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吃什麼藥有用

  頸椎病並不能通過藥物徹底的改變導致症狀的病因,但是可以通過服用某些藥物或者外用某些藥物可以改善其症狀從而緩解患者的痛苦。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患頸椎病的時候吃什麼藥有用,供大家參考。

  頸椎病治療五類藥物

  一、消炎鎮痛類藥物有:

  布洛芬***芬必得***、雙氯芬酸鈉***英太青***、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劑型為片劑或膠囊劑。

  消炎鎮痛類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止痛,廣泛應用於頸型頸椎病引起的頸肩背部疼痛、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的頸部疼痛以及上肢放射痛、椎動脈型頸椎病引起的頭痛等。

  二、營養神經藥物:

  維生素B1、維生素B12、谷維素等。神經營養藥對神經損傷有一定恢復作用,常應用於神經根型、交感型以及脊髓型頸椎病有神經損傷者。對於神經受壓迫與刺激,出現神經根充血、水腫等炎性表現,有上肢麻木等感覺導常、放射痛等症狀者尤為適應。

  三、改善腦部供血、治療頭暈的藥物:

  常用的口服藥有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尼莫地平片、維腦路通片等;靜脈滴注的藥物有川芎嗪針劑、丹蔘注射液、血栓通針、銀杏達莫針等。

  此類藥物的作用主要是擴張血管***椎動脈***、改善腦部供血,從而起到治療眩暈的目的,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有很好的療效。其中的中成藥複方針劑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其他型別頸椎病引起的疼痛也有明顯的效果。

  四、口服活血化瘀類藥物有:

  頸復康顆粒、複方丹蔘片、活血止痛膠囊、三七傷藥片、雲南白藥膠囊等。此類藥物大多為中成藥製劑,雖然藥名和成分不同,但功用大致相同,對頸椎病的治療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五、患處塗抹、外敷的藥物有:

  雙氯芬酸鈉軟膏***扶他林軟膏***、青鵬軟膏等、麝香壯骨膏、傷溼止痛膏、通絡祛痛膏、雲南白藥膏等膏藥。

  頸椎病的病因

  1.頸椎的退行性變

  頸椎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間盤的退變尤為重要,是頸椎諸結構退變的首發因素,並由此演變出一系列頸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變。①椎間盤變性;②韌帶-椎間盤間隙的出現與血腫形成;③椎體邊緣骨刺形成;④頸椎其他部位的退變;⑤椎管矢狀徑及容積減小。

  2.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

  近年來已明確頸椎管內徑,尤其是矢狀徑,不僅對頸椎病的發生與發展,而且與頸椎病的診斷、治療、手術方法選擇以及預後判定均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有些人頸椎退變嚴重,骨贅增生明顯,但並不發病,其主要原因是頸椎管矢狀徑較寬,椎管內有較大的代償間隙。而有些患者頸椎退變並不十分嚴重,但症狀出現早而且比較嚴重。

  3.慢性勞損

  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範圍最大限度或區域性所能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活動。因其有別於明顯的外傷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視,但其對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預後等都有著直接關係,此種勞損的產生與起因主要來自以下三種情況:

  ***1***不良的睡眠體位不良的睡眠體位因其持續時間長及在大腦處於休息狀態下不能及時調整,則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

  ***2***不當的工作姿勢大量統計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處於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包括家務勞動者、刺繡女工、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者、儀表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等。

  ***3***不適當的體育鍛煉正常的體育鍛煉有助於健康,但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或運動,如以頭頸部為負重支撐點的人體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頸椎的負荷,尤其在缺乏正確指導的情況下。

  4.頸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對正常人頸椎進行健康檢查或作對比研究性攝片時,常發現頸椎段可有各種異常所見,其中骨骼明顯畸形約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