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作感想的文章

  每個人都會在一生中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生活中的,一個是工作中的。對於工作,你有什麼感想?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如何做好本職工作的心得體會

  每個人都會在一生中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生活中的,一個是工作中的。今天姑且不去談怎樣扮演好生活的角色,只想談一下怎樣在工作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工作。

  以前在大學的時候,老師教導我怎樣學習,一是學以致用,二是快樂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初入職場,我們都是一群菜鳥,在工作的崗位上,我也總結出自己的五個字,便是心態+行動力。

  心態,顧名思義,就是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狄更斯說過,心態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我們在工作中多少會遇到不順利,有可能是自己的經驗不足,把事情搞砸了,捱了批評;有可能是領導交待了一件超出我們能力範圍內的事情,讓我們焦頭爛額。所有這些事情都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在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需要多久的時間來調整,會有多大的情緒波動,會做出什麼樣的行為,是積極的面對想辦法解決問題,還是消極的面對埋怨領導為難你,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所以我們就需要培養自己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不斷調整自己在工作上的糟糕情緒,別說人們不接受你,別說環境不適合你,別說事情太難做,只是我們的心態沒調整好。只有當我們調整好心態,走出了自己給自己上的枷鎖,才會爆發出潛能,化解難題,同時獲得心靈的寧靜和人生的快樂。

  行動力,俗話說的好,心動不如行動,想到不如做到,以後行動不如現在行動。

  當領導把一件工作交給我們的時候,或許這件事情不棘手,可以拖到明天。又或者領導交給我們的工作讓我們心存顧慮,前怕狼後怕虎,這就需要我們具有行動力,具有行動力的人,具備一定的冒險精神,傾向於在不斷嘗試、在"做"的過程中學習和提升,對目標的未知因素沒有畏難情緒,不怕困難和挫折,不拖沓,主動作為,相信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將工作做好,才能在獲得工作的快樂。

  心態和行動力,二者有機結合,缺一不可,好的心態是基礎,而行動則是保證,擁有好的心態讓我們成功了一半,好的行動力則讓我們走向真正的成功。

  二:工作感悟文章

  工作是一個非常平凡的詞彙,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即便“富二代”,坐擁萬貫家財,可以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為了保住遺產,做大做強“蛋糕”,恐怕也要拼命工作,工作是每個人無法繞開的坎,它是人們尋求生存、放飛夢想、釋放價值的舞臺,有的在此找到生命的航標,演繹精彩人生;有的在此拔苗助長,節節攀升,身份顯赫,唯我獨尊;有的在此懷揣夢想,拼命工作,終是黯然失色,搞得丟魂落魄。

  我大學畢業時,被分配到一所縣級中學上課,雖對教師頂禮膜拜,崇拜他像一盞指明燈,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但對於未受專業教育的我,實非我願。特別讓我苦惱的是在三隻講臺上,我那流利的“安普”話,讓學生如墜雲霧,摸不著頭腦,我也搞得臉紅脖子粗,乾著急。無奈之下,為了不貽誤他人,我只得利用課餘時間用方言給學生們再講解當天所學。慢慢的學生們對我的“安普”話逐步習慣,也充分認可我的努力與付出,我也不斷加強普通話的練習,但終究進步不大。普通話講得不標準,讓我在三尺講臺上不能揮灑自如,也嚴重衝擊我當老師的信心,這時期,我就像在茫茫沙海中,是那麼的的渺小,找不到前行方向和動力。

  不會講普通話,要追溯於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那時我才六歲半,學校離我家很遠,要爬山涉水走上近兩小時的路程,下雨或寒冷的天氣通常不用去上學,語文老師是一位小學五年級畢業的年輕代課教師,他不會講普通話,都是用方言進行講課,糟糕的是他不懂拼音,理所當然不能“授人以漁”,學習拼音的“黃金期”就此與我擦肩而過。上初高中時,我以理科見長,綜合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拼音的不足也被“光芒”掩蓋,也就未進行“亡羊補牢”,導致我終究成了“拼盲”,不懂拼音,又怎能說好普通話呢?這種現象歸根結底源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剛起跑就落下距離。還有一件讓我刻骨銘心的事情,初上大學的第一節微機課,老師叫同學們開啟啟動系統,進入“windows”作業系統,我周圍的同學都駕熟就輕的完成了相關操作程式,唯有我在左顧右盼,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個個專業術語對我是那麼抽象,是那麼深奧,離我是那麼的遙遠,這時,老師走到了我的身邊,“讀大學了你還不會開機嗎?”,我的臉頓時像熟透了的桃子,低著頭不敢吱聲。老師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之前我只是在書本上看到電腦,現實生活中從未接觸過,更沒有學習過。受教育的不均等,我類人群在學習知識、吸收營養、蓄存能量過程中就慢了拍,在競爭異常激烈社會中而只能依靠“硬功”立足的“我們”就容易處於劣勢。

  一次機會讓我離開了工作八年的三尺講臺,那是縣委要從“上班族”中海選一部分30歲以下的年輕人到鄉鎮工作,我順利的通過了筆試與求職面試,如願以償的到了鄉鎮工作。在農村長大的我,對農村基本情況、農民需求瞭如指掌,對農民的疾苦也感同身受,這時的我就像脫韁野馬,邁開步子盡情的賓士,猶如蛟龍入海掀起陣陣漣漪。不分晝夜,無論雙休日,還是節假日,我騎著摩托賓士於各村之間,走村入戶瞭解人口數量、土地面積、產業發展、農民經濟收入、群眾生產生活水平等基本情況。在深入充分調研以後,我向鎮黨委、政府提出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化的構想,根據群眾需求及土地氣候條件因地制宜在海拔1300米以上地區發展茶葉基地;在海拔1000—1300米地區發展種桑養蠶;在海拔1000米以下農田區發展菜菜稻;在石山地區種植金銀花,並逐步引入農業深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打造以茶葉、桑蠶為主的農業旅遊休閒觀光基地。我的建議得到了時任書記的首肯,並給以大力支援。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一年光景,以上產業像雨後春筍般運運而生,菜菜稻、金銀花基地各達1500畝以上,茶葉、桑樹幼苗種植面積分別達5000畝和3000畝。農民熱情之高,產業推進之快,著實超乎想象,我似乎看到了該鎮未來的繁華景象。

  世事難料,在換屆選舉時我“名落孫山”,究其因恐怕是沒有“大樹”的庇護,許多人在工作中碌碌無為,仍走上領導崗位,不過,這樣的事情不用太過憂慮,只要“在其位,謀其政”,加強學習,提高履職本領,有一顆“赤子”之心,仍能有所貢獻,也有極少的幸運兒,得到“伯樂”的賞識,才得以展翅飛翔,讓人後怕的是一些奸妄小人自私自利、不學無術、唯利是圖,這種人報復心極強,善於玩弄權術,卻往往會得到庇護,順利走進領導集體的核心,這將是“君子們”的不幸,也是社會之大不幸。一朝天子一朝臣,此後,我就像“失寵”的“孤兒”,政治理想也就成了一簾幽夢,讓我痛心疾首的是嘔心瀝血剛剛建立起來的產業成了“棄兒”,隨時都有可能“夭折”,手中豪無“資源”的我已是無計可施,也只能望洋興嘆,不久我以家庭原因為由申請調動了工作。

  我並不是厭世之人,只想以我的工作經歷揭示社會的偏頗之處,以警世人,讓社會的每個角落充斥著明媚的陽光,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中華巨龍的每個細胞都能發揮應有的功能,讓“中國夢”來得更快、更早些。***作者:秋雨***

  三:工作感悟及心得

  前不久一位兄弟姐妹向我訴苦,說他的工作太辛苦,收入太低,幹起來沒有絲毫的熱情和愉悅。他問我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現狀,找到一份自我滿意的工作。我略加思索後對兄弟姐妹說,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工作當成自我的事業。

  曾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小鎮上,一位路人問三個石匠在做什麼。第一個石匠無可奈何地嘆息說:“我每一天都枯燥無味地搬石頭砌牆。”第二個石匠神色凝重地說:“我的工作很重要,我得把牆壘好,這樣房子才結實牢固,住起來才舒適安全。”第三個石匠則目光炯炯,自豪地說:“我的職責十分重大,這是鎮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將它建成百年的標誌。”十年後,第一個石匠仍在另一個工地上砌牆;第二個石匠卻坐在辦公室裡畫著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石匠則穿梭於全國各大城市,他成了國內有名的建築商。

  世界首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先生說:“如果只把工作當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將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麼即使是從事你最鍾愛的工作,你依然無法持久地持續對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當作一項事業來看待,狀況就會完全不一樣。”生活中,咱們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自我的工作太簡單,太平凡,太沒有前途,終日憤憤不平,得過且過。殊不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人連最簡單的事情都幹不好,又如何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呢?

  如果把工作當成一種謀生的手段,甚至看不起自我的工作,就會感到艱辛、枯燥、乏味。如果將工作當成自我的事業,一個人就會因此而迸發出無盡的熱情與活力,自我的潛能也會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在自我不懈的發奮下,業績不斷攀升,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會收穫不小的成就感。繼而信心越來越足,不斷超越自我,追求完美,又會取得更大的突破,自我的職業愉悅感也隨之提升。這時工作對自我來說不是一種苦悶,而是一種愉悅。

  出路在哪裡?出路在於思路!

  其實,沒有錢、沒有經驗、沒有閱歷、沒有社會關聯,這些都不可怕。沒有錢,能夠透過辛勤勞動去賺;沒有經驗,能夠透過實踐操作去歸納;沒有閱歷,能夠一步一步去積累;沒有社會關聯,能夠一點一點去編織。但是,沒有夢想、沒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讓人感到恐懼,很想逃避!

  人務必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無論你多麼意氣風發,無論你是多麼足智多謀,無論你花費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就會過得很茫然,漸漸就喪失了鬥志,忘卻了最初的夢想,就會走上彎路甚至不歸路,枉費了自我的聰明才智,誤了自我的青春年華。

  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沒有比漫無目的地徘徊更令人無法忍受的了。"畢業後這5年裡的迷茫,會造成16年後的恐慌,20年後的掙扎,甚至一輩子的平庸。如果不能在畢業這5年儘快衝出困惑、走出迷霧,咱們實在是無顏應對16年後、20年後的自我。畢業這5年裡,咱們既有很多的不確定,也有很多的可能性。

  畢業這5年裡,咱們既有很多的待定,也有很多的決定。

  迷茫與困惑誰都會經歷,恐懼與逃避誰都以前有過,但不好把迷茫與困惑當作能夠自我放下、甘於平庸的藉口,更不好成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性命需要自我去承擔,命運更需要自我去把握。在畢業這5年裡,越早找到方向,越早走出困惑,就越容易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創造精彩。無頭蒼蠅找不到方向,才會四處碰壁;一個人找不到出路,才會迷茫、恐懼。

  生活中,應對困境,咱們常常會有走投無路的感覺。不好氣餒,堅持下去,要堅信年輕的人生沒有絕路,困境在前方,期望在拐角。只要咱們有了正確的思路,就必須能少走彎路,找到出路!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不少剛剛畢業的年輕人,總是奢望立刻就能找到自我理想中的工作。然而,很多好工作是無法等來的,你務必選取一份工作作為歷練。職業旅程中的第一份工作,無疑是踏入社會這所大學的起點。也許你找了一份差強人意的工作,那麼從那裡出發,好好地沉澱自我,從這份工作中汲取到有價值的營養,厚積薄發。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出發,就有期望到達終點。

  起點能夠相同,但是選取了不一樣的拐點,終點就會大大不一樣!

  畢業這幾年,咱們的生活、感情、職業等都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未來也充滿了各種可能。這個時候,務必學習並領悟選取,懂得放下,給自我一個明確的定位,使自我穩定下來。如果你不主動定位,就會被別人和社會"定型"!

  能夠這麼說:一個人在畢業這5年培養起來的行為習慣,將決定他生命的高度。咱們能否成功,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自我對自我的評價,這就是定位。你給自我定位是什麼,你就是什麼。

  人的命,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有夢就"會紅",愛拼才會贏。只要不把自我束縛在心靈的牢籠裡,誰也束縛不了你去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