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膜炎是怎麼形成的

  腦膜炎是腦膜或腦脊膜***頭骨與大腦之間的一層膜***被感染的疾病。通常伴有細菌或病毒感染身體任何一部分的併發症,比如耳部、竇或上呼吸道感染。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急性腦膜炎的原因吧。

  急性腦膜炎的原因

  1、細菌性腦膜炎是因某種細菌傳染造成。分3種類型,即流感嗜血桿菌B型、腦膜炎奈瑟菌***雙球菌***和肺炎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美國大約80%是細菌性腦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內或體表攜帶這些病菌並不侵害人體,他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傳播。一些研究指出人們最易在患感冒時被病菌傳染,因為鼻子發炎使細菌進入顱內變得極為容易。

  2、結核性腦膜炎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腦膜非化膿性炎症,約佔全身性結核病的6%。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經血播散後在軟腦膜下種植形成結核結節,結節破潰後大量結核菌進入蛛網膜下腔。近年來,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趨勢。早期診斷和治療可提高療效,減少死亡率。

  3、病毒性腦膜炎可由幾種病毒引起,包括幾種與腹瀉有關的病毒,其中之一可能是被大田鼠等咬後感染。

  4、隱球菌性腦膜炎:還可由真菌引起。最為常見的一種是隱球菌,可在鴿子類中找到。健康人不易患與真菌有關的腦膜炎,但對那些HIV病毒感染的人則不一樣,這是一種可以引起艾滋病的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

  腦膜炎的診斷

  1.暴發性或急性起病。

  2.發熱、頭痛、腦膜刺激徵

  3.腦脊液中以分葉核粒細胞增多為主的炎症變化。

  4.新生兒和嬰幼兒有發熱伴有原因不明的嘔吐、精神萎靡、驚厥、囟門飽滿及頭痛等化膿性腦膜炎可疑症狀時,即使無神經系統客觀指證也應儘早腰穿,有時甚至需要反覆多次腦脊液檢查以明確診斷。

  5.本病的確切診斷,應有病原學依據。除作腦脊液細菌塗片外,應常規進行腦脊液細菌培養近年來細菌抗原測定技術有了迅速發展,其敏感性特異性均高且不受應用抗生素治療的影響其陽性率遠較目前國內細菌培養的陽性率高,方法簡便、快捷故目前作為早期快速的診斷手段。

  腦膜炎的護理

  心理護理

  本病病程長,治療時間久,費用較高,藥物不良反應重,患者多表現出焦慮、憂鬱等情緒,對治療信心不足。我們重視患者的心理動態及主訴,加強溝通,提供情感支援,主動關心患者,列舉治癒的病例,解釋此病並非不治之症,使患者增強信心,密切配合治療。

  一般護理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如進食困難或不能進食者予留置胃管鼻飼飲食或靜脈給予高價營養,以保證患者攝入足夠的營養,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疾病的恢復;囑患者儘量平躺休息,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用輕瀉劑,以利於降低顱內壓、減輕頭痛;患者抵抗力下降,需加強消毒隔離防護,安排住單人房,定時開窗通風,定期行室內空氣消毒,注意個人衛生,防止交叉感染,預防繼發感染。密切觀察顱內高壓表現,如生命體徵、瞳孔變化等,並備好應急搶救藥物、器械等。

  特殊護理

  ①根據患者病情發展及恢復狀況,定期行腰椎穿刺腦脊液、病原學檢查。護理人員需做好配合工作如術前解釋、操作配合、及時送檢腦脊液等;做好術後護理觀察,如去枕平臥6 h、觀察有無神志改變、頭痛嘔吐等,並解決患者生活需要。

  ②本組4例患者因顱內高壓,行脫水、利尿後症狀無緩解,急請神經外科會診行腦室引流術,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嚴密觀察腦脊液的性狀、量,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每日更換引流袋,並注意生命體徵、瞳孔變化。4例患者頭痛減輕,病情緩解拔除引流管,完成治療,治癒出院。

  出院指導

  ①如患者臨床症狀消失,無頭痛、發熱、嘔吐、抽搐、腦膜刺激徵等,腦脊液生化檢測壓力、蛋白、氯化物、葡萄糖含量正常;連續3次檢測腦脊液真菌培養無隱球菌生長及腦脊液墨汁染色未發現隱球菌,予出院。出院後隨防6個月至1年,定期行腦脊液檢查、病原學檢查。並注意加強營養、適當體育運動,調整平穩的心態。如嚴格遵照醫囑服藥,慎用皮質激素。

  ②健康指導。隱球菌存在於土壤,腐爛的水果及植物,牛乳,乾燥陳舊的鴿糞,健康人的面板、胃腸道以及動物***鳥類、牛、羊、狗、貓等***身上。鴿糞為主要傳染源,與動物鴿、鳥類接觸時要注意預防,飼養家鴿時應妥善管理鴿糞,忌食變質的梨、桃等水果;注意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如出現頭痛、發熱、嘔吐、抽搐、意識障礙、視力減退、聽力下降等不適,及時去正規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