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打嗝在胃腸病證中較為常見,亦可在心腦病證、肝膽病證、腎膀胱病證中出現,但預後不良。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打嗝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打嗝的原因

  一、飲食不節

  進食太快太飽,過食生冷,過服寒涼藥物,致寒氣蘊蓄於胃,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並可循手太陰之脈上動於膈,使膈間氣機不利,氣逆上衝於喉,發生呃逆。如《丹溪心法•咳逆》曰:“咳逆為病,古謂之噦,近謂之呃,乃胃寒所生,寒氣自逆而呃上。”若過食辛熱煎炒,醇酒厚味,或過用溫補之劑,致燥熱內生,腑氣不行,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動膈,也可發為呃逆。如《景嶽全書•呃逆》曰:“皆其胃中有火,所以上衝為呃。”

  二、情志不遂

  惱怒傷肝,氣機不利,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動膈;或肝鬱克脾,或憂思傷脾,脾失健運,滋生痰濁,或素有痰飲內停,復因惱怒氣逆,胃氣上逆挾痰動膈,皆可發為呃逆。正如《古今醫統大全•咳逆》所說:“凡有忍氣鬱結積怒之人,並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證。”

  三、正氣虧虛

  素體不足,年高體弱,或大病久病,正氣未復,或吐下太過,虛損誤攻等,均可損傷中氣,使脾胃虛弱;胃失和降;或胃陰不足,不得潤降,致胃氣上逆動膈,而發生呃逆。若病深及腎,腎失攝納,衝氣上乘,挾胃氣上逆動膈,也可導致呃逆。如《證治匯補•呃逆》提出:“傷寒及滯下後,老人、虛人、婦人產後,多有呃症者,皆病深之候也。”

  打嗝怎麼辦

  1、用力拉舌頭。這樣能刺激迷走神經,這種神經能將大腦的訊號傳送給胃部,並告訴胃部何時需要排空。刺激迷走神經能鼓勵身體更快地消化食物,緩解胃部和膈肌所承受的壓力,從而減少打嗝。

  2、喝杯冷水。這是分散注意力的一種做法,冷水會讓胃部稍微收縮一點,推出多餘的空氣。

  3、屏住呼吸。這樣能迫使膈肌變平和伸長,對膈肌進行拉伸,有助於它放鬆,從而止住痙攣。

  4、揉耳垂。迷走神經與耳垂相連。揉搓耳垂能刺激這種神經,減輕膈肌的壓力。

  5、用紙袋套住嘴呼吸。用一個紙袋套住嘴反覆呼吸10次,這樣能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這樣能鎮靜神經,有助於膈肌放鬆。

  6、舌頭下面含點蜂蜜。這是因為,嘴裡突然出現甜味,能刺激迷走神經,“哄騙”大腦排空胃部,減輕膈肌的壓力。

  7、嚼片檸檬。檸檬中特有的酸苦味能刺激迷走神經和食道黏膜,從而放鬆膈肌。喝點醋也同樣奏效。

  打嗝的預防

  一、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若是因為原發疾病導致的呃逆,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二、飲食有節

  呃逆的主要病機在胃氣上逆,飲食有節,防止脾胃的繼續損傷,對呃逆患者有重要意義。呃逆患者應糾正不良飲食嗜好,三餐定時定量,忌食生冷、辛辣、煎炸、肥甘厚味和酒類等食品,避免飢飽無度。

  三、起居有常

  呃逆患者應注意休息,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在床上讀書看電視等,睡前保持心情平和;按時睡覺,不宜太晚,次日晨應準時起床;居處光線、溫度適宜,無刺激性聲音。

  四、調暢情志

  情志不調可加重或誘發呃逆,呃逆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不要生氣及抑鬱,避免壓力過大和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