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該怎樣讀書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把書讀好的經驗,希望大家在學習的路上越來越好。

  一、關於大學生讀書

  ***一***讀書的個人經驗很難複製

  有些時候讀書的經驗是很難複製的,尤其是我這個人你們聽完了以後就知道了,但是裡面有一些東西可能會有一些啟發,你們能感覺為什麼大家跟我讀書不一樣?跟我們聽到的其他老師也不一樣嗎?你們至少有一個參照的座標。

  ***二***讀書就像每天喝水和呼吸空氣

  第二,讀書實際上是一種很重要的實踐活動,它就像你呼吸空氣一樣。

  我的學生問我,你對讀書是什麼感覺?我說讀書基於我來說就是我們每天喝的水,呼吸的空氣。講水和空氣的時候就知道它一定是隨時隨刻、日復一日的。因為任何個人都沒有辦法把空氣在今天都吸完,我後面就不呼吸了,那做不到,那要死去。同樣你喝水也是這樣的,你不能一天把十天的水都喝完了,他就是慢慢的。

  讀書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這種實踐活動不是靠堅持,但凡做任何事情只要靠堅持、靠努力就一定會很低,很淺,跟你生命沒什麼關係,有種外在的東西在推動你,他不是靠堅持靠努力,而是自己的喜歡,你就是認為他就是對我生命當中有意義的,它是這樣一種實踐活動。

  二、大學生為什麼要讀書

  限定如何讀書之前,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實際上你是迷失掉的,你在家裡每天看部落格也在認字,你可以看莫名其妙的東西,什麼都可以去看。但那些不是一種生活方式,跟我們講的讀書是有區別的。為什麼讀書?我想你們是特別幸運的一代,比較我們這一代人幸運的多,因為你們時代是一個大時代。

  ***一***瞭解並研究當今世界和人類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第一個就是你們所面臨的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今天所熟知的世界是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以來建立起來的世界,17世紀中葉以後建立起來的世界。

  這個世界主要給我們提供的是什麼是主權概念?我們有了主權國家、民主國家、民主制度的概念,有了法律制度的概念等等這樣的一些制度概念,同時我們有一整套的制度安排,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了基本的世界觀,我們在這個世界知道什麼樣是好的?什麼樣是不好的?什麼樣是有問題的?什麼樣是不靠譜的?

  我們大概學會根據這一整套世界觀制度安排和它相關的理念,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你們所遇到的世界,或者說我們今天遇到的世界,我相信在座的人不是很清楚另外一個世界的出現,就是全球化世界的到來,你們知道這個概念,但你們並不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概念?這個概念非常複雜。

  諸位想一想環境汙染的問題,全球升溫的問題,哪個國家他說我憑自己一己之力能夠解決,解決不了。你說能不能通過民主制度大家來投票表決的方式來解決?也做不到,通過法律制度的安排它也做不到,因為世界沒有這樣的法律。恐怖主義的問題能解決嗎?也解決不了,任何一個國家也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人口不斷的增多,已經超過70億。2020年達到80億。這個問題是哪個主權國家能解決的嗎?也解決不了。人口結構的變化,男性越來越多,女性越來越少,找不到的太太的男性越來越多。你不知道,他不是一個主權國家能解決的,如果一個民主制度的安排,你只能發現它很可能一妻多夫制,然後就是同性戀越來越多這種情況,這當然不是一個主權的國家能解決的。

  更大的問題是這個世界他是一個風險的世界,這個風險的世界我們今天講全球化時代的風險和我們現代性的邏輯角度分析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在現代性的邏輯講風險,這個風險可以通過專家對因果的分析研究探究而能夠加以收服的。

  比如說在15年前,哪怕就在這個講臺上,你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當著你們的面踢死一隻可愛的貓,15年前你們會怎麼樣?我當然能夠作出判斷,左邊一半說鄧先生沒有人道,把貓都踢死了,右邊這一半說踢的好,因為這隻貓儘管很可愛但是他在我們這麼美麗的報告廳裡胡作非為,如此而已。但是今天如果我們就是在你們面前踢死一隻貓,你們會發現我可能回不到復旦,甚至回不到家裡,明天我會被當成貓一樣踢死。你會發現它是有因果的。但是在因果之間增加了無數的力量,於是乎它的結果是不可測的。你沒辦法知道他的後果是什麼,你想象不到。

  所以在這樣的世界裡面,我們把它叫做第二現代性世界,或者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我們把它叫做第一現代性世界。

  這兩個共存的世界他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是說第一現代性世界的世界觀、制度安排他的理念都沒有辦法去支撐第二現代性世界。而第二現代性世界跟第一現代性世界的混雜便成了一個很深沉的、無序的一個世界。是一個沒有嶄新的世界觀的世界。

  這個背景對於你們這一代學生來講當然包括我們在內,加上活著的人在內,一個最重要的契機是什麼?機會是什麼?是我們有可能為未來的沒有世界觀的世界提供我們的世界觀,因為在第一現代性世界裡面我們很遺憾我們沒有貢獻我們的世界觀也好,在制度安排也好,或者理念也好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至少在那整套話語體系裡面是沒有我們的影子的,我們經常被認為是邊緣國家。我希望我們能夠在第二現代性世界為他的發展,他的程序,乃至於它的性質確定我們中國的知識。

  中國讀書人能夠貢獻自己的責任,這是第一個背景。背景當中的第一點。

  ***二***加深對當代中國的深度研究

  第二個背景就是中國在自身的這三十年的發展,我們有一個非常成功的經濟故事,伴隨著這個經濟故事而來的是我們成功的法律故事、政治故事、社會故事。沒有理念的轉換,沒有法律理念的轉換,社會理念的轉化,這樣的經濟成功是不可能有。

  我們今天所有的市場經濟當中都是這樣的活動。所以當年被判的無數人,數十萬幾百萬的投機倒把犯罪分子,實際上他們是今天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經濟的先驅者,我們今天就這麼一個理念的轉換我們沒有辦法去同情他們、懷念他們,他們家庭破碎他們自己的一輩子成了被人看不起等等付出這些代價沒有人關心過的,但是我們今天卻在享受他們作出的努力。這個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什麼?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今天中國這三十年成功的故事,直到今天為止我可以告訴你們,中國沒有一個學者,至今為止能夠對這個成功的故事,做一個很能夠說服人的解釋。這麼一個理論沒有,無論是政治、經濟、法律、社會都沒有。一個跟我們生命息息相關,跟你們生命息息相關的成功的故事,我們卻沒有辦法把它說清楚,當人們問你為什麼成功了?你怎麼就成功了,你自己說服不了,而且很多人自己寫的東西他自己都不相信的,你不要去相信教授們,那些東西以為講的是真的,他自己都不相信的。

  因為其實這就是我們讀書的第二個背景如何真正的加深對中國的深度的研究。中國在這十幾年當中的發展,乃至於前三十年的觀念在跟前三十年的的關聯。都有著非常緊密的勾連,這背後有很深層的制度會改變,需要你們也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探索,去把它發展出來。

  如果一個人讀書讀到最後連自己的成功故事跟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東西都說不清楚,你說他讀幹什麼?娛樂那就是娛樂,娛樂就是有多種方式的了,把讀書作為娛樂方式的那一定不是我講的讀書,你可以去跳舞、唱歌無所謂,愛幹什麼幹什麼都行。這是第二個背景。

  ***三***順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轉型的時代,建構中國的知識體系

  第三個背景就是社會科學在中國這三十年的發展。這三十的發展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

  1、中國30年來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剛才主持人講我是西學東譯的重要人物,這個一點都不假。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要知道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高校恢復之前,中國的教育實際上是停滯的,你看不到西方的書,像我是小學都沒有畢業,不像你們在座的都已經是大學生了,我沒有學歷的,我碩士生也不是,博士生也不是,博士後更不是。我沒有當過一天的助教,我也沒當過一天講師,也沒有當過一天副教授,但是我是同一天當的教授博導,而且他們求我當我不要當,覺得沒什麼意思,當教授博導跟我讀書有什麼區別?沒什麼區別。但是後來沒辦法,是我的好朋友硬求我的,是一個大學的黨委書記。他們說這是特批的,現在都是有歷史證明的。我的檔案材料裡面沒有一個是我的簽字,沒有一個表格是我寫的,就都沒申請給我。沒想過當教授也沒想過當博導,一不小心就混上了。

  就在那個時代,中國人文社會學經濟的第一個階段就是我們講叫“引進”的階段,大量的先進西方知識,一直到92年、93年以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進入到第二個階段。用我的話就是基本上是一個用西方的理論,用西方的分析框架,帶著工具來對中國的問題進行分析。這麼一個階段,而在這個階段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中國的經濟學界,晚一點就是中國的政治學界、社會學界、法學界都開始鋪天蓋的出現。

  第三個階段就是國際接軌,就是你們現在的階段,你們都知道國際接軌,恨不得老師每天上課都講英文,誰能夠講英文誰的水平高,誰能夠用德文、英文在西方雜誌發表文章你就水平高?就不得了?你從哈佛、耶魯回來,從柏林大學回來你就厲害?不要相信這些,你們不用相信,我太瞭解他們這批人了。一點都沒有什麼。這是真的,你不要以為哈佛就是特別牛,不是這樣。中國的學者如果是搞理工科我不說他是硬標準。搞人文社會科學的只要在西方讀一個博士回來一定問他,或者你不要問你看他的博士論文有沒有拿到中文發表?為什麼要讓他用中文發表?中文發表你就能看到他到底是什麼水平,他用的材料是誰的?他研究的思想觀點是誰的?我們就可以搞的很清楚了。不要以為用英文寫的論文水平就很高。中國人文社會經濟第三階段就是國際接軌,我很不贊同國際接軌。你們要聽清楚了,我不贊成這樣一種方式的國際接軌。

  2、後果:不知不覺把西方的知識生產方式、體制和思想變成了中國人思想的審判標準

  這三個階段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是我們並不意識到,在這三十年當中我們漸漸的不知不覺地、毫無批判地把西方的知識生產製度的方式、生產體制,把它們的思想逐漸便成了我們思想的判決。他們審判我們,他們成了標準,我們做的好壞是要他們的承認。我講一箇中國農村的故事你懂嗎?你根本不懂。

  中國人的關係,每一個個體他並不是獨立的、有自主性的,他是獲得對方承認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我們經常聽見你們也會跟好朋友這麼說,他說我是就算了,你可不能說我。在家裡你也會聽到這樣的說法。爸爸說了他說我不行就算了,你是我太太,你我們怎麼說我不行,你要說我不行我不就徹底完蛋了嗎?面子都沒了。孩子也不能說父親也不能說母親,都不能說。

  儘管是同一個詞,他的含義是不一樣的。但是卻成了我們的感覺,審查我們做的好壞的標準,最糟糕的是他成了我們思想的前提。我們會莫名其妙的把他的結論,拿來作為我們看待中國問題的前提,這是很荒唐的。西方的理論,西方的思想,解釋西方的故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在中國的時候,會遇到特別多的麻煩。

  在西方人的社會領域他們非常喜歡研究制度。這種研究制度的方式他是非常有道理的。原因這樣的一種分析框架裡有道理,適合西方的宗教以及他們對制度的看法,以及他們制度當中的神性都是有關聯。

  你看中國人,經濟學界、法學界他也來研究制度,講中國的制度,事情就發生了,法律學家研究中國的法律三十年,中國的改革,你看中國的法律做了多大的貢獻?中國的經濟的成功恰恰是在沒有法律甚至在破壞原有法律的基礎上實現的。你怎麼做這種制度分析?

  西方人說禁,公共場所不能抽菸大家都不抽菸了。你說你不要去研究每個人的行為,你也不需要研究每個人的態度,你只要研究這個制度就行了,義大利不能抽菸,美國不能抽,德國都不能抽,你可以作出判斷99.9%的人不會去犯規的。但是在中國你以為上海、北京早就有了禁菸令,你以為在工廠裡面就沒有人抽菸?錯了。

  所以你在中國不能只研究制度,同時要去研究中國們文化當中是什麼樣的因素致使人們產生這樣的態度。到底這個背後是一個什麼樣的哲學,所以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但是如果我們拿西方的理論來套用的話,我們會犯很多的錯誤。這就是我在三年前專門提出來的,中國人社會科學知識面臨到了一個知識轉型的時代。所謂的知識轉型的時代就是我們要確立知識自己的自主性,我們要建構我們自己的知識,我們要建構我們自己的理論,用我們的理論,用我們的分析框架來解釋中國的故事。使西方人看不到的東西,過去中國人沒有看的東西,把他揭示出來。

  你們正是在這三個背景構成你們現在為什麼要讀書的大時代。是你們可以大展身手,當然你不一定為了這個東西。你怎麼做了以後,你知道這樣的一個背景他會潛意識支配和影響你作出的研究會有很高的意義,因為你做的研究不在是你讀書的結果,不在是為了你的個人,也是為了你的同類,那就不僅是為了中國人,為了世界人,經過未來的發展會更好,因為我們知道第一現代性的世界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是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是一個平面化、庸俗化的世界,有很多很多的問題。不要看他很發達,發達不一定幸福,發達不一定高貴,第一現代性世界裡面毫無高貴可言,沒有尊貴,你聽不見你看不見,大家都是平面的,網上一樣隨便一點都是一樣的。好象是平等實際上是不平等的。這是一個大的背景。這個是很重要的。

  三、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讀書

  把握住四個的方面的要領

  ***一***知識的鐵律:知識具有有限性,因此讀書應該帶有批判和反思

  第一個知識的鐵律。知識的鐵律是什麼?是我們講知識最大的內在的特性。就是它的侷限性,有限性。知識這種內在的特定性告訴我們背後隱含著我們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限的,沒有一個無限的理性的人存在。

  啟蒙時代,第一現代性世界告訴我們的是人的一些無限,至少有一大派是這麼主張的,比如說你們知道的“儒說”。他就認為你要創造一個新世界非常簡單的辦法,把舊的法律全部燒燬,重新制定法律,一個新的世界誕生了。

  完全是靠人的理性來建構一個新的世界,這樣的人不是一個冒充上帝就是無知者。最大的無知就是這樣的人,只有神才能夠想建構、創造這樣的事情。我們人是不能的,我們每個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而且知識本身都會是適合你的那一代的也是它非常大的侷限性。

  知道這個知識鐵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知識批判的可能性,和知識批判辯護性,也就是沒一種知識都可以被批判地,可以被那來討論都是有缺陷的,都是可能被批判的,也是必定要被批判的。沒有什麼理論是完善的。我不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很偉大他知道馬克思主義他的指導性也是與時俱進。與時俱進什麼意思?還有不足的地方還要完善,還要不斷的豐富。但是我覺得現在的教育體制給你們的是一種非常糟糕的讀書的方式,基本上都拿本子記的,老師拿課經講課的,然後你們記知識點。

  老師一講法律有幾個特點,比如他講三個特點,你敢考試答五個特點嗎?你敢答兩個特點嗎?你們都是高考過來的學生,你們都是高考當中的精英。你們都知道的答題的範圍,跑題了就沒分了,猜也要猜進去。這種是沒有用的,這根本就不是你讀書。讀書跟我們講的知識的關聯性就是讀書也要帶著批判性帶著反思性,但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是什麼?我用總簡單的公式就是一加一等於幾的思維方式。把你們從小培養到現在。從小教你一加一等於幾,就是標準答案永遠不在回答問題的人手裡,而在出題的人的手裡,你答題給人家啟示可以的,但是你教育體制是這樣就不行,恰恰最重要的標準的答案最可能趨近答案,最可能有道理也是最有效的答案,也許就在你們每個人的思考當中。

  哪有標準答案?知識都是有限度的,有的理論比那個理論更有說服力,有的理論比那個理論說服力小一些,有的理論看到了這個角度,有的理論看到了另外一個角度,更能說明這個問題。如此而已,但是我們的課堂你們都知道,將來你們是新年級學生,你們還要經歷三年,以後研究生三年,博士生也是這樣教育。所以我進大學當教授我有一條特點。我不上這種課的,我的課全是討論課,不管什麼人,看門的人、掃地的人也可以聽,你坐火車、坐飛機的來也可以聽我不管。

  讀書的時候一定要記著我們知識鐵律規定的,我們如果批判性包括我們自己做的研究一樣,如果沒有批判性的一定是有問題的,批判性不是罵人,批判性是用學理的方式來進行討論,指出對方的知識分析當中的問題,使對某一個問題更加清晰、更加有效,千萬不要誤解批判就是可以罵人。最後學術界是沒有批判性的,聽不到學者之間的真正的交流和討論的,有的就是罵人,就是說這個人水平很差。憑什麼?你憑什麼說他很差,你給我論證一下,你給我講他哪一篇文章很差。在西方的學者中很少聽見的。我只會說我對你的觀點我不太統一,這裡面有什麼樣的問題。你的理論我不太贊同為什麼 ?所我覺得這一點要把握好。

  ***二***讀書基本的態度:慢慢來

  第二點就是我們讀書的基本的態度,如何去讀書你要有一個態度,剛才我一開始就講了,要慢慢來,三個字這是我的經典,所有人問我讀書要注意什麼東西,我就告訴他慢慢來,不著急的,日復一日就像去喝水,呼吸空氣一樣,你可以每時每刻都在那裡看書,像我這樣的人只會讀書,其他都不會,不會逛街、不會旅遊、從來不進商場、不買東西也不知道價格,買貴了,買便宜了不知道沒有任何感覺,你買一個便宜的東西你還很得意是不是?我沒有這個感覺,我不知道是貴還是偏移。

  希望你們去看看,裡面有一個每週的本週書目,每個書目會推薦七八本的書。這個書目裡面有一些簡單的摘要,非常簡短几百字。對你來說不費時間,但是你會知道很多新的、不瞭解的概念,你不可能有那麼多時間讀那麼多書,但是你知道我推薦的書目都是好的書目,比如說你們現在不一定了解公民和市民的區別,公民社會和市民社會的區別,你們不知道共同體和社會的區別,但是你可以看看這段簡要的東西,只要你認這些字,他幫助你涉及到很多問題的角度。如果有興趣可以看這些書。

  ***三***追比聖賢:讀好書

  第三點就是關於如何讀書的時候,就是大家一定要記住追比聖賢。心裡一定要追比聖賢,講追比聖賢什麼意思?不是要叫你當聖賢,跟他比、跟他競爭,你讀書一定要讀好書,讀一流的書,不讀二流的書,要記得一定要去讀好書。你們上課如果老師一天到晚在課堂上講,我的觀點怎麼樣?剛才我講的知識鐵律也是告訴你,每個人理論有限,好的老師不在於他是講師、助教、副教授、教授。要的是他在課堂上能夠告訴你,說你應該去讀康德的書等等。讓你去讀更好的書,讀一流的書。

  第二個,你要讀所有人對他學術評論文章,真正的學術述評,還有學術專著討論的,反對批評的,全部的書評,與它相鄰的學派,比如說你做自由資本主義你一定的要知道批判他的自由主義理論的社群主義理論。你要知道批判他的公立主義的理論,批判他保守主義的理論,當然包括社會主義理論你也要了解,所以你說他三年做不完,他只能寫一篇碩士論文,完了以後博士在跟我讀三年還是這個人,不準做其它的,只做這幾個,否則你就別讀。

  這是什麼意思?你讀懂了一個大師,讀懂了一個理論脈絡,讀懂了一群論證的觀點,你知道學問是如何做的?問題是如何提出來的?不要說本科生的論文,碩士生的論文、博士生的論文都不會寫。

  所以就是說不會寫論文,寫的論文沒有問題。沒有問題意義的時候我們提不出理論問題,我們不會論證,我們不知道怎麼討論,我們就會寫教科書,因為你們最熟悉這些教科書,教科書的寫法,第一章、第二章、中國西方、特點、結論。這哪裡是研究,一點都沒用,所以這是要引起你們重視的。

  ***四***讀書的境界:不求捷徑

  最後一點就是關於如何讀書裡面也有境界,如何去讀書?裡面也有境界的,這個是一般人不太重視的。但是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你一定要記住讀書這個東西是沒有投機取巧的,沒有耍小聰明,對付一下沒有的。因為他最後虧的都是你自己,你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作為大學生,你不是作為社會上的閒散人員在那兒讀書,你一定要想到我讀書對我自己的修養有很大的幫助。

  最重要的表現在什麼地方?表現在我作為這個社會的人,我作為這個世界當中的一員,我作為這樣的社會秩序、這樣性質社會秩序當中的一個人,我對我所處的位置,我對我所在這個位置裡的角色我是很清楚的,我知道這樣的秩序不好,我知道這樣的世界有問題,你都是很清楚的,或者你覺得這個秩序很好,你是很清楚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的品格,你不會有那麼多怨氣。讀書通過自己的腦子,通過自己的眼睛讀到自己心理去的。你們在大學的四年時間非常短,一定要記住,你們記住了這是你們生命當中最寶貴的一段時間,不要隨隨便便的把它放在一個酒店裡面混四年。我們現在的大學就是酒店,你不善待他他就變成了一個酒店,什麼叫大學?大學就是University ,University就是源於universe。Universal普世性。什麼意思?11世紀實際的時候在義大利波羅的海地區,在歐洲的很多人他們喜歡探究普世的原理,普遍的原理這些人聚在一起,住在一起,一起討論然後就成了University。但是我們大學你只是把他當做一個有大樓的。

  有大樓還有大師這就是好大學嗎?不我從來不這麼看我認為一個真正的好大學最重要的就是有好學生,如果這個學校的學生好,他的大學就是五星級的酒店。因為你都在這兒交錢。你自己把五星級的大學變成路邊的小酒店,到這裡認了一些人,在這裡交了錢吃吃喝喝四年,然後拜拜了,換了一個人,另外一個住進去。就是大學要成為大學而不墮落為酒店,要有我們一批優秀的學生。其次才是什麼大樓大師,我認為大樓大師不重要,因為我都不知道我是誰教出來的。你讀書好就行,同學之間互相學,三人之中必有你師,所以我覺得就是一定要有這樣基本的讀書的態度,千萬不要把它變成一個莫名其妙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