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什麼原因

  胃下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這個問題對於我們的生活還是有著不小的影響的,為了遠離這個胃下垂,我們應該做好防護措施。那麼,?怎麼察覺胃下垂?胃下垂怎麼自我調理?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

  ***一***胃下垂髮病原因

  正常腹腔內臟位置的固定主要靠3個因素:

  1.橫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動力。

  2.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層厚度的作用。

  3.鄰近臟器或某些相關韌帶的固定作用。

  凡能影響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動力降低,腹腔壓力降低,腹肌收縮力減弱,胃膈韌帶、胃肝韌帶、胃脾韌帶、胃結腸韌帶過於鬆弛等,均可導致下垂。

  ***二***胃下垂髮病機制

  由於胃下垂病因及原發性疾病和體質的不同,其肌力低下的程度、韌帶鬆弛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差異,其下垂程度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如無力型者往往伴全身臟器下垂,其懸吊、固定臟器的組織韌帶全部為低張力。而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臥少動者,往往是腹肌張力下降,膈肌懸吊力不足和胃肝韌帶鬆弛為主,常不合並全身臟器下垂。

  怎麼察覺胃下垂

  腸胃疾病相似的症狀很多,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噯氣、返酸,甚至噁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複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還有胃粘膜脫垂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

  常見的胃下垂疾病的症狀表現有:

  1、腹脹及上腹不適。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2、腹痛。多為持續性隱痛。常於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後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3、噁心、嘔吐。 常於飯後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這是因為1次進入較大量食物 ,加重了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致疼痛,隨之出現噁心、嘔吐。

  4、便祕。便祕多為頑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於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通過緩慢。

  5、神經精神症狀。由於胃下垂的多種症狀長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產生失眠、頭痛 、頭昏、遲鈍、憂鬱等神經精神症狀。還可有低血壓、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 等表現。

  6、體檢可見瘦長體型。上腹部壓痛點因立臥位變動而不固定,有時用衝擊觸診法,或患者急速變換體位時,可聽到臍下振水聲。上腹部易捫到主動脈搏動,常同時伴有肝下垂、腎下垂及結腸下垂的體徵。

  胃下垂自我調理

  1.減少刺激: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姜、過量酒精、咖啡、可樂及濃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燒心症狀加重,影響病情改善,故而這些食物應儘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

  2.食物細軟:平時所吃的食物應細軟、清淡、易消化。若食物乾硬或質地偏硬,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蠶豆等,進入胃內不易消化,還可能損傷胃粘膜而促進胃炎發生率增高。

  3.細嚼慢嚥: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蠕動緩慢,如果狼吞虎嚥那吃下去的食物就會堆在胃中。另外,口腔對食物的咀嚼過程還會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動,增強胃壁張力。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對緩慢些,細嚼慢嚥以利於消化吸收及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4.少食多餐:由於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於胃面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以增加,每日4—6餐為合適。進餐的類別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經濟條件較好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幾塊餅乾作為正餐的補充。

  5.調整心態:許多疾病的防治都與我們的精神狀態密切相關,胃下垂患者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避免精神緊張或壓抑。

  6.加強鍛鍊:胃下垂患者應該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不但能夠增強肌體的力量,還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當然,胃下垂患者的運動不可過劇,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適當調整運動強度。腹肌運動是胃下垂患者運動的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