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的文章,歡迎閱讀。

  篇1

  一、指導思想:

  我校申報立項的滁州市級課題《中高年級語文“目標引路,自主學習,單課驗收”教學方式的應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已進入第二階段。本學期重點是繼續以“一人一課”校本教研活動為抓手,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抓好課題組的課題研究實施計劃的制定和落實,抓好課題研究的過程的管理和指導,人人按計劃積極開展實驗研究工作,提倡教師之間的合作、探究,提倡將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進行有機地結合,深化“問題即課題,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即研究,課堂即實驗室”的意識,每位老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按照學校課題研究計劃進行研究,多一種意識,多一種實踐,多一點思考,多一份總結。

  二、研究目標:

  1、繼續把課堂作為課題研究的主陣地,促進語文教學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使學生系統掌握以“預習——上課——練習——複習——檢測”為主線的語文學科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繼續增強學生學習的目標意識和自主意識,讓學生想學語文,會學語文。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在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怎樣具體細化單課語文教學目標,以利於目標的落實和檢測。

  2、在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怎樣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包括預習、上課、練習、複習四個環節***,以分步落實單課教學目標。

  3、在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怎樣實施單課驗收。

  四、達成目標採取的措施:

  1、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2、積極參加課題實驗組的活動,加強交流與協作。

  3、認真上好一節公開研討課,每學期聽實驗課15節以上,並寫好評價分析表。

  4、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並適時調整,做好實驗記錄

  五、具體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學習《中高年級語文“目標引路,自主學習,單課驗收”教學方式的應用研究》課題研究方案。

  2、個人制定本學期課題研究計劃。

  四月份

  1、召開課題組會議,專題理論學習。

  3、精心設計調查問卷,開展調查研究,並對調查結果進行科學、合理地分析。

  3做好課題研究相關理論的收集與學習工作,完善個人課題計劃

  五月份

  1、上好課題組的一人一課。

  2、積極參與課題組上課、課題組成員之間的聽課、評課、研討等活動。

  3、收集整理個人教學設計,寫好教學隨筆

  六月份

  1、參加課題組會議,開展課題研究,及時總結。

  2、進行學期總結,撰寫研究論文和課題研究總結。

  3、上交課題組各項材料。

  篇2

  一、指導思想:

  所謂“小學生成長袋”,就是儲存一個學生成長狀況的各種文字和資料。孩子每天都在發展,每天都會給我們驚喜,只是許多沒被我們發現。孩子許多方面的發展,把它儲存起來告訴孩子和孩子的父母,並且因勢利導,促其主動發展。給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袋”能多層面地、多方面地評價學生,從而發揮好評價的發展功能。建立“小學生成長檔案袋”,也是幫助學生整理記載著自己的成長軌跡的資料。感受到成長中的喜怒哀樂,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呵護,更加熱愛這美好的世界。使自己的成長有更結實的根基,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校為了引導學生自我設計、自我調節、自我發展,並促進師生間、家校間的長效而良性的互動,建立和實施《學生成長記錄袋》。

  二、工作目標:

  1、通過實施“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制度,引導、鼓勵、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既能學會判斷自己的進步,感受成功的喜悅,又能積極反省自身的不足,主動尋求改進的方法和途徑,使之不斷完善自我。

  2、通過實施“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制度,幫助教師、家長了解的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以尋求最佳教育途徑。

  3、幫助教師和學校管理者制定教育評價計劃。

  4、在評價過程中,有效地改善師生之間的關係,使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總課題領導小組,提高工作實效。

  為加強管理,學校成立“學生成長袋建立探索”管理領導小組:

  1.廟崗小學課題研究領導組:

  組長:黃正甫

  副組長:謝素梅

  成員:黃友為、胡忠業、周玉平、戴本燕、陳明梅、楊維玉、楊維紅、龐傳芹、史傳華、甄長蘭、郭玉明、樊傳聖、楊俊田、閆興春、甄茂芬、裴習芬、水懷玉

  2.課題研究管理組:

  組長:黃正甫

  副組長:謝素梅

  成員:黃友為、胡忠業、周玉平、戴本燕

  3.課題研究業務組:

  組長:黃正甫

  副組長:謝素梅

  成員:黃友為、周玉平、戴本燕、閆興春、裴習芬、甄茂芬、陳明梅、楊俊田

  學校領導小組在充分學習和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學校課題研究工作的整體規劃和階段性的計劃,並組織實施。各塊負責人在開學初要擬定出詳細的工作計劃,上交總課題組。

  ***二***研究內容—“小學生成長檔案袋”的構成:

  1、基本情況:

  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班級、過程情況、身高體重、視力記載、家庭住址、家庭組成、家長工作單位、職務、興趣愛好、身體、經濟狀況、教師的變動及簡介等。

  2、學初計劃:

  學生對學好各門功課、發展自己的個性所做的設想,量化與模糊要相結合,要特別重視個性化課程的學習。教師和家長都要做好指導,考慮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初計劃,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對學初計劃認識不清。這樣由家長和老師配合制定出計劃。也可用錄音的形式。

  3、各種成績:

  此項可先按學科分類,然後在按照比賽的級別分類,級別包括班級比賽、學校比賽、社群、局級以上比賽。要充分重視班級內部的比賽,比賽內容:運動會、徵文、小製作、小發明、

  4、進步足跡:

  能體現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有關資料均可放入。讓學生儘量發覺自己的閃光點,發現自己的進步,對未來充滿信心。如學生的畫、字、小製作、小發明、照片、小報、優秀作業、優秀作文、獲獎證書影印件、單元試卷、期末試卷、古詩詞背誦記載等。學生的反面案例也可放入,放入時間不限,資料的件數不限。

  5、評價:

  對學生評價需是記實性的具體而明確的、勉勵性的,對具有特別不良行為的學生評價也可適當的使用嚴厲的語氣,對剛入學的學生可用貼星或發放小紅花,金蘋果的形式。要重視學生的興趣、情感、態度、習慣等方面,關注學生個性,對學生的評價法要多種多樣,可分為自評、教師評及組員評、家長評。最好要有創意。

  1***、自評。學生自我評定,給學生一個空間,主要由學生自己選擇最好和最喜歡的作品集。自我反思與自我選擇比標準化更重要,理想作品產生和入選說明,系列作品,以及代表學生分析和評定自己作品能力的反思。幫助學生成為自己的歷史思索者和非正式的評價者。

  2***、教師評定及組員評定:主要有教師、組員班級所建立的學生作品集,評價的標準是預定的,教師評價、觀察、考查、成績測驗、組員審定通過。還要有教師依據課程目標描述所有學生的成績的總結,教師的詳細說明和對每一個學生的觀察。在一定情景中與家長、管理者及他人,交流教師對學生成績的判斷。

  3***、家長評定: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評價。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在家的表現,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要及時記錄,積累資料。如:孩子在家做家務,搞一些小發明,製作一些小物件,讀了哪些好書等。一個學期後家長和學生在一起交流,對學生是一種激勵。

  ***三***研究方法:

  1、觀察法。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有目的的、有計劃地考察事物現象的方法。

  2、實驗法。就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確定實驗班與對照班,運用一定的人為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物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並通過實驗班與對照班變化的事實進行比較,確認事物間因果關係的方法。

  3、行動研究法。採用邊實踐邊研究的方法,實施過程中允許突破方案,碰到實際問題,可以修改方案調整目標。

  4、個案研究法。對少數或個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學生,採用個案法研究,做好個案記錄,階段整理、彙總。

  5、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瞭解教育評價發展的特點與新概念,瞭解實現評價主體多元的內涵與價值,更新教學觀念,以現代的科學理論指導課題的實驗。

  ***四***實施管理

  1、“收集與整理”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學生是第一責任人,他有權利決定相關材料的收集與展示,但也不是什麼資料均可以作為“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必須要有價值,有利於促進自我成長,作為指導者提出建議供學生參考,指導學生做好努力工作,從而培養學生對自我認真負責的科學態度。

  2、“成長記錄袋”平時由學生保管,每兩月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進行一次整理,每學期進行兩次以上的展示交流。在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實施的過程中,學校要為教師、學生、家長創設相互交流、溝通的機會,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成果展示活動,

  3、引導家長參與。教師要引導家長配合學校對孩子在家庭的學習、生活成長資料進行收集,並及時編排、儲存,並具體介入整個過程,實現家校互動。

  4、學校要有專人負責評價與記錄的管理工作,督促教師認真完成該項工作。對創造性地開展評價與記錄的教師,學校應給予表彰,並加以推廣。

  5、教師要在評價與記錄這一互動活動中,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加強教師與教師、學校與社會的聯絡與交流,同時在評價與記錄的形式與內容上不斷創新,不斷改進和完善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工作。

  6、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需要不斷地進行總結、完善與生成,各班要及時把改進與創新的建議反饋給學校。

  ***五***、做好課題研究的經費保障

  為能確保學校課題研究的有效開展,學校將投入適當的經費,作為課題研究的有使用、週轉資金。同時要加強對課題研究的考核力度。

  四、研究步驟:***見具體計劃表***

  篇3

  立項級別

  區級

  學科

  語、數、英

  研究要點

  1、進一步學習有關有效練習與設計的教育教學理論,與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結合,不斷豐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2、推進作業分層佈置與落實工作。

  3、學生作業情況追蹤調查以及現狀分析。

  4、課堂練習有效設計策略研究

  5、課題組成員每人完成一篇有效練習教學案例和一篇課題研究論文。

  研究措施

  1、課題實施細化分層研究。課題組每月進行一次課題活動,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研究的小主題,根據課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調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學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師根據本學期的研究重點,結合自己的教育問題,制定相應的研究計劃。計劃要目標明確,措施詳細,操作性強。課題組每位成員在一單元教學完成後,應作出單元小結,整理整個單元中的教學情況,並針對研究過程中的實際隨時做好調整工作。

  3、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認真寫好教育教學日記,不斷總結得失,進行反思,及時上傳相關研究資料。

  4、參加課題研究的人員,每月需認真撰寫與研究內容相關的案例、教學反思,定期做好總結。

  5、與其他學科、其他老師密切協作,定期做好學生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為後斷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6、課題組成員每人開一次公開課。

  活動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學期。***負責:時娟芳***

  2、佈置落實各課題組成員的研究目標和任務。***負責:時娟芳***

  3、教研組討論制定子。***負責:各教研組長***

  三月份:

  1、各課題組上交子課題組工作計劃,新課題組上交開題報告及計劃。***負責:時娟芳***

  2、課題組活動,進行理論學習與研究,落實開設研究課人選,討論擬定課堂教學反饋內容。***負責:課題組長***

  四月份:

  1、開展課題組研究課活動。***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2、上交一篇教學設計。***負責:陸琳***

  3、學生作業情況調查。***負責:陸琳***

  五月份:

  1、課題組活動,組織理論學習與研究,佈置下階段主要研究任務。***負責:時娟芳***

  2、開設研究課活動。***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3、組織課堂教學反饋。***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六月份:

  1、課題組活動,組織理論學習。***負責:課題組長***

  2、課題組成員上交課題研究論文和總結。***負責:陸琳***

  3、課題組進行階段工作總結,獎勵教科研積極分子。***負責:時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