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便血的原因

  肛門疾病是引起便血最常見的原因,不過為什麼小孩會便血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

  痢疾 患菌痢的患兒輕者常以發熱、腹痛、便後有下墜感及伴有粘液便或濃血便為主要症狀。重者可突發高燒、昏迷、抽痙、呼吸不暢等中毒性腦病症狀,有的甚至會出現面色蒼白、發紺、四肢冰冷、脈搏細弱等休克現象,如不及時送醫院搶救治療,會導致生命危險。

  腸息肉 多見於3-6歲兒童,排便終了時出現鮮血,量小,無痛,不與大便混雜,繼發感染時可出現粘液膿血便。

  急性壞死性腸炎 這是一種侷限於小腸的急性出血壞死性炎症,發病急驟,表現為急性腹痛,多由臍周或上中腹開始,疼痛為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疼痛伴有陣發性加劇,血便以赤豆湯或洗肉水樣,有腥臭味,如不及時治療可出現休克。

  急性腸套疊 這是小兒最常見的急腹症,也是引起便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2歲以內的小兒,尤其是4-10個月的嬰兒。症狀主要是大便帶血,呈果醬樣大便,同時因伴有腹痛所致的哭鬧和嘔吐,腹部檢查時可在腹部捫到臘腸形、表面光滑、稍可活動、具有一定壓痛的腫塊,多位於臍右上方。

  肛裂 多見於2歲左右幼兒,症狀為少量點滴鮮血,大便乾硬,同時伴有排便痛,因此患兒不願排便,從而加重症狀。

  便血的症狀

  1.鮮血便

  多為急性***即時***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時間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或便後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常於以下疾病:

  ***1***痔瘡:各期內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為糞便附有鮮血或便後滴血。外痔一般無大便出血。

  ***2***腸息肉:為無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時出血,排便結束後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與糞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數量多,也可與糞便相混。

  ***3***直腸脫垂:久病後可有排便時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為糞便表面一側附有血跡,不與糞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後滴血。

  2.膿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黏***液,也有血液。膿***黏***液血便往往見於直腸或結腸內的腫瘤及炎症。常見以下疾病:

  ***1***直腸癌:血色較新鮮或暗紅色,糞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糞便三者相混。

  ***2***結腸癌:隨病程延長逐漸出現大便出血,多為含有膿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較暗。

  ***3***潰瘍性結腸炎:黏液便或膿血便,同時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腸道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

  3.黑便

  又稱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出血量較少,且出血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排出的糞便即為黑色;若出血量較多,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則排出的血液呈暗紅色;出血量特別大,而且很快排出時也可呈鮮紅色。

  4.隱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會引起糞便顏色改變,僅在糞便隱血試驗時呈陽性,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潰瘍、炎症及腫瘤。便隱血試驗可檢測糞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腸息肉***癌***的早期糞便隱血可呈現陽性,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是結直腸腫瘤篩查***初篩***的重要途徑。

  5.伴隨症狀

  ***1***肛門及肛周病變:便血鮮紅,肛門疼痛難忍,或腫脹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嘔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時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根據出血的原發病不同,伴隨症狀表現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