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治療方法

  尿內出現蛋白稱為蛋白尿,也即尿蛋白。蛋白尿是腎臟病的常見表現,全身性疾病亦可出現蛋白尿。那麼有什麼呢?下面和小編來看看吧!

  :

  蛋白尿是腎病的一大典型症狀,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並不能體現腎病病情輕重。

  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說明腎臟病理損傷輕;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說明腎病病理損傷嚴重。如如微小病變型腎炎及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腎臟病變輕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達幾克甚至十幾克。

  一般來說蛋白尿分為,選擇性蛋白尿、非選擇性蛋白尿。選擇性蛋白尿,指蛋白質電泳特點是以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為主,如白蛋白、α1球蛋白、轉鐵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較大的蛋白質,如α2球蛋白、纖維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較少。

  在微小病變型腎病、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部分膜性腎病和早期病變的膜性增殖性腎炎及局灶節段性硬化性腎炎患者,多呈現選擇性蛋白尿,表明小網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害較輕。

  非選擇性蛋白尿, 指蛋白質電泳特點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質同時出現, 表明小網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害比較嚴重。

  腎病專家分析,蛋白丟失的多少,與病情的輕重是不成正比的。腎小球病變輕的患者,尿蛋白不一定少,如微小病變型腎炎及輕度系膜增殖性腎炎,腎臟病變輕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達幾克甚至十幾克。

  相反,一些局灶節段硬化性腎炎及新月體性腎炎,其病理損害嚴重,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能只有幾克。所以治療的好壞,主要取決於腎臟病理型別、損害的情況及腎功能情況。

  另外,也要看病人能否與醫生合作,是否注意防止復發誘因的出現如感冒、勞累、腹瀉等,是否能堅持治療,是否避免使用腎毒***物。

  飲食

  腎炎病人出現大量蛋白尿,一般可以通過飲食來補充,認為腎炎病人不能吃含蛋白質的食物的觀點是錯誤的,片面的,即使對慢性腎炎發展到晚期——尿毒症期的病人,也主張給吃高質量的低蛋白飲食。

  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應控制在0。6~0。8克/公斤體重。尿毒症病人,在透析治療期間,尤其是進行腹膜透析時,每日進食蛋白質的量應增加,約1。2~1。5克/公斤體重。腎病綜合徵患者,尿中丟失大量蛋白質,如腎功能正常者,主張進食高蛋白質飲食,以糾正低蛋白血癥,減輕水腫及改善或增強機體抵抗力。

  如果腎炎患者出現氮質血癥,或早期腎功能不全時,則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否則會加速腎功能惡化。總之,不同的病情,應採用不同的飲食食譜。

  當腎病患者出現大量蛋白尿時,也不必過分恐慌;當小量蛋白尿出現時,也不能過分忽視病情的嚴重性,最好及時確診病情,制定相應的治療蛋白尿的方案。從腎臟病理損傷角度徹底恢復腎臟功能,消除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