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有效的心理素質教育和訓練

  針對目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現狀,,無論在理論上或實踐上都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採用疏導方法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

  心理疏導一般可分為欲求失衡心理疏導,情緒失衡心理疏導,認知失衡心理疏導三類。三類不是截然割裂的,而是有著內在聯絡的。在中學生中,主要是認知失衡心理疏導。對於心理基本健康的學生,通過心理輔導,使之個性得到完美的發展,能夠確立正確的個體與社會相適應的生活目標,具有高尚的情操,良好的習慣和較高的社會適應性。

  2.開展心理衛生教育

  心理衛生教育,就是以人的心理健康為目標,通過科學的方法,維護和發展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預防心理失衡,消除心理汙染,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在心理衛生教育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2***重視發展個性的教育。我們指的個性,是在共同理想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發揮他們各具特色的聰明才智。

  ***3***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家長應儘可能創造條件,使學生參加各種學習、文化、體育、科技、旅遊、參觀訪問活動,以開拓視野,增長知識,從而有利於他們的成長和發展。

  ***4***加強心理訓練。對孩子可以進行意志訓練、注意力訓練、信心訓練、情緒心理訓練、交往心理訓練、成功心理訓練、自我調節心理訓練等等。心理教育與訓練的成功,關鍵在於內容和方法要適合學生心理髮展水平,要激發學生的自我要求,使他們自覺地針對自己的心理缺陷進行有效的心理訓練。

  現在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政治思想與心理品質混同起來,把學生中的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道德問題、紀律問題、作風問題來處理,致使教育收不到預期效果,有時還會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由於混淆了上述兩類不同性質的問題,在教育方法上就會簡單化,缺乏針對性,只注重整體教育,而忽視個別教育,忽視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輔導,忽視對心理障礙的疏導與克服。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重孩子個性化這方面的教育。

  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方法

  自我提示:就是通過學生自我提示,客觀認識自己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要求其寫日記或週記,把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做一番小結。通過此法化解自己心中的煩躁、鬱悶和擔憂。

  另外,要求其寫出自己喜歡的座右銘、警示語貼在課桌上或家裡,使其在學習時經常能看到,從而提示自己鼓舞鬥志,以增強自己對心理問題的免疫能力。

  情感疏導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對學生的情感陶冶和情感培養來調動其內在的積極性。情感是人的活動的動機之一,也是組織和協調教育教學活動,改善人際關係,保持群體和諧穩定的紐帶,它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為其成長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

  一是和家長多聯絡,讓家長轉變教育理念,全方位地多關心、多鼓勵孩子。二是和學生多溝通,瞭解其內心的想法和愛好,利用一切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與特長,如讓他們在黑板報或運動會上“多露一手”,引起他們在情感上的共鳴,增強其自信心。

  增強自信法:主要通過樹立信心來達到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或進行“我能行”教育,以增強自信心。通過觀察發現這部分學生往往對自己的能力和特點持否定甚至厭惡的態度,因此建議他們每天花一點時間表揚自己。

  如:我是一個有用的人,在各方面會越來越好,我有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我熱愛生活,對人富有同情心,我具備如此多優點,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久而久之,便激發起了他們的心底潛能,不自覺地樹立自己的信心。特別是當他們取得點滴進步時,如一次早到,一次主動擦黑板,都要及時地加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