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業發達的原因

  在日本,動漫產業已極度發達完善和發達,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編輯制度

  日本漫畫作者一般是沿著這樣一條路線成功的:畫短篇漫畫參加各種漫畫賞***就是比賽***;入圍後被雜誌社——往往是週刊或半月刊——相中;合作推出商業短篇;如 果短篇成功,開始連載長篇;如果長篇效果顯著,那麼有可能會“動畫化”***這是一個舶來詞彙,意即漫畫改為動畫的過程***。在這中間,如果讀者認為某部作品不 夠吸引人,那麼立刻下檔停載,就是所謂的“腰斬”。

  這一整套完整的過程,保證了漫畫的可看性。由於雜誌所載的漫畫是經由讀者喜好決定的,所以當然受到讀者的歡迎;又因為周連載方式必須能吸引讀者眼球,所以畫面的質量必須優秀,情節必須曲折。總的來說,日本商業漫畫成功的原因就是適應讀者需求,而更深層的原因,則是競爭。

  2、漫畫雜誌的競爭

  市場化經濟體制的核心就是競爭。競爭是促進產業進步的動力。日本漫畫業已是一個十分成熟的產業,雜誌社間的競爭自然必不可少。

  日本漫畫雜誌依照消費群體不同而籠統分為男性向***以男性讀者為主體***和女性向***以女性讀者為主體***兩類。對於女性向的雜誌,本人瞭解不多,故以男性向雜誌為例,介紹一下漫畫雜誌的競爭情況。

  日本男性向漫畫雜誌又基本上分為兩類,即少年漫畫雜誌和男性向成年漫畫雜誌。截至2003年,日本又少年漫畫18本,男性向成年漫畫43本。從數量上來看, 男性向成年漫畫雜誌比少年漫畫雜誌多很多,但如果看看銷量,少年漫畫雜誌就遙遙領先了。畢竟,喜歡漫畫的還是少年多一些。

  日本少年漫畫行業三足 鼎立,作為頂樑柱的《週刊少年Jump》、《週刊少年Magazine》和《週刊少年Sunday》佔據了大部分市場。既然同為少年漫畫雜誌,又同為周 刊,自然要瓜分同一市場,真是想不競爭都難。下面,我就具體分析一下,影響漫畫雜誌生死的發行量究竟取決於哪些因素。

  3、影響發行量的因素

  眾所周知,發行量就是一本雜誌的命脈。發行量越大代表雜誌越成功。而在已經完全商業化的日本漫畫界,發行量更是直接決定了雜誌社的商業利益,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必須重視的。一般來說,影響漫畫雜誌發行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購買“慣性”

  現在常看到許多人說“XX雜誌雖然不太好,不過我還是會買,習慣了。”這是消費者的習慣性使然,這對雜誌而言是天然的幫助。購買雜誌的人產生對作品的逆 反和厭倦心理,以及銷售額自身發生變化往往也會在開始購買的一兩年後才出現。這樣的事情很多,也這往往是購買“慣性”和消費者“本性”之間的轉折點。

  讀者在一兩年後購買的雜誌會有變化,從確實感受到質的變化到實際上發生讓人無法容忍的變化需要經過半年以上的時間,而且這個過程往往讓人感到十分煩悶。讀者 在慣性購買階段往往不需要繼續購買的理由,如果不給一個強刺激他們會一直買下去。但任何一個和他們價值觀發生根本衝突的理由都會讓他們立刻停止購買,日後 他們會把一切責任推給這個令他們停止購買的問題。

  2***招牌作品

  這裡所說的“招牌作品”是指一本漫畫連載雜誌中,被90%以上的讀者關 注,並且他們在向沒看過這本雜誌的讀者推薦時常被拿來充門面的作品。這種招牌作品往往被稱為“雜誌的臉”。有趣的是,雜誌好壞往往並不取決於“招牌作品” 是否好看。作品平均質量高,或單行本***即把連載作品合成一本或幾本單獨的書發售***銷量好的雜誌,都可稱為“好雜誌”。但這和“週刊銷量好”的雜誌並不相 同。《週刊少年Jump》的招牌作品《七龍珠》連載完成後,《Jump》的銷量由天文數字653萬冊,滑落至四百餘萬冊,就足以說明“招牌作品”對雜誌銷 量舉足輕重的影響了。

  3***熱衷度與發售日期

  雜誌的內容常常受讀者年齡的限制,因此造成體裁和流派上的限制,所以會存在一種單純從銷量上看不太暢銷的作品,但它們又擁有一些熱衷於此類作品的“死忠”讀者群體。這種讀者往往會由於對某作品熱衷而完全忽略其它因素,從而拉動一部分長期銷量。

  有趣的是,對週刊雜誌而言,發行日的不同也會影響銷量。特別是都在週三發售的《Sunday》和《Magazine》,這也直接導致了讀者層的不同和選擇心理所帶來的銷售大戰。

  4、這種制度的弊端

  事物總是具有其兩面性。日本漫畫產業市場看似十分完善,實際上仍有許多不足。而這些不足大多是由於過分追求銷量所帶來。

  1***跟風現象嚴重

  前面已經說過,讀者的喜好決定雜誌社出什麼漫畫。這樣一來,一部優秀作品之後,必然緊跟而來大量的同類型跟風作品,嚴重影響了市場的多樣性和作者的積極性。好在雜誌社也意識到這一點,會有意識地減少跟風作品,多推出創新作品。

  2***招牌作品拖時間,不完結

  可以說,精明的日本雜誌商們認準了招牌作品的影響力與讀者的慣性購買力,所以招牌作品不斷新增新劇情,拖延完結時間。讀者對同一型別劇情看多了也會厭煩,於是招牌作品原來緊湊嚴謹的劇情被越拖延越玄乎,越拖延越離奇,讀者也越來越累。

  這 樣帶來的惡果是讀者的心態疲倦。舊讀者早已長大***不是誇張,《七龍珠》連載十年之久***,而新讀者不知道前面劇情,看著沒頭沒腦。而一旦停載完結,又要冒失 去更多讀者的危險,所以許多優秀作品就在這樣不尷不尬的情況下被一天一天填入了冗長而離奇的劇情。***在這一點上,香港漫畫雜誌學足了師父,一部《龍虎門》 拖了二十年,劇情也由當初的小混混鬥毆發展成世界武林至尊爭霸了***。這無疑對整個市場是不利的。

  3***低齡化和低俗化

  這兩點似乎看似矛 盾,實則不然。日本漫畫界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市場已趨飽和。若要進一步擴大,就只有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讀者。於是劇情越發單薄和直接,成年漫畫變成了供中學 生看,少年漫畫就只好從小學生甚至幼兒那裡搶讀者了。這一點,從少年漫畫中越來越少的漢字和越來越多的假名***相當於拼音***中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

  由於劇情單薄,又要吸引眼球,作品就只好日趨低俗。打鬥漫畫動不動就打得滿身是血,生活漫畫全是些身材發育過好的女生搔首弄姿,大打擦邊球。這也是過分追求利益所帶來的惡果。

  日本動畫業淺談

  動畫,無疑是動漫業中較大的一部分。它的投資大,收益大,附屬產業多。當然,如果,不成功的話,賠錢也多。首先,就介紹一下日本動畫製作流程吧***和我們一般想象的很不相同***!

  作為市場經濟高度發展下的產物,日本動畫的製作目的大多是為了賺錢***廢話***。因此一套良好的製作方法就必不可少。

  日本動畫製作公司一般有兩種,一種叫“企畫公司”,就是籌劃製作,另一種叫“製作公司”,就是實際動手畫。一般是分由兩個公司完成,也有一個公司分兼二職的 情況。一般而言,劇本、日程、分鏡、設定、原畫和監督***導演***由企畫公司完成,而製作公司完成描線、上色、特效、校對、攝影、沖印、編輯和配音等工作。

  日本動畫的監督***導演***一般不像中國的導演那麼操勞***從頭至尾都在盯著***,他除了拍板和協調外,只要全心全意排好第一話和最後一話就可以了,其它細節交給演出***副導演***來解決,而審查、原案、分鏡頭等等都有專人負責,用不著他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