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寶寶發燒是什麼原因

  秋季天氣變化多端,小寶寶身體嬌弱容易患病,尤其是感冒發燒等疾病。那麼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寶寶體溫多少度是發燒嗎?寶寶發燒是什麼原因?寶寶發燒了怎麼辦呢?下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

  秋季寶寶發燒的6大原因

  ➀ 感冒

  秋季寶寶容易感冒,不論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細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

  症狀不一,發燒、食慾下降、腸胃不適、拉肚子、耳鼻喉等問題都有。

  醫師會給予“症狀治療”藥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癒。

  但若照顧不當,併發中耳炎、腦炎、腦膜炎等,就會有高燒39℃以上的危險。

  ➁ 耳鼻喉發炎

  秋季乾燥,寶寶容易上火,耳鼻喉的問題通常會有發炎現象,所以會有紅腫的產生,是一種病毒感染。

  症狀多變,常見的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紅腫***寶寶通常不願意進食***等。

  醫師會給予“症狀治療”藥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癒。

  該疾病容易併發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會有高燒39℃以上的危險。

  ➂ 腦炎、腦膜炎

  6個月至3歲的寶寶是該病好發年齡。

  最典型也最受威協的症狀就是容易高燒至39℃以上。而且伴隨精神倦怠、眼神呆滯、食慾欠佳,甚至有抽筋現象出現。

  儘快就醫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檢查方法是抽脊髓。***由專業人士進行,是安全的醫療行為,家長不必擔心。***

  腦炎住院的患者通常給予降腦壓以及抗病毒的藥物。腦膜炎住院的患者則需要以抗生素來治療,約需要2~3周才能痊癒。

  因為會有侵害性的合併症,如聽力、視力變差;智慧不足;神經功能障礙***腦麻痺***,甚至死亡,所以危險性極高。

  ➃ 穿太多、發牙熱、夏季熱

  這類原因所引起的發燒通常是短暫而無危險,但確是許多家長容易疏忽的。

  只要寶寶活動力和精神狀況均佳,食慾也不錯,寶寶身體有發熱現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內溫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現況,通常就不會再有過熱的問題了。

  ➄ 打預防針

  因施打疫苗而有輕微發燒的寶寶很多,但會引起較明顯發燒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的疫苗後。

  若有身體不適或感冒則不適合帶寶寶去打疫苗,以免症狀混淆。

  72小時內是注射預防針發燒的觀察期,超過就不是因為疫苗而引起的發燒了,家長要另外做判斷。

  ➅ 尿道感染

  1歲以下男女寶寶是好發年齡。女寶寶通常是大便、尿片汙染;男寶寶則是膀胱輸尿管迴流所致。

  除了容易發燒至38.5℃以上外,外觀不易察覺。

  因屬細菌感染,所以就醫通常給予抗生素的藥物治療,大約需要2周才可痊癒。

  可能的合併症是腎功能受損和腎化膿。

  寶寶發燒要怎樣處理

  1、寶寶的正常體溫是36.5度和37.5度之間,如果覺得寶寶發燒了,首先要趕緊給寶寶量體溫。

  2、寶寶發燒時很容易哭鬧,使用安撫奶嘴的溫度計是測量寶寶體溫最簡便的方法,也是寶貝最舒服的方法。把安撫奶嘴放入寶寶嘴裡,大約3分鐘,讓溫度計變暖。按下開關按鈕開啟溫度計,讓安撫奶嘴一直留在寶寶嘴裡,直至發出提示音,此時螢幕上顯示的就是寶寶的體溫。

  3、如果寶寶之前剛喝了熱飲或冷飲,安撫奶嘴溫度計可能就會不準確,這時候,可以結合數字溫度計測溫。

  4、根據寶寶的狀態,也可選擇使用直腸式測溫法,更加精確。開啟溫度計,用水溶性漿潤滑溫度計尖端,用一隻手分開寶寶的臀部。用另一隻手輕輕地將溫度計的尖端滑入直腸不超過12毫米的地方,溫度計發出提示音表示插入到位。然後取出溫度計,讀取度數就可以了

  5、遇到寶寶體溫偏高,媽媽先做一下客觀的評估,如小寶寶是不是剛洗完熱水澡?或是天氣太熱、穿太多?室內通風不良等等,可以先脫下寶寶的外衣,並且開啟門窗,保持通風。

  6、一般情況下,如果寶寶的體溫不超過38.5度,不建議吃退燒藥,可以多給寶寶喂水,增加寶寶的尿量,促進寶寶體內毒素的排出。

  7、用溫水毛巾擦拭全身也是一種很好的降溫方法,適合所有發燒的寶寶。每次擦拭的時間要在10分鐘以上。擦拭的重點部位在面板皺褶的地方,比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處等。

  8、如果寶寶體溫長時間超過38.5度,就一定要立刻送到醫院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寶寶發燒能吃退燒藥嗎

  寶寶發燒不超過38.5℃,建議只用物理降溫,但如超過38.5℃或孩子有驚厥史,要及時用退燒藥。最好選用對乙醯氨基酚***百服寧、泰諾林***、布洛芬***美林***這兩款。

  這兩類退燒藥雖屬兩種不同型別,但作用都是解熱鎮痛。服用時,需注意兩者劑型的差別:

  對乙醯氨基酚類:百服寧、泰諾林等有滴劑、口服液、咀嚼片三種劑型。

  洛芬類:美林,有滴劑和口服液兩種劑型。

  1歲之前的嬰兒,最好用滴劑,因為滴劑藥物濃度小、刺激性小。

  在滴劑的用量上則要按體重選擇。

  一般6~11個月的嬰兒,對應體重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燒藥。

  12~23個月的嬰兒,體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2歲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燒藥。

  再大一點的孩子可用片劑,這種像餅乾一樣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會拒絕服用。

  此外,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退燒藥,對寶寶刺激性和副反應較大,不建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