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簡介及作品

  汪曾祺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汪曾祺簡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男,漢族,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其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汪曾祺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

  汪曾祺主要作品

作品型別  作品一覽
> >
> >
> >
> >
> >
> >
> >
> >

  汪曾祺人物軼事

  汪曾祺與美食

  從古至今的文人中好美食者為數也不少。明末張岱、清袁枚;今人陸文夫。喜美食又善於動手者,先生是也。汪曾祺先生不僅為文有大名,做菜也是一把好手,真是能者無所不能。有幾個得意的拿手好菜汪先生在自己的數篇文章中提到:“臺灣陳怡真到北京來,我給她做了幾個菜,有一道是燒小蘿蔔。我做的燒小蘿蔔確實好吃,因為是用乾貝燒的。”這道菜主料不罕見――蘿蔔而已。蘿蔔是蘿蔔,但是汪先生要的蘿蔔難得。“北京的小水蘿蔔一年裡只有幾天最好。早幾天。蘿蔔沒長好,少水分,發艮,且有辣味,不甜;過了這幾天,又長過了,糠。”美籍華裔作家聶華苓也吃過汪先生的佳餚:“吃得非常開心,最後來湯汁都端起來喝了。”

  茄子還是那個茄子,蘿蔔也還是那個蘿蔔,但進了大觀園的茄子與到了汪先生家的蘿蔔,就不是那個茄子、蘿蔔了。

  平靜淡泊的汪曾祺

  汪曾祺的夫人是施鬆卿女士。施鬆卿出身名門,是西南聯大的高材生,就讀於物理系,同楊振寧同班,後由於身體原因改讀英文,當年施鬆卿風華正茂,有人問她為何選擇當時外貌背景都不出眾的汪曾祺時,她說她看中的是汪曾祺的才華。

  ***時期,汪老受到迫害,舉家被安置在北京一個偏僻的四合院裡,不知是不是當時有人故意整他,汪老所住之處緊鄰當時北京一有名的地痞,有人好心告訴汪老要小心一點。後來入住後,汪老的夫人想要作畫,汪老就在窗前用廢棄的水缸栽了些豆角,時日一久,藤蔓漸漸爬滿了隔壁的窗戶,遮住了所有的光線。那裡住的恰恰是那個地痞。汪老過意不去,後來拿一袋豆角送給那個地痞。出人意料的是,滿面刀疤的地痞態度謙和,還問汪老,可否送一幅畫與他。可見,汪老的處世人格魅力的感染力。

  汪老年老之際,一家人仍住在狹小的房子裡,汪老的書房在小小的陽臺上,有一個外國作家讀了汪老的著作,專程來拜訪他時,看到汪老簡陋的住處很是感慨。後來在家人的勸說下,要汪老向政府申請房子,但一輩子著書頗多的一代大家竟苦惱如何寫申請***其實是討厭複雜的程式~~***,最後作罷。後來還是按照兒子的職務分了一套房子。

  汪老處世淡泊,不計名利。人格魅力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