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才是良好和健康的呢?對此專家曾提出過一些衡量的標準:一是智力正常;二是善於協調和控制情緒、心境良好;三是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四是人際關係和諧;五是可以能動地適應和改善現實環境;六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七是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

  

  良好的學習能力:大學生應智力正常,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能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與滿足。

  正確的自我意識:瞭解自己、接納自己、自信樂觀、可觀的自我評價,為自己指定切合實際的生活及事業目標,不苛求自己,能揚長避短。

  善於調控情緒: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滿足的心情,雖有悲、憂、哀、愁等消極體驗,但能主動調節,能適度表達和控制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

  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與他人交往,能用尊重、信任、友愛、寬容、理解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和給予愛和友誼,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

  健全的人格品質:所思、所言、所作能夠協調一致,具有高尚的價值觀和正確的人生觀,能夠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有機地統一起來。

  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主動關心社會、瞭解社會、認識社會、能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面對社會現實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時修正自己的需要與願望,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社會協調一致。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個人的情感、言行、舉止應符合其所處的年齡段的發展水平,大學生的年齡特徵應表現為精力充沛、勤學好問、反應敏捷,喜歡探索。

  怎樣提高心理素質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始終保持開闊的心胸,提高對心理衝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2***充分認識自己,正確估價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自卑不自負。

  ***3***積極交友,寬容待人,善於與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幫助,相互學習。

  ***4***積極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如琴棋書畫,參加有益的娛樂活動,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5***多讀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等,陶冶情操,樹立遠大的理想。

  ***6***學會思考,愛動腦筋,學會全面分析複雜問題,要有遭受挫折的思想準備。

  ***7***要積極參加勞動,在勞動吸取教訓,接受艱苦的磨鍊。

  ***8***學生首先從尊敬長輩、尊敬楊師做起,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愛護財物,養成勤儉節約的品質。

  心理素質有表面上的提高,和實質性的真高。如果不是真的自信根本不會產生好的心理素質。所謂唱歌跳舞。只是增加自己的臉皮厚度。古之文人多有骨氣,心理素質極高,想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道臣是酒中仙。多高的心理素質啊,換了別人早就誠惶誠恐了。靠的是什麼?就是自己的才華。自認為皇上很多,但是詩仙就一個的大自信。!所以我個人認為還是默默的增加自己的實力好。這樣心理素質會不自覺的增加。當然適當的鍛鍊是應該的。 就像泰戈爾說的一樣,多做自己不敢做的事。

  針對心理素質教育目標的七大方面,教育內容的選擇也從七個方面入手,具體包 括自我意識訓練、智力訓練、情感調控、意志培養、個性塑造、學習指導和交往

  提高心理素質的訓練:自我意識訓練

  1.自我意識及其意義。

  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包括認識自 己的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體態等***、心理特徵***如興趣、能力、氣質、性 格等***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自己與周圍人們相處的關係,自己在集體中的 位置與作用等***。總之,自我意識就是自己對於所有屬於自己身心狀況的認識。 由於個體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節和控制。自我意識的 成熟被認為是個性基本形成的標誌,它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自我意識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同時,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又進一步推動個 體的社會化。

  由於自我意識在人發展過程中是循序漸進進行的,是在自我認識、自我體驗 和自我調控三種心理成份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過程中發展的,所以,心理素質 教育是在其自我意識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勞動,採 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促進我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和調整自我,促使 我們自我意識健康發展。

  2.自我意識訓練內容。

  ***1***自我認識。自我認識是主觀自我對客觀自我的認識與評價,自我認識是 自己對自己身心特徵的認識,自我評價是在這個基礎上對自己作出的某種判斷。 正確的自我評價,對個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為表現有較大影響。如果個體對自身 的估計與社會上其它人對自己客觀評價距離過於懸殊,就會使個體與周圍人們之 間的關係失去平衡,產生矛盾,長期以來,將會形成穩定的心理特徵自--滿或 自卑,將不利於個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自我認識在自我意識系統中具有基礎地位,屬於自我意識中“知”的範疇, 其內容廣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對我們進行自我認識訓練,重點放在三個 方面:第一,讓我們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特徵和生理狀況。第二,認識到自 己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認識到內心的心理活動及其特徵。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發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標誌,是在認識自己的行為和活 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通過社會比較而實現的。由於我們自我評價能力不高,往 往不是過高就是過低,大多屬於過高型。因此,要提高我們的自我評價能力,你 就應學會與同伴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做出評價。你還應學會藉助別人的評價來評 價自己,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自己。由於自我評價是自我認識中的核心成 份,它直接制約著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所以,對我們進行自我意識訓練,核心 應放在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上。

  ***2***自我體驗。自我體驗是主體對自身的認識而引發的內心情感體驗,是主 觀的我對客觀的我所持有的一種態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滿、內疚、羞恥 等都是自我體驗。

  自我體驗往往與自我認知、自我評價有關,也和自己對社會的 規範、價值標準的認識有關,良好的自我體驗有助於自我監控的發展。對我們進 行自我體驗訓練,就是讓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 滿,隨著年齡增長讓我們懂得做錯事感到內疚,做壞事感到羞恥。

  ***3***自我監控。自我監控是自己對自身行為與思想言語的控制,具體表現為

  兩個方面:一是發動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為,抑制與該行為 無關或有礙於該行為進行的行為。進行自我認知、自我體驗的訓練目的是進行自 我監控,調節自己的行為,使行為符合群體規範,符合社會道德要求,通過自我監控調節自己的認識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為提高我們自我監控能力,重點應放在促使一個轉變上,即由外控制向內控 制轉變。我們自我約束能力較低,常常在外界壓力和要求下被動地從事實踐活動 ,比如只有教師要求做完作業後檢查,你才會進行檢查。針對這種現象,你應學 會如何藉助於外部壓力,發展自我監控能力。

  心理素質,是靠長期比賽一點一點地提高的。它應該是和比賽的經驗成正比 的,所不同的就是因人而異,也許有些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質,也許有些 人心理關

  總是過不了。但是,心理素質始終還是可以靠後天的鍛鍊的。

  有句話說得好,“藝高人膽大。”如果說自己的技術水平到達了一定的高度,那 麼心裡面自然就會比較踏實穩定。反之如果要用自己不足的實力去向強手挑戰,就需要 在一定的比賽經驗上加以自身的全力投入,才有可能打出自己的水平。想要好的心理素質 ,首先還是應該把自己的水平提高,才有提高心理素質的資本。在實力並沒有到達一定程 度的時候談心理素質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說雙方實力相近,那麼往往看誰可以發揮得好 一些,這個時候就靠自己的狀態的調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