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中學生心理狀況的論文

  中學生是最有朝氣的時期,思維敏銳活躍但也容易進入誤區,出現偏激。中學生心理上出現了不健康現象,嚴重者影響到學習和生活甚至影響到周圍的其他同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當代中學生心理狀況分析》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充滿朝氣的、是人生的最好時光,最值得珍惜的時期、性格形成的和對以後人生的道路最關鍵的時期。但這一階段也是學生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階段,容易進去誤區,使他們有許多心理壓力,在情感情緒、性格特徵、行為表現等方面出現了種種問題。作為一名初中教師,如何讓中學生心理充滿陽光、朝氣蓬勃呢?還應瞭解學生心理生理髮展的特點,幫助學生形成優良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是最有朝氣的時期,思維敏銳活躍但也容易進入誤區,出現偏激。做事情不從客觀事物出發,而是從主觀願望出發,遇到挫折就容易導致心理失調。對心理教育的關注,從家庭到社會,處處可以體現。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是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新概念已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侷限,健康包括了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健康則屬於心理健康範疇,可見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個主要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突破,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和人際關係,培養健全人格必要手段。在教學工作中發現,有些學生由於自身的不成熟,和來自家庭學校等壓力,心理上出現了不健康現象,嚴重者影響到學習和生活甚至影響到周圍的其他同學。如果不加以重視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很容易使其心理畸形、性格怪異,報復社會等等諸多情況。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分析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必須首先剖析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學業壓力大

  壓力大是中學生心理不健康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學業的繁重,家長的逼迫,升學考試的激烈競爭,天長日久自然使學生心理負擔日益加重。大考小考月月考,考試使學生經常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超負荷的學習強度使學生精神緊張,心情壓抑。對於初中學生應該屬於享受大自然,但時間不允許一去不復返,家庭社會時刻都在給他們敲著警鐘,他們怎能放鬆,只有悶頭學習,才會有另家長老師的滿意成績,處於青春期的他們你,身心得不到放鬆,沒有學習主動性,認為學習室一種負擔,一部分心理就會厭學等等狀況。7年11班同學剛剛初一就已經出現這種厭學情況,作為老師應該想辦法怎麼去疏導學生,首先讓他們愛來學校到愛上學校。

  二、逆反心理

  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自尊心、成人感日見增加,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喜歡獨立思考,對於老師家長善意的批評、幫助不願接受。但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確把握,就會養成偏激固執的不良心態。有一部分學生在學校表現極好,但是隻要回到家裡,大相徑庭,和父母就像冤家路窄一樣,逆反心理極強。還有和老師也有逆反心理,對老師的善意批評不能正確接受,老師佈置的作業故意不完成引起老師的注意,這時作為老師就應該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對給予關心和正確的對待方式,在課堂上讓這樣的學生多回答問題,自我意識強就讓這樣的他們盡情展現。

  三、自卑心理

  這種心理師由於過多自我否定和多次失敗導致的,由於家長、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表現出對學生對自己也高要求,但也許很多時候沒有證明他們的能力,久而久之,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老覺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學肯定沒有希望了”於是灰心喪氣,失去自信心。初一月考到期中考試,也許兩次成績不是很理想,加之家長老師的施壓,心理受到嚴重的挫折,就會造成心理陰影。

  還有我校有一部分農民工子女,來自農村的他們相對見識少,自卑心理極強,同學關係不協調,這些學生常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怖感,害怕老師同學瞧不起,七年10班的劉同學每次上課回答問題時聲音都是很小,手想舉起來可又害羞,針對這些情況就是需要及時鼓勵對他們給予肯定。

  四、家庭關係

  家庭關係不和或者破裂,會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使他們沒有安全感,缺乏溫暖,更沒有心情顧及學習,從而導致出現心理偏激,本是充滿陽光的年齡可卻相反,在我所帶班級中有幾個這樣的情況,家庭名存實亡,他們就從其他方面獲得心理滿足和那份缺失的肯定,比如王同學放學就進網咖,由於睡眠保證不了,課堂上就瞌睡,和同學交往少,對學習沒興趣,也不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而且有嚴重的厭世心理,對於這樣的情況,只要父母能給予的,所以作為家長不要拋棄你的孩子。

  這些不健康的心理,與素質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老師的一項艱鉅的任務。我認為,要做好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輔導,主要包括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困難等方面的輔導。要著重引導學生對學習成敗作正確的歸因分析,如進行專題講座、經驗交流等,幫助受挫的學生客觀分析自己達不到預定目標的主客觀原因,引導他們發揮優勢、揚長避短,調整原定的目標,併為之全身心投入和努力。讓學生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寫到心靈對話本上,老師定期檢視,以便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然後採取適當的措施幫助學生調整好心理。

  ***2***要和學生交朋友,進行傾心談話。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有些教育學規律看似簡單,往往被忽視,但的確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靈丹妙藥”。經常通過與學生的促膝談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的心理或思想問題。談話可以最親切、最直接地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還可以察言觀色、隨機應變,獲得或發現學生心理的一些重要資訊。心理學研究表明,談話過程實際上是交談雙方之間的一種交往與認識過程。談話雙方的心理特徵、態度、期望、動機、知覺、情緒和行為等對談話的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3***受挫的中學生的消極情緒反應往往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產生的,因此,創造條件變換情境――改變氛圍法是應對挫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建議受挫學生通過體育鍛煉或喜愛的活動進行自我調適,如聽聽音樂、打打球,藉以鬆弛一下緊張的神經。對天生好靜的受挫者,可採取心理熱線、個別談話、意見徵求會等方式,給其提供宣洩受挫情緒的場所和機會,把受挫的經過和目前的心境講述出來;或建議其與知心朋友交流,在交談中,除了可得到同情和擺脫困境的力量外,還能聽到別人的分析和忠告,煩惱的心情會隨之逐漸消散。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是強大的同是也是脆弱的,應該依靠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就當自己重回青春走一次,陪孩子慢慢長大,使他們感受到家庭、學校的溫暖,從而鼓起勇氣去戰勝挫折,迎接屬於他們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黃錦衣,蔡鉀鋰.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教學與管理,2002,10.

  [2]俞國良.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發展[J].教育科學研究,2001,07.

  [3]宋德如.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檢視[J].教育科學研究,2001,09.

  [4]魏霖,楊勇超.鄭州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原精神醫學學刊,2001,04.

  [5]天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探索,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