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泡腳的好處

  感冒發燒去醫院,醫生會開點中藥叫你回去泡腳。那麼有哪些?,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中藥泡腳就是利用合適的中藥配方熬成中藥水來泡腳,其中的有效中藥成分在熱水的熱力幫助下,滲透進面板,被足部毛細血管吸收,進入人體血液迴圈系統,從而達到改善體質、調理身體、治療疾病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1、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睡前泡腳,可以刺激足底各個穴位,促進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調節內臟功能,疏通全身經絡,從而祛病驅邪,益氣化瘀,滋補元氣,有利於人體健康。

  2、消除疲勞,使人感到輕鬆愉快。泡腳加速血液迴圈,舒筋活血,能很快地消除一天的疲勞,還能去除腳上的異味和塵土,使人感到輕鬆愉快。

  3、防治感冒,祛寒暖身。中藥泡腳可啟用足底穴位,從而將營養物質及新鮮氧氣送往大腦和全身,從而使全身感到舒適。

  4、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每晚睡前用中藥泡腳可以加強神經系統鍛鍊,促進神經系統調節功能,改善睡眠質量。

  5、防治高血壓。中藥泡腳能有效地促進血液迴圈,調節神經及內分泌系統,氣血暢通了,血壓也就平穩了。

  6、防治關節炎。中藥泡腳,能促進血液迴圈,通絡活血,祛寒消炎,對風溼性關節炎有較好的效果。通過中藥泡腳,還可以啟用下肢神經末梢,使神經系統上下貫通,消除腿腳麻木。

  7、防治腦血管病。天天用中藥泡腳,可以保持血液流暢,對腦供血不足、腦梗塞、腦血栓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8、美容減肥。有些中藥泡腳還能增強面板新陳代謝和分解體內脂肪,使面板白皙、身材苗條。

  中藥泡腳的流程

  1、泡腳前

  需要選擇泡腳桶,中藥泡腳一般使用木質材料的泡腳桶,這樣吸收藥物的效果更好;中藥泡腳水溫度控制在40度左右,深度要沒過腳踝。

  2、泡腳時

  在泡腳的過程中,最好用手按摩腳部,按摩方法如下:

  推法: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1釐米處,為腎反射區。雙手大拇指併攏,用力摁住該位置,往上推36次,至腳底發熱為止。此法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壓揉法:腳底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痠痛感為宜;再揉3到5分鐘,至發熱為宜。此方法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刮法:用雙手食指關節用力刮腳踝骨以下內外兩側36次,至有痠痛感為宜。對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幫助。

  3、泡腳後

  一般泡腳30到40分鐘即可,泡腳後,如果覺得中藥水髒的話可以用熱水洗腳,完成後要注意腳部保溫。

  中藥泡腳配方大全

  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用不同的中藥針對不同的病症。選擇不同的中藥泡腳,對預防、治療疾病也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1、溫腎壯陽

  配方藥材:陽起石、菟絲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茨實。

  2、活血祛瘀

  配方藥材:丹蔘、赤芍、澤蘭、王不留行、當歸、大黃、牛膝、川芎。

  3、祛風除溼

  配方藥材:老薑、肉桂、牛膝、秦艽、澤蘭、桑枝、獨活、赤芍、徐長卿、防己。

  4、消除疲勞

  配方藥材:黨蔘、北芪、茯苓、白朮、川芎、陳皮、石菖蒲。

  5、袪腳氣

  配方藥材:苦蔘、黃柏、大黃、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膚子、石菖蒲、蒲公英。

  6、改善睡眠

  配方藥材:五味子、川芎、石菖蒲、香附、夜交藤、鬱金、百合、茯苓、柴胡。

  7、糖尿病

  配方藥材:桂枝,生附片,丹蔘,忍冬藤,生黃芪,乳香,沒藥。

  8、緩解壓力

  配方藥材:桂皮、刺五加、甘草、人蔘葉、川芎、何首烏、益智仁、菟絲子。

  儘管中藥浴足簡便易行,無副作用,但也並非對任何人都適合。中藥泡腳註意事項,下面一起來看看。

  中藥泡腳註意事項

  1、妊娠及月經期的婦女不宜進行足浴。

  2、各種嚴重出血病或區域性受傷在二十四小時以內的患者不宜進行足浴。

  3、惡性腫瘤、腎衰竭、心力衰竭、敗血症等各種危重病患者不宜進行足浴。

  4、急性傳染病、外科急症或中毒的患者不宜進行足浴。

  5、正處於大怒、大喜、大悲之中的人不宜進行足浴。

  6、身體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或精神換疾患的人士不宜進行足浴。

  7、飯前、飯後三十分鐘以內或過飢、過飽以及醉酒後的人士不宜進行足浴。

  8、足部換開放性軟組織損傷、嚴重感染以及較重靜脈曲張者不宜進行足浴。

  9、屬特意體質的人士足浴可能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足浴。

  10、在浴足過程中,由於足部血管受熱擴張,可能會出現頭暈等現象,若出現這類現象時,應暫停足浴,平臥休息,待症狀消失後在進行足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