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簡介及作品

  作為第四代兒童文學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軒有著“憂鬱悲憫的人文關懷。你瞭解他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曹文軒個人簡介

  曹文軒,男,1954年1月生於江蘇鹽城市農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中國少年作家班編委,“中國少年作家杯”大賽評委會評委。

  主要作品有文學作品集《憂鬱的田園》、《紅葫蘆》、《薔薇谷》、《追隨永恆》、《三角地》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細米》、《青銅葵花》等。

  作品大量被譯介到國外,《紅瓦黑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被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

  獲省部級以上學術獎、文學獎30餘種,其中有宋慶齡文學獎金獎、冰心文學大獎、國家圖書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2004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多次在各地進行演講。[1]

  2016年4月4日,在義大利博洛尼亞童書展上舉行的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獎項宣佈現場,作家曹文軒獲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被譽為“兒童文學的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該獎在義大利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開幕式上公佈。國際安徒生獎評委會主席帕奇·亞當娜在宣讀結果後說道,“曹文軒的作品書寫關於悲傷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的作品也非常美麗,樹立了孩子們面對艱難生活的挑戰的榜樣,能夠贏得廣泛的兒童讀者的喜愛”,“用詩意如水的筆觸描寫原生生活中一些生活中真實而哀傷的瞬間”

  曹文軒主要作品

  1983年2月《沒有角的牛》***中篇小說***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5年5月《古老的圍牆》***長篇小說***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6年2月《雲霧中的古堡》***短篇小說***重慶出版社

  1986年12月《啞牛》***短篇小說***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8年6月《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8年9月《埋在雪下的小屋》***中篇小說***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11月《暮色籠罩的祠堂》***中篇小說***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月《憂鬱的田園》***中短篇小說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991年5月《思維論》***專著***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年12月《山羊不吃天堂草》***長篇小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2年4月《綠色的柵欄》***短篇小說集***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3年11月《紅帆》***短篇小說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年3月《水下有座城》***與左珊丹合作******短篇小說集***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4年7月《山羊不吃天堂草》***長篇小說***臺灣民生報社

  1994年7月《紅葫蘆》***短篇小說集***臺灣民生報社

  1994年12月《埋在雪下的小屋》***短篇小說集***臺灣國際少年村

  1996年7月《少年》***散文***臺灣民生報社

  1996年8月《薔薇谷》***短篇小說集***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7年《曹文軒文學論集》21世紀出版社

  1997年《紅瓦》***長篇小說***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997年《三角地》***中短篇小說集***臺灣民生報社

  1997年《追隨永恆》***散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草房子》***長篇小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9年《面對微妙》泰山出版社

  1999年《根鳥》***長篇小說***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0年《紅瓦房》***長篇小說***臺灣小魯出版社

  2005年《細米》***長篇小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5年《野風車》***中短篇小說集***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5年《青銅葵花》***長篇小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7年《大王書》為曹文軒歷時八年精心構思而成,它是曹文軒迄今為止花費心血最多、最為重要的作品,幻想與文學融為一體,既具有作者一貫的美學風格,又內容新奇獨特,極富探索之風,第一部《黃琉璃》和第2部《紅紗燈》已經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2008年《狗牙雨》***中短篇小說集***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9年《我的兒子皮卡》***共16冊,已有四冊搶先出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曹文軒人物言論

  單純的女人是美的

  人們對女性美的要求在不同的時代會有一些不同,但我不相信兩個時代認為的美和醜會完全顛倒。一直以來人們對女性美的基本看法是沒有什麼改變的,只是喜歡這種美和那種美的區別,唐代喜歡以胖為美,但楊貴妃首先是美的,絕對不可能是肥胖。漢以嬌小骨感為美,但也是那種健康的瘦。

  我覺得當下我們對女性審美確實比古代更講究體形,更傾向於喜歡線條比較好,偏瘦,體形修長的女人。但總是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美,在大多數人以瘦為美的時代,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像楊貴妃一樣豐腴的女人。區別在於比例的不同,以瘦為美的是主流,而以“胖”為美的是少數人。

  我覺得無論什麼時代中國10個男人中大概有9個會喜歡含蓄、溫柔的女人,1個喜歡熱情、奔放、狂放的女人。我喜歡的女人就是我小說裡常常寫到的那種,她們都是千篇一律的——善良,文弱,有才氣,有靈性。我覺得男人總是希望保護那些弱小的女人,表現自己的強大。

  我認為女人要顯得美,有一點品質是永遠不可改變的,就是單純。我只要發現一個女孩複雜,有心眼,就會立即不喜歡。外貌上對我來說一個女人的身材比長相更重要,當然我最喜歡除了身材修長,還希望這個女孩明眸皓齒、目光清純、面板白皙、安靜恬美***笑***。

  當然一個人讓你感覺好讓你喜歡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大家追捧的偶像李宇春,並不是因為她長得漂亮,而是她的表演、性格、才華很多其他的因素。但我發現喜歡她的都是年輕人,我覺得年輕人還沒有到關注性別差異的年齡。

  不可或缺的自然風景描寫

  對自然風光的描寫是曹文軒作品的一大特色。對於這一點,曹文軒毫不含糊地加以肯定,甚至有打上自己作品特色商標的衝動。“我的作品之所以是我的作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是風景元素。從寫作上來看,離開風景描寫於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談到當下一些兒童文學作品包括其他文學作品中,自然風景描寫流失嚴重的現象,對為什麼今天很多作品中並沒有太多的風景描寫,曹文軒談了自己的看法:“風景描寫最能體現寫作功夫,若把自然風景描寫得不落俗套,而且把它與作品的情調、氛圍和人物的情境融為一體,這是很難的。我小時候曾抄寫過大量的描寫自然風景的片段,這對我今天的寫作受益匪淺,從中得到的恩惠無法用語言表達。如果沒有當年的這些植入,我今天的作品絕對不會如此有特色。自然世界如此浩瀚,它自身構成的是一本奧義書。自然風光是自然世界,也是我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認為讓小孩去讀那些沒有風景的作品是非常糟糕的。”

  當下文學深刻向度的流弊

  由文學作品中風景描寫的流失的話題,進而延伸到文學的評價標準上。曹文軒認為,當下文學作品的評價標準單一,中國古典性的標準缺失嚴重,存在文學創作對文學性和藝術性強調不夠的現象。“我們今天強調的更多的是一部作品內容與思想的深刻。深刻幾乎成為或者已經成為文學作品的唯一向度。而這個向度是西方文化給予的,不是我們文化中自古發展而得來的。比如,我們的價值體系是雅趣、意境等,我們的古人始終非常講究藝術形式,思想深刻不是我們的標準”。

  “同時,深刻還隱藏著一個不成邏輯的邏輯關係,它沒有建立在美之上,而是建立在醜和惡之上。今天的作品喜歡寫惡,就是因為以深刻為標準。而醜和深刻之間形成了這樣的邏輯推論”。曹文軒為當下文學評價標準的單一、古典與傳統話語的缺失而深表遺憾。他希望當下文學能繼承古典的東西,讓文學評價標準更具文學關懷和人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