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區域地理知識點歸納

  北斗區域地理知識是地理知識中比較重要的一項知識點,要想學好地理知識,就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識。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一***赤道***熱帶***雨林氣候 大致分佈在南北緯10°之間,以南美亞馬孫平原、非洲剛果盆地、亞洲大、小巽他群島等為典型。全年在赤道氣團控制下,高溫、多雨、溼度大。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過2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為熱帶雨林。

  ***二***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分佈在南北緯10°至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的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等地受西南季風影響地區為典型。我國雲南大部、西藏東南角等地也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超過20℃。盛行風向的季節轉換顯著。夏半年受赤道氣團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氣候特徵與熱帶雨林氣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下,降水明顯減少,形成乾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佔年總量的80—90%以上,乾溼兩季分明。自然植被為熱帶季雨林。

  ***三***熱帶草原氣候 大致分佈在南北緯10°至南北迴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型別分佈區處於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而長的乾季。自然植被為熱帶稀樹草原。

  ***四***熱帶沙漠***乾燥***氣候 大致分佈在南北迴歸高壓帶控制下的大陸內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沙漠區為典型。在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全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數十毫米或更少,日照豐富,氣溫很高,最熱月平均氣溫可達30℃左右。熱量與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佈與形成,與熱帶乾燥氣候密切相關。自然植被是荒漠。

  ***五***亞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佈在亞熱帶大陸東岸,以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北美大陸東南部,南美大陸東部和澳大利亞東南部為典型。盛行風向季節變化顯著。冬季受

  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氣溫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高溫多雨,水分季節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六***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主要分佈在亞熱帶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緯度30°—40°的大陸西岸,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佈面積最廣、最典型。以北半球為例,夏季副熱帶高壓帶北移,為高壓控制,這裡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天氣晴朗乾燥、炎熱少雨;冬季副熱帶高壓帶南移,受西風帶***地中海鋒帶***影響,溫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綠硬葉闊葉林和常綠灌木林。

  ***七***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佈在溫帶亞洲大陸東部,

  如我國華北、東北與蘇聯遠東地區。冬夏盛行風向明顯交替。冬季風,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夏季風,主要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年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對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陸性特徵。自然植被是落葉闊葉林或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

  ***八***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分佈在溫帶大陸西岸,如西歐、北美和南美西岸狹長地帶,以西歐為典型。這裡常年受盛行西風影響,海洋氣流吹向大陸,海洋調節作用顯著。氣候特徵是:夏季溫度不高,冬季溫度不低,年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

  ***九***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佈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這裡距海洋遠,或有高山屏障,水分迴圈不活躍,主要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夏季炎熱,冬季相當寒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十***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佈在亞歐大陸北部,北美大陸北部。全年受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影響,冬季還受到冰洋氣團影響。冬季漫長嚴寒,暖季溫涼短促;降水量少,相對集中在夏季,蒸發弱,為溼潤地區。自然植被為針葉林。

  ***十一***極地苔原氣候 主要分佈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常受冰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影響,終年嚴寒。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少,蒸發弱,雲量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蘚、地衣類***。

  ***十二***極地冰原氣候 主要分佈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內部。全年非常嚴寒,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為全球氣溫最低地區。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29℃—35℃,北極地區-22℃以下,全年多暴風雪。

  ***十三***高山高原氣候 主要分佈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區,如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氣溫隨高度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在一定高度內,溼度大、多雲霧、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風力愈強。我國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但輻射強,日照豐富,降水少,冬半年風力強勁。氣溫的年較差小,日較差大。

  篇二

  世界的人口:

  1 人口分佈:人稠密的地區絕大部分位於北半球中低緯度的近海地帶,其中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則很稀少。

  2 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過多,就會產生資源供應不足,環境惡化,生產趕不上人類的需要;而人口增長過慢,會造成勞動力短缺等問題。所以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3 人口遷移:從整個世界來看,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在世界總人口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大量人口從農村湧入城市,使世界上人口擁擠的城市越來越多。城市人口比重太大,將使城市環境不斷惡化。

  2. 世界的人種: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可分為三個主要人種:白色人種、黃色人種和黑色人種。

  ⑴ 白色人種:膚色、眼色、髮色一般較淺,頭髮呈波狀,鼻樑高,嘴脣薄,體毛較多。主要分佈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⑵ 黃色人種:面板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髮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

  ⑶ 黑色人種:膚色黝黑,頭髮捲曲,嘴脣較厚,體毛很少。他們主要分佈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3.世界的宗教: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主要分佈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蘭教主要分佈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佛教主要分佈在亞洲。

  篇三

  1.世界的國家:目前,世界上有180多個國家。面積最大的是俄羅斯,其次是加拿大,中國居第三位。人口最多的是中國,其次是印度。

  2.國界和領土:國界是指本國與領國之間的界線,它是用來劃分國家行使主權的空間範圍。國界線和領海範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3.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世界各國按照經濟發展水平,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之分。目前工農業生產現代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只有20多個,主要分佈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還有亞洲的日本。發展中國家有150多個,絕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獨立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

  1. 馬六甲海峽:連線南海與印度洋,是亞洲國家與南亞、西亞、非洲、歐洲國家之間的聯絡通道。

  2. 霍爾木茲海峽:連線波斯灣阿拉伯海,是波斯灣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稱為海上生命線。

  3. 土爾其海峽:連線黑海與地中海,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門戶。

  4. 直布羅陀海峽:連線地中海與大西洋,是地中海沿岸國家通往大西洋的唯一通道。

  5. 英吉利海峽:連線北海與大西洋,是西歐與北歐各國重要的海上通道。

  6. 麥哲倫海峽:連線大西洋與太平洋,是世界重要的國際航線。

  7. 莫三比克海峽:連線南北印度洋,是世界最大的海峽。

  8. 白令海峽:連線北冰洋與太平洋,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

  9. 朝鮮海峽:連線日本海與東海,是日本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