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腳後跟疼的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經常會腳後跟疼,老人也一樣。那麼這是為什麼呢?老人腳後跟疼的基本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老人腳後跟疼的原因,供大家參閱。

  老人腳後跟疼的原因

  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表現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筋膜附近處可有骨質增生,形成骨嵴。在側位 X射線照片上顯示為骨刺。

  後者常被認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臨床研究證明它與足跟痛的因果關係很難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癒。墊高足跟,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緩解跖筋膜的張力,都可使症狀減輕。可於足根內側區域性壓痛點進行藥物注射治療,每週一次,注射後多數病人在二週內可以治癒。

  跟墊痛

  常發生在老年人,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跟墊彈力強,可以吸收振盪。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引起足跟痛。

  跟墊痛與跖筋膜炎不同,在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治療方法為使用海綿跟墊或區域性藥物注射。

  跟骨後滑囊炎

  最易發生在跟腱與面板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區域性腫脹,並有壓痛。治療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腫脹不消,可以穿刺吸引,並可注入氫化考的鬆。

  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是在發育過程中,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同時發病。

  跑步與足尖站立可使症狀加重。骨骺癒合後症狀自然消失。一般作對症處理,可使患兒減輕活動,也可用跟墊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

  距骨下關節炎

  常發生在跟骨骨折後,是一種創傷性關節炎。X射線照片上前跗竇處,負重時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療失效,則應進行跟距關節融合術。

  陳舊性跟骨骨折或少見的跟骨腫瘤或結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類風溼性脊椎炎,壓迫骶神經根的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在小腿的脛神經擠壓等。

  老人腳後跟疼的治療方法

  一、足跟痛薰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將夏枯草放入鍋裡,加適量清水煎30分鐘,然後去渣,將藥汁倒入盆裡,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熱薰洗足跟患處20分鐘,每天薰洗1次,堅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療,川芎30克。

  做法:將川芎研成細末,與等份的蜂蜜、白醋調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適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連續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時使用,先薰洗足跟再外敷。

  三、紅花活絡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當歸各9克,紅花15克。

  做法:將所有的藥材放入白酒裡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藥酒。

  用法:用藥酒按摩足跟部

  老人腳後跟疼的注意事項

  1、不要長時間的站立或走動,要避免足部過度活動造成勞損,另外,有晨練習慣的老人要適當的減少運動量。

  2、避免穿硬低的鞋子。足跟疼痛再穿硬低鞋子的話會更加疼痛,老人要穿柔軟一定的鞋子,可以用挖空的軟鞋墊,減少痛點受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