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別真假蜂蜜結晶_鑑別真假蜂蜜結晶的技巧

  蜂蜜富含銅,鋅等微量元素。蜂蜜放置一段時間後,會因為溫度,溼度的改變而在容器底部或整個容器內形成白色、琥珀色、深褐色、黑色等不同顏色的膏體、固體。這種現象稱為蜂蜜結晶。那麼,如何鑑別真假蜂蜜結晶呢?下面小編告訴你。

  鑑別真假蜂蜜結晶的技巧

  結晶是天然純淨蜂蜜的自然屬性,新蜜從蜂箱出來後,通常情況下為液態,隨著儲存環境的溫度和溼度發生變化,多數蜂蜜都會逐漸結晶,由液態變為黏稠的糊狀,結晶程度大的甚至出現結塊現象。當環境溫度回升到30攝氏度以上時,結晶蜜會逐漸融化***但恢復不到最原始的狀態***。

  因蜂蜜的蜜源不同,結晶的程度也有所差異,個別蜂蜜非常不容易結晶,溫度較低的狀況下僅出現半結晶或變黏稠。如椴樹蜜結晶細膩,烏桕蜜結晶顆粒粗。同一種蜜源的蜂蜜,蜂蜜濃度高的結晶緊密而細膩,濃度低的則結晶鬆散、粒粗。

  不良商販為了謀取利益,有在低品質蜂蜜中人工製造結晶現象,這種結晶一般由蔗糖而來,可用如下兩個簡單的方法綜合識別:

  1.取結晶蜂蜜少許,放於舌尖,然後含在嘴裡,能感到逐漸自然融化,則為蜂蜜天然結晶,如果融化很慢並有過硬的沙粒感,則可能是問題蜜。

  2.取少許蜂蜜,放於左手背,然後用右手背在左手背上輕輕按摩,會感到結晶由小顆粒逐漸變無,接觸面板的感覺由細小沙粒狀逐漸變得滑潤,則為天然結晶。因此蜂蜜也常被用作化妝品的原料之一。

  蜂蜜結晶的原因

  蜂蜜為什麼會結晶?首先要了解蜂蜜的基本成份,蜂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糖份約佔總物質80%,其中果糖和葡萄糖過飽和溶液佔總糖量85-95%,蔗糖佔5%左右。由於葡萄糖具有容易結晶的特性,因此分離出來的蜂蜜,在較低的溫度下***0-14度***放置一段時間,葡萄糖就會逐漸結晶,所以蜂蜜結晶實際上是蜂蜜中葡萄糖引起的,這主要取決於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不易結晶***之間的比例,即葡萄糖佔還原糖的百分比例。一般來說,當葡萄糖與果糖含量相等 1:1 結晶緩慢;當比例為 1:2 時,一般不出現結晶;當比例為1:0.9時,即葡萄糖含量高於果糖含量時,溫度適宜時結晶就很快現。如槐花蜜[4] 葡萄糖與果糖的比例約為 2:3 就不容易結晶;油菜蜜約為18:17 結晶的速度則很快。

  蜂蜜結晶的影響因素

  蜂蜜結晶的速度與其所含葡萄糖結晶核、溫度、水分和蜜源有關。蜂蜜中葡萄糖結晶核非常細小,還有存在於蜂蜜中過的花粉粒,在一定條件下,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圍繞這些細小的晶核長大結晶。蜂蜜中含有的結晶核越多,結晶的速度就越快。蜂蜜結晶速度的快慢還受溫度的影響,在13-14℃時最容易結晶。若低於此溫度,由於蜂蜜的黏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結晶遲緩;若高於此溫度,由於提高了糖的溶解度,從而減少了溶液的過飽和程度,也使結晶變慢。此外,全部結晶的蜂蜜,一般含水量較低,含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於溶液的過飽和程度降低,結晶速度也會變慢或不能全部結晶。蜂蜜的種類不同,結晶也不同,如紫雲英蜜、刺槐蜜、棗花蜜[5] 、黨蔘蜜等少數則不易結晶;而油菜蜜、野壩子蜜、棉花蜜等就很容易結晶。

  假蜜是不結晶的。蜂蜜是糖的過飽和溶液,在貯藏過程中大部分都會有結晶析出,產生分層或成固體,從而影響蜂蜜的感官性狀及商品貨架效能。商家就投消費者所好,對蜂蜜進行加工***破晶核工藝***,通常用200目以上的濾網濾除大量的蜂蜜結晶核,通過77度以上的加熱溫度使之融化以去除,使之不結晶或少結晶。還有的不良廠家在蜂蜜中直接摻入麥芽糖漿使蜂蜜永久不結晶!

  通過經機械加工濃縮水份,去除結晶核使之不易結晶,這種蜜口感極差,有股糊味,稠度很高,沒有香氣,色澤幾乎一樣呈深色,且各種花源的蜜品種風味沒有多大的區別。而天然的蜂蜜各種花源的單花蜜品其色、香、

  味是完全不同的,風味獨特不會雷同,而且在冬季絕大多數的蜜種都會結晶,其營養價值更是加工濃縮蜜無法比擬的,這就是天然成熟蜜與加工濃縮蜜的不同之處。

  另外我國部分養蜂場因天氣影響,雨水較多,形成天然低度蜜***含水份在23%以上即40度以下的蜜***,這種低度蜜很容易發酵,發酵的表現為漲瓶、起氣泡、變得微酸。每個人的味口喜好不同,酷暑季節很多顧客卻偏愛這種微酸的舔味,但冷藏儲存可延緩發酵。

  蜂蜜都是要結晶的,結晶是蜂蜜的固有屬性。這一極其簡單而平常的現象本應真實原本地呈現在消費者面前,但在市場上,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景:蜂蜜大多都不結晶***偶有結晶也呈不正常狀態***,而大量的不結晶“蜂蜜”又起到了客觀上的暗示作用,以至於不少消費者竟據此來辨別真假優劣,讓人深感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