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上海人才新政

  導語:上海市委市政府近日釋出《關於深化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共20條,如何解讀呢?

  創新創業,人才為先。為更好地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上海市委市政府近日釋出《關於深化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共20條,總體目標是按照提出的“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的總體要求,把握人才成長規律,聚焦引進培養、使用評價、分配激勵等重點環節,突出國際化、高階化、市場化、制度化、法治化,創新更具競爭力的人才集聚制度,完善有利於創新創業的人才發展政策體系,進一步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綜合環境,使上海成為國際一流創新人才匯聚之地、培養之地、事業發展之地、價值實現之地。

  為加大對本市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尤其是外國專家的引進力度,《實施意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上海將以上海自貿試驗區、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改革平臺,發揮“雙自聯動”優勢,建立人才改革試驗區,推進人才政策先行先試。此次新推出的政策還包括:改革科研成果轉化制度,加大科研人員股權激勵力度,加大科研工作績效激勵力度,完善科研人才雙向流動制度,優化博士後培養機構運作機制,改革人才評價制度,構建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力度。

  人才競爭歸根結底是綜合發展環境的競爭。為此,上海將充分發揮政府扶持作用、引導作用,破解人才在創新創業中的公共性、基礎性難題,大力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綜合環境。對此,《實施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眾創空間;拓寬人才創新創業投融資渠道; 加強人才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包括實行“科技創新券”;優化人才生活保障,在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為其積極創造條件; 完善創新創業法治保障,依法維護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合法權益; 營造創新創業社會氛圍。

  新政解讀

  讓人才“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

  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上海首推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組合拳”。近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深化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共分四大部分、20條,旨在創新更有競爭力的人才集聚制度,建立更加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和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綜合環境。

  那麼新政將輻射哪類人才?如何引入靈活的市場評價體制?如何解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難題?記者日前專訪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處有關負責人,深入解讀人才新政20條包含的五大亮點。

  尊重市場主體地位,突破激勵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政策瓶頸

  記者:本次《關於深化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的研究制定基於怎樣的背景?

  答:根據市委總體部署,由應勇同志牽頭,徐澤洲、時光輝同志配合,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會同市發改委、市科委、市教委等共16個部門組成課題組,對創新人才發展開展了專題研究。2月15日調研啟動後,課題組分赴浦東、楊浦等區調研,走訪科技園區、眾創空間等部門,與“千人計劃”專家、領軍人才深入座談,還赴北京、深圳學習服務人才創新創業的經驗做法。韓正同志對課題研究高度重視,先後五次聽取課題組彙報,對每一階段課題推進提出明確指導意見。應勇、徐澤洲、時光輝等市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深入基層調研,逐項聽取牽頭部門彙報,逐條研究政策的目標指向、實現路徑及實現形式。而作為課題組,則圍繞人才集聚、人才管理機制和人才發展環境三個方面,分析問題不足,提出思考建議,並在此基礎上研究制訂出臺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