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處產生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與他人相處肯定會有一系列的問題,那麼相處產生問題的原因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相處產生問題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相處產生問題的原因

  心理防禦機制是我們與自己或他人相處產生問題的根源。

  在它的驅動之下,我們會錯誤的指責他人,將合理的批評視為粗暴的攻擊,將他人真誠的話語曲解為挖苦諷刺的內涵。

  最出色的心理防禦機制研究者是精神分析學家安娜·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女兒***老弗洛伊德最早提出心理防禦機制,他的女兒安娜繼承並發展,為心理學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

  1895年安娜出生在維也納,她是家裡六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在19世紀即將結束時,她父親正因其關於性慾與心理關係的激進理論在歐洲大陸聲名遠播。

  安娜起初被視為“平凡”的孩子,她在學校的生活十分的艱難,同學們給她起了個不吉利的綽號“黑色惡魔”。

  成年後,她成為了一名學校的教師,而後又成為一名精神分析學家——而且是兒童治療領域的先驅者。

  在1934年,她出版了《自我與心理防禦機制》一書,其中首次提出了一個核心概念:我們會本能的通過一系列防禦性行為來保護自我***我們對自身所期望的樣子***。

  對這些試圖分擔我們痛苦的行為進行分析的理論,就是防禦機制理論。

  問題在於,在短期視角上我們對自己的防禦行為,往往在長期看來是有害於我們自身的。

  從長期考慮來看,它會有害於我們在處理現實方面的實踐機會,而這種實踐才能帶來我們身心的最終成熟。

  相處產生問題的心理分類

  1. 否認

  否認***Denial***是最常見的防禦機制,它是指扭曲個體在創傷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覺來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將不愉快的事件否定,當作它根本沒有發生,來獲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

  否認是心理防禦機制中最為常見的,甚至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反應。

  因為惡性、消極的情緒體驗是每個人都竭力避免的,就像火燒了屁股會縱身跳起一樣。

  即使是內心防禦機制非常健全的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打擊時,第一反應仍然是“哦,不可能!”

  正因為否認的力量強大、運用廣泛,所產生的影響也是深遠而牢固的。這也是為何許多心理治療流派強調真實、接納、抱持的原因。

  這種下意識的防禦行為,短期內使我們感覺一切都好。因為承認問題,意味著我們不得不去應付與其相關的所有困難。否認阻礙著我們認清事實本身所帶來的長期性問題。

  否認不等於說謊。這種防禦機制更像是一個屏障,讓我們很難認清生活中發生了什麼。

  2. 投射

  投射***Projection***防禦機制是指個人不自覺地把自己的過失或不被社會認可的慾念加諸他人,藉以減輕內心焦慮。

  為了消除焦慮,他可能力圖把導致焦慮的原因歸於外界。他可能把“我恨他”說成“他恨我”,把“我的良心折磨我”說我“他在折磨我”。

  投射的作用不僅能幫助減輕焦慮,它還能給人提供表達自己真實感情的藉口。

  當一個人相信有人恨自己或甚至迫害自己時,他便會感到自己對這位想像中敵人的攻擊也是理所當然的。

  由於有這一自衛反擊的藉口,他能夠使自己的敵對性衝動得到滿足。他獲得了快樂但不感到內疚,因為他認為自己有正當理由對人進行攻擊。

  當然,這全部理由都不過是他精心編造的託辭,以便將自己的罪責推御到他人身上。

  3. 轉向自身

  我們藉助轉向自身***Turning against the self***防禦機制來掙脫痛苦上的折磨,儘管這聽起來令人不解,但是傷害自己,和自己發脾氣的確可能成為一種防禦行為。

  這種防禦機制可以追溯到童年,一個被父母遺棄或傷害的孩子很可能通過“傷害自己”這種思維來逃避現實,儘管冷酷,卻好過其他方式。

  “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我沒有用,不然我的父母不會這樣對我。”所以,這個想法的結論是——“我的父母還是好父母”。這樣的痛苦沒有真相那麼悲慘——事實上父母真的沒有在乎他。

  4. 昇華

  昇華***Sublimation***這一機制是指一個人受挫後的心理壓抑向符合社會規範的、具有建設性意義的方向抒發的心理反應。

  一生命運多舛的西漢文史學家司馬遷,因仗義執言,得罪當朝皇帝,被判處宮刑,在獄裡。他撰寫了《史記》。

  《少年維持的煩惱》作者歌德,失戀時創作了此一書,他們都是悲惱中之堅強者,將自己的“憂情”昇華,為後世開創一個壯觀偉麗的文史境界。

  “昇華”不管在成人或兒童,都是正常健康的。昇華是一種很有建設性的心理作用,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必需品,如果沒有它將一些本能衝動或生活挫折中的不滿怨憤轉化為有益世人的行動,這世界將增加許多不幸的人。

  5. 退行

  退行***Regression***是指個體在遇到挫折和應激時,心理活動退回到較早年齡階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應付當前情景,是一種反成熟的倒退現象。

  短時間、暫時性的退行現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

  人長大成人後,本來應該運用成人的方法和態度來處理事情,但在某些情況中,初於某些原因,採用較幼稚的行為反應,並非不可,偶爾的退行,反而會給生活增添不少情趣與色彩。

  但如果常常退行,使用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來應付困難,利用自己的退化行為來爭取別人的同情與照顧,用以避免面對現實的問題與痛苦,其退行就是一種心理症狀了,臨床上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常見這種退行行為。

  6. 合理化

  “合理化”就是製造“合理”的理由來解釋並遮掩自我的傷害。雖然這些理由往往並不是主要的或真正原因,或是不正確、不客觀、不合邏輯的,但本人卻以這些理由來安慰、說服自己,從而避免精神上的苦惱,減少失望情緒。

  這是一般人運用最多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事實上,在人生的不同遭遇中,除了面對錯誤外,當我們遇到無法接受的挫折時,短暫的採用這種方法以減除內心的痛苦,避免心靈的崩潰,並無可厚非,有句話說:“得意時是儒家,失意時是道家”,就是一種適應生活的哲學。

  7. 理智化

  理智化***Intellectualisation***和合理化機制差不多。它是指,無視發生在我們身上的痛苦,並在我們頭腦中上演一場高度理性化與事實完全不同的對話。

  和伴侶分手後的失落、內疚、背叛以及憤怒等傷疤可能變成古羅馬帝國衰敗問題或二胎政策的利弊。

  許多知識分子不僅僅是想得多,他們有時還會因為“理智化”而感到內疚;還會擔心他們的問題能否持續化研究不會陷入困境。

  8. 反向作用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是指我們的行為與最初的想法截然相反。我們也叫它“過度補償***over compensating***”。

  一些人可能發現自己對青少年有性衝動,於是他加入一個強調青年禁慾的宗教團體;當我們被自己同學吸引而感到尷尬時,我們可能不願承認自己的情感,甚至對這個人變得刻薄,惡言相向。

  9. 轉移

  《刺客聯盟》

  轉移***Displacement***是將我們渴望的行為***通常是帶有侵略性的***重定向到發洩物上***通常是人***。

  當憤怒的情緒受到了壓抑,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我們可能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到替罪羊身上。

  一個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些人在工作中被老闆訓斥了,不敢對老闆發脾氣,所以下班回家後將情緒發洩到家人身上。

  10. 幻想

  幻想是另一個逃避的防禦機制,當事人通過將自己從現實剝離來回避問題。

  幻想可以是一種使生活愉快的活動***很多文學、藝術創作都源自幻想中***,也可能有破壞性的力量***當幻想取代了實際的行動時***。

  意義治療法創立者弗蘭克爾,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集中營待了四年之久,他發現能從集中營活著出來的人,與其是否年輕力壯無多大關係,最主要的是對未來有“憧憬”***亦即以幻想未來遠景,來支援自己忍受目前的苦難***。

  幻想使人暫時脫離現實,使個人情緒獲得緩和,但幻想並不能解決現實問題,人必須鼓起勇氣面對現實,並克服困難,才能解決問題。否則經常沉灑於幻想中,而使“現實”與“幻想”混淆不清時,會顯現出歇斯底里***hysterical neurosis***與誇大妄想***grandeur delusion***般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