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感言

  我們剛參加完第四屆“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並以團隊新力化獲得銀獎。比賽已經結束,內心卻不能平靜,故寫下此文,望能和同樣想創業的人交流。

  作為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一路走過來的人,我想把我的經驗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調整心態,我們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即當我們確定了自主創業時,我們所扮演的角色就應有一個大的轉變——自己不再單純是個學生,而相應已擬任為一個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是一位百折不撓的創業者。記得我們在參加“挑戰杯”比賽時,評委的問題非常尖銳,非常具體。例如。“如果融資成功,這錢該怎麼花 ~這本計劃書的商業價值在哪裡 ”或是“這個專案的未來前景如何 ”這就要求我們轉換看問題的角度。的確,我們是衝著做某種事業而去,我們有一種責任心和使命感,我們不是為了參賽而參賽,我們應超越計劃書本身,思考到企業的

  具體的運作,專案的十年、二十年後的意義。我們還應感受到我們的使命是把有價值的創意轉化為一種實際成果,實踐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如我們做的專案是“矽氫加成法合成乙烯基含氯矽烷”。如企業投產,可大量替代進口產品,並有望出口創匯,大力發展了我國薄弱的民族化工產業。而當我們心中有某種神聖的情感在激盪並時刻鼓舞著我們時,我們才不至於在遇到困難時徘徊,在遭遇失敗時沮喪;我們才會保持意氣風發而又不失清醒冷靜,激情不滅而又腳踏實地的精神風貌。而這恐怕也是真正的商家和投資商所看中的基本品質吧。

  積累知識市場是變幻莫測的,創業是一個複雜多變的過程。這要求創業者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和結合實際決策的能力。我們在編制商業計劃書時涉及到了很多問題,如市場調查、戰略分析、財務分析等。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定的理論支援和自己的主觀判斷。而當我們在做具體答辯工作時,我們更加感受到了知識的厚積薄發和更深刻地理解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真諦。因為任何一個問題都可看出你的所思所想、你的經營理念、你的世界觀、人生觀及你的人生軌跡。所以說,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書本上前人積澱的精華。因為任何方案的實施要是脫離了一定的理論體系都會顯得膚淺而無力。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意識地鍛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系統思考及概括的能力。當然,知識體系的完善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而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努力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察覺到我們不能因為注重學習的過程與形式而忽略了學習的目的,因為我們學習的最終的歸宿,是為了選擇好的事業以及把事業做好。 團隊協作團隊在合作中會遇到各種問題.而解決問題離不開有效溝通和真誠交流。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社會關係、經驗閱歷和個性特徵,如何集思廣益、博採眾家之長,這就需覃有從大局著眼的思想觀念。每次面對有爭議的問題,大家都可能會鬧得面紅耳赤,然而就在我們的討論過程中,就在我們思想的交鋒下,才可能產生智慧的火花。而後回過頭來看以前的所有的爭議我們都會發出由衷的微笑。還有一點就是團隊並不是人的簡單相加。它是一些互補、密切合作併為負有共同責任的目標而奉獻的少數人員的集合,它更是人身上最寶貴素質的高度體現。只有讓每個人瞭解團隊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在工作中依據團隊的要求來指導自己的工作。才能使這個團隊具有戰鬥力,才能夠發揮團隊的最高價值。

  其實,創業的過程就像是一個人的生活歷程,和生活一樣,除了基本的生存技巧外,更需要真誠、自信、奉獻和勇於拼搏。

  感悟之一:城裡少一個大學生沒什麼 村裡多一個大學生了不起

  剛剛大學畢業時,有幾家醫院希望與我簽約……從我個人來講,幾年城市求學,都市繁華充滿誘惑,父母希望我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親戚也希望我為家族爭光。然而,生我養我的家鄉更需要我。 就這樣,帶著青春的激情,帶著報效家鄉的熱情,我毅然決定:回家鄉當一名“村官”! 然而,還沒有享受到工作的喜悅,就品嚐到了現實的苦澀。有人議論說,一個女孩家在村裡能做什麼;同學也不理解,雖然白衣天使工作不優秀,可是也比這個幾百元的差事體面呀……面對這幾乎難以逾越的面子關,我犯起了傻勁:要做就要做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要用實際行動來展示當代大學生的風采!

  感悟之二:憑一時激情到農村不難 但幹出一番事業不容易

  農村基層工作對年輕大學生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充滿了困難與挑戰。絕不能把到農村任職設計成人生歷程中的短期行為,絕不能憑著一時的衝動,稍不如意就打退堂鼓,而要做好紮根農村、長期吃苦的準備,在艱難困苦中磨礪意志,增長才幹。

  感悟之三:走村官路只是一時選擇 服務農民才是一生追求

  到村裡工作,像是人生舞臺拉開了大幕,但服務農民的大戲卻永不會謝幕。除了積極配合村“兩委”開展日常工作外,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帶領老百姓致富,我想到了要投身創業實踐。“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要堅定創業信念。有了創業意識,萌發了創業衝動,還必須堅定創業信念。我們大學生村官要堅信自己“能創業、創成業、創大業”,勇於挑戰自我,敢於中流擊水,積極投身實踐。經過市場調查並結合我鄉實際,選擇了經濟效益高、市場風險小、以經營日用品為主的“心連心”超市作為自己的創業專案。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一個人的創業之路都會有坎坷,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我也不例外。我在經營過程中,仍然與其他人一樣飽嘗了創業的艱辛。經營,對於學醫的我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必須從頭學起。為了能夠全面準確掌握經營方法,我除了購買《市場營銷》之書,還經常上網檢視或去別的鄉鎮參觀他們的超市,辜負不負有心人,現在“心連心”超市在經營狀況日趨攀升,每日營業額逐步上升。

  我想,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村委會最高學歷的工作人員,我擔負著村民信任和期冀。只有不斷加強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加深對農村政策的理解和運用,靠創業來帶動當地老百姓發展致富,利用自己的各方面積極因素為老百姓謀實事,才能夠成為百姓眼中的一名合格的村幹部,才能夠不辜負各級領導的囑託和信任,才能真正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