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月亮最圓的原因

  農曆每年有12個月,每個月的十五,月亮都要圓一次。可是為什麼月到中秋分外明呢?八月十五為什麼月亮最圓?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每逢農曆初一,月亮執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揹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到了農曆十五,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由於陰曆是以月亮繞地球運轉為規律而制定的,所以會很準確。農曆每年有12個月,每個月的十五,月亮都要圓一次。

  從氣象學觀點來看,是因為每當這個時候,北方吹來的乾冷氣流迫使夏季一直迴旋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上空的暖溼空氣向南退去,天空中雲霧減少了。同時,太陽的傾斜度漸漸變大,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逐漸減少,氣溫一天比一天低,秋風使水汽降低,空氣透明,因而夜空如洗,月亮分外皎潔。

  當然這也是相對的。從天文學的角度看,月亮也不一定只有在中秋才分外明。因為月亮是反射太陽光才亮的,所以從地球上看來,月光的強弱,既與地球看到月亮反光面大小有關,又與月亮距地球遠近及月亮離太陽遠近有關。當月亮反射太陽光的月面最大而近於正圓形,這時,月光應是最明亮的。

  但月亮繞地球旋轉軌道是橢圓形的,近地點也不一定是十五,農曆初一定為“朔”,“望”則要視月球運轉情況而定,通常出現在農曆十五、十六兩天, 甚至十七***比如今年***;另外,地球繞太陽旋轉軌道也是橢圓的,近日點一般都在農曆十一、十二月,並不在八月。只是在寒冬臘月的十一、十二月誰會有心情跑出來站在寒風凜冽的雪地裡看月亮呢?於是豐收的8月就幸運的當選了。

  月球的誕生

  在46億年之前,地球正在孕育當中,地球上的生命更沒有誕生。太陽系還處於混沌初開的太陽星雲階段。在年輕太陽的周圍,龐大的氣體塵埃星雲中,塵埃與塊狀岩石不斷的凝聚、碰撞、吸積,星雲中的部分物質開始生成為環繞太陽的行星和衛星系統。

  對於40億年前月球的形成。人們提出了多種假說。一種假說是分裂說。即有人認為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個整體,那時地球還處於熔融狀態,由於地球自轉非常快,因此月球通過離心力從地殼中分裂出來了。但這要求地球的初始旋轉速度太快以至難以令人置信。另一種假說是俘獲說,即有人認為月球是地球通過地心引力俘獲的現成天體.但這要求一個實際上不可行的擴充套件的地球大氣層來散發穿過大氣層的月球的能量。還有一種假說是同源說.即有人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最原始的吸積盤裡形成的.但這無法解釋月球中金屬鐵的剝奪。而且這些假說還不能解釋地一月系統所要求的高標準角動量。

  還有一種假說是碰撞說。即有人認為地-月系統是一次大碰撞的結果: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上剛剛形成的原始地球。爆炸的物質進入環繞地球的軌道.然後積聚形成月球。然而。隕石分析表明火星和行星這些太陽系內的天體具有與地球大不相同的氧和鎢同位素組成。而地球和月球具有幾乎相同的同位素組成。發表在2012年的對Apollo月球樣本所作的鈦同位素分析也表明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組成。這與月球形成的碰撞說相矛盾。另外,若真的發生了這樣的碰撞。則碰撞過程中所釋放的巨大能量以及隨後在地球軌道中發生的物質重聚將融化整個地球外殼,形成岩漿海洋。新形成的月球上也有它自己的岩漿海洋.估計海洋深度從500km到整個月球半徑之長而事實並非如此。可見碰撞說也不成立。

  既然月球既不是被地球俘獲的一個現成天體。也不是地球與別的天體碰撞的產物.因此月球只能是地球自身的產物。但是,地球也不具有足夠的轉速來把與地球緊密相連的月球部分隨意丟擲去。因此。月球應該是在特殊力的綜合作用下從地球分離出來。進入繞地球旋轉的軌道,形成環地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