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第一桶金生成法則

  第一桶金是一個跟創業有關的概念,它是人們在創業過程中獲得的第一筆財富。其中除了金錢以外,還包括人脈資源、社會地位等一切有可能改變你的生活品質、滿足你嚮往的生活環境並且能對將來的拓展起到關鍵作用的物質總和。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資訊型:時時刻刻緊盯市場所謂資訊創業,是指持有少量資金的創業者,通過對市場的分析和對資訊或政策的敏銳嗅覺,參與或開發某些專案***不一定是能夠長期發展的專案***,而獲取的大量資金,即第一桶金。而捕捉資訊的能力,實際上只取決於個人對社會和市場的綜合判斷,與智力無關,是一種後天累積起來的資本。

  玩轉資訊:小本連環投資廣州天地食品集團董事長、素有“豬肉大王”之稱的陳生,信奉“像找戀人一樣找事業”。2008年,陳生這個不信邪的執拗男人,硬生生地“打亂”了豬肉市場的秩序,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他跟統領豬肉市場幾十年的個體大軍血拼,短短一年,他讓顧客高價買肉還喜笑顏開。迄今為止,陳生的“壹號土豬”已經在廣州各個農貿市場和超市裡開了近150家連鎖店,單店年營業額最高達300萬元,一個關於豬肉市場的統籌夢想已然在路上。在實現以連鎖豬肉檔口為安身立命之本之前的20年,陳生不止一次撰寫著傳奇。然而,每個表面風光的大成者,都會經歷一個艱難的累積過程。

  創業第一桶金的過程

  當年,北大經濟學專業畢業的陳生並沒選擇在廣州市委辦公廳裡繼續工作,而走了另一條令全家人始料未及的路——創業。1990年初,北運菜的價格從正常年份的3~5毛降到1毛,陳生預感到下個菜季農民不會種菜了,菜價必定成倍增長。他隨即用手裡僅有的幾千元承包了一大片土地,僱了十幾個貴州民工種菜。1990年11月4日新菜上市,不出陳生所料,菜價漲了好幾倍。在賣菜的過程中,陳生髮現,菜價與氣溫有著緊密的聯絡。氣溫低時,菜價就高。那年冬至前一天,氣溫還有20℃,菜只賣1毛一斤,陳生從農民手裡收購了一大批蔬菜。冬至那天,氣溫驟降到6℃,陳生手裡的蔬菜,價格從1毛漲到7毛……賣菜半年,他淨賺了100萬元。然而,100萬元對於憧憬著1000萬元為第一桶金的陳生而言,還相差甚遠。

  手裡有了錢,陳生便不願繼續憋屈當菜農,再說菜農在陳生的“先發制人”之下,也開始偷拳,市場逐漸規範,再沒有漏洞可填,於是陳生轉而將目光聚焦在了當年炙手可熱的房地產業上。1991年,房地產市場開始升溫,陳生空手套白狼,用賣菜賺來的一百多萬元和從朋友處借的200萬元買了6畝地,準備進軍樓市。

  這是一個比史玉柱更早出名的人,對當時滿腔熱血、執著的陳生來說,他幾乎無視同行的提醒,“要先融資,就算不先把樓蓋好,也要湊足蓋樓的錢,不然後患無窮。”陳生固執地聘請了20名設計師,五天內拿出了商品房的平面立體圖。這樣的高效率,在當時拿出一張圖紙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湛江樓市,引起了熱議。之後,陳生在空曠的工地上打出6米高的廣告牌,以比市場均價低30%、比成本高30%的價格預售樓房。從買地到賣房,陳生只用了6天時間。

  不到兩週,商品房銷售一空,陳生的第一桶金1000萬元收入囊中,並在短短三年內,一躍成為湛江房地產的龍頭老大,佔據了半壁江山。堪稱傳奇的人物,必有傳奇的個性,陳生最常掛於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從不排隊。”就像在北大讀書時,陳生寧可遊走在5個擁擠的食堂之間,也不排隊;在市委機關論資排輩慢慢熬,說不定能混個局級幹部,但他不“排隊”,毅然出走。或許因為文人對自由的嚮往,充斥著陳生意氣風發向前衝。一路撿專案,又一路斬立決,像尋找戀人一樣尋覓著能讓他至死不渝的事業,但歸根結底,陳生的第一桶金來得快速而猛烈,他對資訊的敏銳捕捉和清醒的頭腦,讓他在瞬息萬變的資訊浪潮中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