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設計理論知識

  包裝設計若缺乏周全的產品分析、定位、營銷策略等前置規劃,就不算是一件完備、成熟的設計作品。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一、——包裝的主要目的及基本功能

  包裝的目的

  介紹商品:藉由包裝上的要素,使消費者認識商品的內容、品牌及品名。

  具標示性:商品的儲存期限、營養表、條形碼、承重限制、環保標章……等訊息,都必須依照法規一一標示清楚。

  溝通:有些企業為了提升企業形象,會在包裝上附加一些關懷文宣、協尋兒童或正面的倡導訊息,藉此與消費者產生良性互動。

  佔有貨架位置:商品最終的戰場在賣場,不論是商店內貨架或自動販賣機,如何與競爭品牌一較長短、如何創造更佳的視覺空間,都是包裝設計的考慮因素。

  活絡、激起購買慾望:包裝設計與廣告的搭配,能使消費者對商品產生記憶,進而從貨架上五花八門的商品中脫穎而出。

  自我銷售:商業包裝是消費者接觸最多的包裝,現在賣場中已不再有店員從旁促銷或推薦的銷售行為,而是藉由包裝與消費者做面對面的直接溝通,所以一個好的包裝設計必須確實地提供商品訊息給消費者,並且讓消費者在距離60公分處***一般手長度***、3秒鐘的快速瀏覽中,一眼就看出「我才是你需要的!」因此成功的包裝設計可以讓商品輕易地達到自我銷售的目的。

  促銷:為了清楚告知商品促銷的訊息,包裝有時必須配合促銷內容而重新設計,如增量、打折、降價、買一送一、送贈品等促銷內容。

  包裝的基本功能

  集中、儲存、攜帶:透過「包」與「裝」,能將產品集中、置入同一空間內,以方便儲存、計量、計價及攜帶。

  便於傳遞及運送:產品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須經過包裝處理才能組裝及運輸至賣場上架販賣。

  訊息告知:藉由包裝的材質及形式,讓消費者知道內容物的屬性,傳達消費資訊。

  儲存產品、延長壽命:視商品屬性及需求,有時為了延長商品壽命,包裝的功能性往往勝過視覺表現,甚至必須付出更多的包材成本。像罐頭、新鮮屋等包材的開發,讓消費者使用商品的時機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

  承受壓力:因堆疊或運輸的關係,包材的選用亦是關鍵;如香腸、乖乖等商品即採用充氮包裝,讓包裝內的空氣有足夠的緩衝空間,使產品不致壓碎或變形。

  抵抗光線、氧化、紫外線:在許多國家已有法規明訂,有些商品須採用隔絕光、紫外線、抗氧化的包材,以防商品變質。

  二、——包裝設計賦予商品附加價值

  包裝除具備前述的基本功能,在現有競爭激烈的消費市場裡,包裝設計肩負的責任更廣泛,從下列各點可看出包裝設計所賦予的附加價值。

  傳達商品文化:此項與廣告有關。消費者從廣告形象中,大致對此企業的文化有一定的印象與認識,因此產品包裝須與企業形象大致相符。例如:白加黑感冒膠囊與廣告訴求相互呼應。

  提升商品附加價值:商品使用完之後,包裝可再次利用,除增加商品附加價值,也減低包裝垃圾量,企業與消費者如此一來都可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品牌形象再延伸:品牌形象的延伸,有許多操作模式,利用包裝設計是一種方式,藉由廣告訴求也是一種手法。例如立頓向以黃色色塊為品牌形象延伸的基礎。藉由何種媒介或手法,端賴企業主與設計者之間的溝通。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