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為什麼會說話

  八哥為鳥綱雀形目椋鳥科八哥屬鳥類的通稱。額羽甚多,形特延長而豎立,與頭頂尖長羽毛形成巾幘;頭側或完全披羽,或區域性裸出。兩性相似。大家都知道八哥會“說話”,那是為什麼呢?現在請閱讀小編分享的八哥的相關知識內容。

  :完善的發聲器官

  鸚鵡為什麼具有學舌的本領呢?原來這與它生有特殊結構的鳴管和舌頭有關。

  人和哺乳動物的發聲是用聲帶,它位於氣管上端的喉頭處。鳥類則不然,其發聲器叫鳴管,位於氣管與支氣管的交界處,一般由最下部的幾個***多為3~6個***氣管環膨大變形,並與相鄰三對***左右***變形的支氣管環共同構成。

  鸚鵡的發聲器官——鳴管比較發達和完善,而且它的舌根非常發達,舌頭富於肉質,特別圓滑,肥厚柔軟,前端細長呈月形,猶如人舌,轉動靈活。由於這些優越的生理條件,所以鸚鵡能維妙維肖地模仿人語,發出一些簡單、準確、清晰的音節。在鳥類學話前,對它們施行小手術,如用剪刀將舌內的舌骨剪斷,或進行捻舌等,這樣,可以使鳥類更多地學些較為複雜的語言。

  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不管鸚鵡多麼能言善辯,都只不過是一種條件反射,機械地模仿而已。這種仿效行為,在科學上也叫效鳴。由於鳥類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鳴叫的中樞位於比較低階的紋狀體組織中,因而它們沒有思想和意識,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也不可能處處十分正確運用這些語言,所以有時甚至會不分場合,亂說一氣,令人哭笑不得。

  :長久的訓練

  八哥學其他鳥鳴叫馴練法。八哥一般不具自己特有的音韻,應注意創造條件,使其學習其他鳥的鳴叫聲。學習鳴叫的最好時間是在每天的早晨。此時的鳥異常興奮,能專心一致地學習,效果比較好。學習時,應把“教師鳥”籠與八哥籠掛在一起,並把籠衣放下,使鳥看不到外界,能集中精力聽、學“師鳥”的鳴叫。也可以將“師鳥”籠掛得高些,學徒鳥籠掛得低些。八哥學其他鳥鳴叫,如學百靈、畫眉、沼澤山雀等鳥的鳴叫,一般經2~3個月就可學會。一隻聰明的八哥可以學會十餘種鳥的鳴叫聲。但要注意不要隨意更換“教師鳥”,學會一種教師鳥的鳴叫之後,需鞏固一段時間再換“教師鳥”,學另一種鳥鳴。

  教學說人語:教學說人語的八哥宜為1歲以下的幼鳥,剛學會泥沙的幼鳥則更好。因為鳥的發情與舌是無關的。教學話的第一步是使鳥馴熟,把八哥喜吃的昆蟲幼蟲***如皮蟲、麵包蟲之類***及香蕉等軟水果,用手拿著喂,喂時給些聲音訊號,使鳥逐漸馴熟,並能按口令上槓、下槓,而後再教學說話。教八哥說話最好在早上空腹時進行,將鳥籠掛在安靜、無雜音干擾的室內,令八哥上棲木,然後有間隔地反覆說一句話,鳥每學一次就獎勵幾務蟲子。

  教師要有耐心,也許開頭兩天它不開口,也不要使鳥“失望”,最後也要給幾條蟲子,以利下次再教;為了使鳥注意力集中,宜左手拿蟲,右手伸直食指作為教話訊號。教學的語音要簡單、明亮,音節由少至多,學會一句並鞏固後再教第二句。一般學一句養3-7天,多的能學會10多句。如果在教說話時,有會說話的成鳥帶領,讓幼鳥對關鏡子學效果更好。也有人用錄音機教學,但要防止鳥亂說,不聽指揮。一隻優秀的八哥鳥能學會說很多句話,如“請進”、“謝謝”、“再見”等,還能次其他鳥的叫聲,更有甚者能效仿:“大大—低低—大—大—大”的喇叭聲。如果一隻能說會道的八哥鳥能出籠玩耍,賞玩起來情趣無窮。

  馴練鳥學人語,還要注意鞏固鳥的記憶力,對所教會的話要天天重複。教新內容前,還要複習學過的話,以防日久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