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除法定假期的日工資計算

  新的分配製度對基本工資結構進行了調整,工資調整頻率提高了,工資執行機制發生了變化。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法定節假日工資計算可分以下兩情況:

  一、法定節假日正常休息的,單位按正常工資支付即可;

  二、法定節假日上班的,單位應當支付300%的工資。法定節假日工資=本人月工資/21.75*3*法定假天數,從單位的角度說,在原工資的基礎上多加2*法定假天數的工資即可。

  法定假期的定義

  法定假日,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須在正常支付員工工資的基礎上,按不低於員工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資。也就是說,10月1日、2日、3日三天,加班費按3倍標準執行,同時,由於3日出現法定假重疊情況,將中秋節假調至6日,因此6日應當視同為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3倍計算。

  法定假期的主要特徵

  時間上分佈更均勻

  調整前的節假日,由於集中出遊,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許多人不僅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反而增添了不少疲憊。從長遠看,不利於社會和經濟的正常平穩執行,也不利於旅遊業持續發展。調整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將3個黃金週變成了兩個黃金週和5個3天的小長假,使集中的出遊人群得到分流,有效淡化了旅遊旺季和淡季之間的界限,對部分景區、時段供需矛盾起到了很好的緩解作用。同時,調整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在時間上增加了1天,也體現了政府對老百姓的關心。人們可以更從容地和個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有助於人們的休假方式更豐富多彩和人性化。

  注重民族傳統節日,順應人們的情感需求

  將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可以充分地發揮其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社會功能,讓這些傳統節日的精神內涵在人們的時代生活中延續和發揚光大。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增強中華兒女的情感認同、民族認同,順應了人們的情感需求。同時,將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假日,將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繁榮,使得中國文化和旅遊與世界有更多的交流。

  法定假期的主要意義

  法定節假日調整後充分體現了科學性、統籌性的特點。對旅遊和社會經濟的真實拉動效應,以及新的節假日方案對於旅遊及社會經濟的綜合影響等,進行了深入的數理分析,形成科學決策的數理依據。此外,方案最大的特色是統籌性,它統籌兼顧了舊的節假日製度的優點及新的社會需要;統籌兼顧了不同社會力量的意見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它還統籌兼顧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傳統文化習俗之間的關係,將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這一點對於弘揚傳統文化、促進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將會產生深遠的意義。

  法定假期的主要影響

  旅遊業

  法定節假日對旅遊經濟是一種促進

  法定節假日調整後,對旅遊者的消費需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小長假的增加勢必使長線遊、短線遊的比例發生新的變化,人們將更加傾向於選擇短線就近出遊。在新的節假日方案中,中秋節、清明節這些傳統節日使人們旅行出遊時將更傾向於選擇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聯的線路。由於“五一”黃金週的取消,長線旅遊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調整後的法定節假日,對旅遊產品也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中國有許多地區還保持著一些長達百年以上的重大節日民俗文化傳統,如清明假日,不少地方就結合清明掃墓踏青的風俗,推出了有特色的系列民俗活動,如放風箏、盪鞦韆、尋根祭祖等。隨著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健全以及家用汽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大大提高了人們短程、短期旅行的便利程度,週末***小黃金週***出遊、城郊遊等短途旅行將更為便捷、更為頻繁。對旅行社而言,最明顯的就是其長短線產品結構的調整,大城市1000公里以內的郊區遊、農家遊、周邊遊等國內遊將大規模上升。

  傳統文化

  傳統節日能夠鑄造民族的靈魂,不是通過說教,而是讓人在參與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中感受、體悟、養成。對青少年來說,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成人乃至老年人是兒時的記憶,歷久不衰,成為個人乃至民族的“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保護傳統節日是利於建設和諧社會的。但是,傳統文化的保護不能僅靠節假日製度,因為放假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建議和呼籲開展一些傳統節日的民俗活動。尤其是要儲存傳統節日文化中儀式文化的那部分,他們承載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