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海嘯的原因是什麼怎麼辦

    海嘯 百科
           海嘯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海嘯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波長可達數百公里,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裡波高不足一米,但當到達海岸淺水地帶時,波長減短而波高急劇增高,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牆”。海嘯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線幾何形狀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嘯的海浪冰牆每隔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就重複一次,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極大。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約六、七年發生一次。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就佔了約80%。而日本列島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佔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並且受害最深的國家。


海嘯

  那為什麼會發生海嘯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解釋以下: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在一般情況下的確如此。但有時儘管海上沒有風暴,波濤卻特別洶湧,高達數米的巨浪會衝上海岸,然後退回海中,有時巨浪甚至幾進幾退。這種現象被稱為海嘯。產生海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底的地殼發生了斷裂,有的地方下陷,有的地方升起,從而引起劇烈的震動,產生波長特別長的巨大波浪。波浪傳至岸邊或港灣,會使水位暴漲,衝向陸地,產生巨大的破壞。1923年9月1日發生了著名的日本大地震,橫濱當時受到了海浪的衝擊,幾百所房屋被帶到海里。後來發現,那裡附近的海底斷裂開來,並出現了巨大的移動,隆起與坍陷部分的高度差達270米,由此自然產生了海浪滔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