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肥胖的原因及方法

  孩子的身體發育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中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為什麼孩子會肥胖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小兒肥胖是為什麼

  1、遺傳因素

  肥胖兒的父母往往體胖。如果父母都是明顯地超過正常體重,子代中約有2/3出現肥胖,如果雙親中有一人肥胖,子代顯示肥胖者約達40%。

  2、多食

  肥胖病的主要原因為過食,攝入人熱能超過了消耗量,因而剩餘的熱能轉化為脂肪積聚於體內。父母肥胖者的子女常有同樣趨勢,一個家庭的成員往往習慣於取食豐腴趨勢。小兒自幼年時期養成過食習慣,日久即出現肥胖現象。

  3、休息過多

  缺乏適當的活動和體育鍛煉亦為肥胖病的重要因素。在我們觀察的肥胖兒中,過胖的小孩的小孩不喜運動,而絕大多數屬於少動而多食的單純性肥胖病。休息過多,運動太少,以致體重日增,越重越不好動,形成惡性迴圈。

  4、神經精神疾患

  腦炎之後偶見發生肥胖病;下丘腦疾患或額葉切除後也可出現肥胖;有情緒創傷***如親人病死或學習成績低下***或心理異常的小兒有時也可能發生肥胖。

  小兒肥胖的減肥方法:

  1、體育鍛煉

  想要改變小兒肥胖這一狀況,最好就是控制其體重,而讓其體重不怎麼增長的辦法就是運動,但必須要持之以恆,平時不妨讓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跑跑步、打打球。

  2、注意飲食

  家長最好把小兒的早餐和晚餐做好,飲食主要以營養豐富、少油、低熱量為主,除了一日三餐外,孩子還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3、注意小細節

  其實鍛鍊不僅僅侷限於戶外活動,在家裡孩子也可以做很多運動,千萬不要讓他們長時間看電視或者在電腦前面一直呆著,最好讓他們為爸爸媽媽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注意日常的一些可以活動的小細節。

  4、遊戲運動法

  很多遊戲都要讓大家花費體力的,所以我們不妨多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和自己一起玩耍,也可以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5、不要嘲諷孩子

  在控制減體重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老是說孩子的體重,因為長久下來會讓孩子覺得自卑,所以家長首先要樹立好榜樣,從自己做起,最好在吃晚飯以後帶孩子一起去散散步,或者去一些地方進行旅遊等。

  肥胖兒童減肥食譜:

       食譜一:黃瓜拌肉絲

  鮮嫩黃瓜750克,豬瘦肉100克,當歸3克,白糖50克,醋30克,食鹽2克,生薑10克,菜油50克。黃瓜切段,生薑切絲,當歸切片;豬肉用開水燙熟後切絲。在肉絲、黃瓜段里加入糖、醋、鹽、薑絲拌勻;油鍋燒至八成熟,放當歸片,待浸出香味棄用當歸,淋油拌勻即可。

  具有滋陰潤燥、清熱利溼之功效,不僅幫助肥胖兒減肥,亦可紅潤肌膚

  食譜二:乾貝燒冬瓜

  配料:冬瓜500克,水發乾貝50克,蔥段、薑片、精鹽、味精、料酒各適量。製法:冬瓜去皮,洗淨,切長條,用沸水氽後撈出,瀝乾。鍋內放油燒至6成熱時,下蔥段、薑片熗鍋,揀出,放入乾貝煸炒,放湯燒沸,改用小火燒5分鐘,放入冬瓜塊燒熟,改旺火,放精鹽、味精、料酒調味,用溼澱粉勾芡,翻炒均勻,出鍋裝盤。

  功能:利溼清熱,生津降脂。本膳用冬瓜,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1及多種微量元素,能和五臟、滌腸胃、利尿消腫;乾貝,含多種微量元素、蛋白質。故本膳能利溼降脂。

  食譜三:素炒大白菜

  配料:大白菜250克,胡蘿蔔絲10克,植物油、精鹽、味精、薑絲各適量。製法:將大白菜洗淨,切成5釐米方塊,待油鍋燒熱後,放入薑絲略煸炒,隨即把大白菜倒入,旺火炒至半熟,放入胡蘿蔔絲、鹽,再略炒一會兒至熟,加少許味精調和,即可裝盤上桌。

  功能:清熱利膈,減肥化濁。本膳用大白菜,含食物纖維及大量水分,能促進胃腸蠕動;胡蘿蔔,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A等,能下氣和中,合而可利膈降濁。

  食譜四:黃瓜色拉

  1.將葡萄乾洗淨,用溫水泡軟;黃瓜去皮,塗少許鹽、切成小片;2.西紅柿用開水燙下,去皮。去籽,切成小片;3.橘子去皮。去核切碎;4.將葡萄乾、黃瓜、西紅柿、橘子放入盤中,加入蛋黃醬拌勻即成。功能:色澤鮮豔,爽口不膩,味美可口。可以增進寶寶食慾,補充維生素。

  小提示:以上幾款兒童減肥食譜不僅適合一般兒童的口味,而且營養豐富,是為兒童減肥專門設計的哦

  食譜五:冬瓜海帶湯

  冬瓜10克連皮、子切碎,海帶15克切碎,同入鍋,共煮至熟爛,去渣取汁。代茶飲,數次/日。

  主治小兒肥胖症。

  食譜六:芥菜牛肉湯

  牛肉60克切片,用生粉、油、鹽拌勻;大芥菜100克切開梗和葉。煮沸適量清水,先放菜梗煮熟,再放芥菜葉煮沸後,放牛肉煮熟,調味食。功能消食減肥,健脾養胃。

  主治小兒飲食過量型肥胖症:症見肥胖超重,心煩怕熱,不喜運動。

  食譜七:玉米鬚山楂湯

  玉米鬚50克、山楂10克切碎,同入鍋,加水適量煎,去渣取汁。代茶飲,數次/日。

  主治小兒肥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