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標本溶血的原因

  由於種種原因引起的血液標本溶血更加不可忽視。因為血清與紅細胞中很多物質含量不同,溶血後這些物質就釋放到血清中而直接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今天小編整理了導致,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注射器和容器不幹燥,不清潔。

  2、壓脈帶捆紮時間過長,淤血過久,為避免淤血,壓脈帶壓迫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十秒。

  3、穿刺不順利損傷組織過多。

  4、抽血速度過快針尖在靜脈中探來探去。

  5、血液注入容器中時未取下針頭,或用力推出產生大量氣泡。

  6、在有血腫的地方採集血樣。

  7、滲透壓的改變。

  8、抽血消毒時酒精未乾就進行抽血。

  9、注射器與針頭連線不好。

  10、病人自身有溶血性疾病。

  真空靜脈採血標本溶血的預防措施

  1、 使用國際標準真空採血管 使用合格的真空採血管,避免用負壓過大、吸力過猛的特製真空採血管,以減少溶血機會。在採集血標本時,雙向採血針尾部插入採血管後稍傾斜採血管,使其尾部針面貼近採血管的側壁,血液沿管壁緩慢流下,避免紅細胞直接撞擊造成破裂。

  2、 採血技巧 靜脈穿刺困難的患者,採血時止血帶不要結紮時間過長,操作時見負壓管內有回血可放鬆止血帶,同時有節奏地推壓抽血部位的上方,使靜脈暫時充盈,增加血流量,充分發揮負壓作用,使血流加快,增加抽血速度,防止溶血。穿刺時發現泡沫可稍微變換針頭的角度位置,使泡沫消失,如確實抽不出標準的血標本,可將帶泡沫的血標本立即送檢,而不要使其乾燥。

  3、 區域性熱敷 熱敷穿刺部位可使區域性組織溫度升高,改善血液迴圈,血管擴張充盈,提高採血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

  4、 採血順序 建議採血順序:先抽促凝的管,再抽帶有其他特殊抗凝劑的管。如1人操作時最好先抽血清管,最後抽血沉、凝血項等帶有特殊抗凝劑的管,以便搖動。如2人操作,可先抽抗凝管,其中1人將抗凝劑均勻搖動。在搖動抗凝劑時應避免上下暴力振動引起溶血。最好的方法是:將抗凝管放在2個手掌中來回滾動,可有效地防止溶血。拔針的最好時機是: 最後一管血應在採血量還差0.3~0.5 ml時鬆止血帶拔針,待軟管內的血液全部流入試管後拔除管塞穿刺針,用幹棉球壓迫穿刺點5 min左右。採血後標本應立即送檢,不要放置時間過久,也不要放在冰箱內儲存。

  5、 抽血注意事項 採血時選擇與患者年齡、體質相適宜和配套的採血針及採血管,止血帶使用時間不宜超過2 min。囑咐患者抽血前不要食用牛奶、油膩食物等,抽血前禁食12 h。

  通過總結溶血原因,及時採取預防措施,溶血率從2%下降到0.2%,保障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患者的診斷提供了可靠的資訊,使患者得到了及時治療和搶救。

  溶血現象

  溶血現象:紅細胞破裂,使血紅蛋白從細胞內逸出的現象。在體外,低滲溶液、機械性強力振盪、突然低溫冷凍***-20℃~—25℃***或突然化凍、過酸或過鹼,以及酒精、乙醚、皁鹼、膽鹼鹽等均可引起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