作他用;二是容易增加成本核算的難度,不能完整、準確反映成本費用,掩蓋了一些隱性債務,形成了高校潛在的財務風險。

  4. 資產管理制度執行混亂

  目前我國高校的財產管理制度普遍不健全,即使有制度,往往也形同虛設,主要表現在:固定①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發展先後經歷了“內部牽制”階段***20世紀 40年代前***、“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階段***20世紀 70年代前***、“內部控制結構”階段***20世紀 80年代***、“內部控制框架”階段***20世紀 90年代***、“風險管理”階段***2004年至今***五個階段。資產購買不走審批程式,購買後不到資產管理部門辦理入庫手續,同時也不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點;財產報廢、銷燬也不進行登記,造成固定資產常常賬實不符。 混亂的資產管理制度不僅導致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也導致高校財務報表無法有效地反映高校的真實財務狀況,影響相關各方的科學決策。

  基於內部控制視角的高校財務管理困境原因

  ***一*** 缺乏科學預算的觀念

  部分高校沒有建立起科學預算的觀念,制定預算時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導致在實際執行預算時沒有嚴格按照預算的要求進行,預算的約束性不強,剛性不足,沒有起到高校預算在財務管理中的應有作用。 這也反映出很多高校沒有真正意識到預算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對制定財務預算的重視不夠,預算的制定沒有科學規劃,存在著預算不夠細緻、預算過於倉促、預算不全面、不準確等問題,使得制定預算時沒有客觀反映學校的收支情況,實施預算時難以嚴格執行,從而影響了預算的嚴肅性。

  ***二*** 缺乏基本建設投資的控制管理,財務風險意識薄弱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基本建設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加,國家、地方財政的撥款以及高校的自籌資金難以滿足高校資金的需求,許多高校為了滿足規模的擴張需要,向金融機構借款數億甚至數十億建設新校區,但沒有意識到其中隱含的財務風險。 而且高校在擴張中沒有建立相應的重大投資專案的論證和決策機制等投資內部控制制度,很少對基本建設投資進行可行性分析,沒有注意到高校發展和未來學生生源的變化,出現了盲目貸款、盲目投資、過度建設、重複建設的行為,導致高校的負債率較高,利息負擔沉重,財務狀況惡化,這不僅對高校正常的教學科研的經費支出產生影響,而且也影響到高校的可持續發展①。

  ***三*** 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職能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難以為高校的管理和決策提供服務。 高校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現為:財務崗位設定過於籠統或者沒有根據學校財務管理的要求設定,財務管理的職能不能得到充分體現;在會計核算方面監督不嚴,財務報銷過於注重領導的簽字,沒有對經濟業務的實質進行稽核,導致財務管理的資訊基礎不可靠。 這些都會影響高校財務管理功能的發揮。

  ***四*** 忽視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和管理功能

  高校內部審計是學校建立健全內部管理體系和監督制約機制的重要環節,是加強學校內部管理、維護財經紀律、保障資產安全完整、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內部審計具有監督功能,能夠防弊糾錯,實現高校資產的保值增值。 同時,內部審計對高校加強財務管理和預算控制,節約資金,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投資效益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內部審計監督作用的發揮在於其獨立性和權威性,然而實踐中高校的內部審計部門和其他部門是平行的,並且會受到行政權力的干擾,使得其難以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 此外部分高校對內部審計的管理功能認識不夠,在內部審計的機構設定、人員配備、經費保障、職權劃分等方面均難以落實,這也導致內部審計難以發揮其應有的監督作用和管理功能。

  ***五*** 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不規範

  高校是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其固定資產的購置經費來源於財政撥款,而且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資產的購置和管理沒有考慮其使用效率,在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方面也存在缺陷,沒有真正做到固定資產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這會直接導致在執行資產管理制度時出現混亂。 比如固定資產只注重價值管理,不注重實物管理,沒有建立固定資產的明細賬戶;固定資產的財產清查制度不健全,或者沒有得到嚴格執行;固定資產的入賬、銷賬不及時,部門之間呼叫資產不辦理資產轉移手續,固定資產缺乏定期核對制度。 高校的固定資產在調配使用方面缺乏協調統一性,導致固定資產重複購置或者閒置,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低下。 此外,內部控制不規範還表現在資金的使用計劃性不強,隨意性較大,沒有考慮資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