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書更有效和寫作文的方法

  很多孩子都不會寫作文,一到要寫作文的時候就發愁,不知道如何下筆。家長們也很苦惱,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讀書的方法。

  閱讀有效的方法

  許多人喜歡讀書,讀了一輩子的書,卻出現了兩種結果:有些人從書中獲益很多,有些人卻沒有得到什麼。這除了跟天份有關,還有就是閱讀的方式造成的。

  仔細分析讀書的人,看看他們積累知識的方式,就會發現三種不同的積累方法:圓形短識積累法、方法知識積累法、三角形知識積累法***金字塔形***。

  圓形知識結構的人,知識容量大,但是各科用力平均,沒有專業方向。此種類型的人尤如一則諺語說的:"樣樣都抓,門門不精"。

  方形短識結構的人,對好幾種技能的瞭解都超過了普通的水準,但是卻是不足以形成有別於他人的專業特徵。羅曼·羅蘭曾講過:"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如果以鑿井來比喻知識的精深的話,那麼方形知識結構的人就是犯了"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的錯誤。

  三角形知識結構的人,其知識積累形態成上尖上寬形,是閱讀廣泛、知識面廣而且對一門學科的掌握得非常精深,足以超出他人的讀書型別。有一則諺語講得好:"聰明人接觸所有的知識,但他是精通一門來認識世界。"三角形知識結構的讀書人就是"接觸所有的知識"以"精通一門來認識世界"的典型。

  我國現代著名記者、編輯和政論家鄒韜奮就是以三角形知識結構的方式來讀書的。

  鄒韜奮上中學的時候,學校國語課主要講的還是古文。他求知慾望很強,不滿足於課堂上老師所教的幾篇範文,於是把清人編的厚厚的七十五卷的《古文詞類篡》及《經史百家雜抄》和唐宋八大家個人的文集統統蒐羅來,從頭至尾地看。這中間,他發現自己比較喜歡的文章,就再看第二遍;非常喜愛的,就讀上第三遍;最最喜歡的文章,就專門挑出來,有的還抄在本子上,一有空就反反覆覆地讀。

  按照鄒韜奮這種方法讀書,所讀的書被分置在三個不同的層次上:第一個層次是瀏覽,在瀏覽中發現必須再看一遍的書或一部分書的若干章節;第二個層次是略讀,在略讀中找出自己必須反覆精讀的書或一部分的若干章節;第三個層次是精讀,即反覆研讀由前兩個層次擇取出來的自己"最喜歡"的書或章節。

  這樣,讀書的時候,便不再不分良莠,平均用力;而是在廣泛博覽群書的基礎上,精讀最重要、最有分量的精華部分。所讀的書,經過層層篩選,層層精練,形成了一種"三角式"的積累。最底下的一層最大,是一次性瀏覽的;第二層小些,讀的比第一層精些;第三層第四層更小,而讀得也更精。越往上,書的數量越少,重讀的遍數則相相應越多。

  可見,使用"三角式積累讀書法";既可擁有開闊的讀書視野,又可以有精髓的專門攻讀。如果仔細琢磨一下我國的讀書教育方式,可以發現,它其實也是一種"三角式積累"讀書教育。小學到中學進行的是一種廣泛全面的普及教育,即是以博為主的讀書教育;高中二年級開始分文科與理科,學習的範圍有所縮小,形成了最初步的分類;進入大學以後,細分為各種不同的院系專業,學習的範圍進一步縮小,就此加深了專業的強度;如果讀到碩士、博士、博士後,則研究學習的範圍縮為一個點或一個專業,其專業的水準則可達到極高點。這樣就形成了一種上尖下寬的"三角式積累"的學習系統。

  正是這種外在的教育學習系統,讓人們在讀書中也不知不覺地遵循著"三角式積累"的規律。眾所周知,在所有圖形中,三角形是囁牢固的形狀,是"穩定圖形"。正三角形,它的底越寬,其高度就越高。可見,在"三角式積累讀書法"中,基礎越為廣博,越可成為提高專業素質的有利後盾,就是說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亦可相應提升。

  從上述分析中,可知"三角式積累讀書法"是極穩定、極適於發展的讀書形態。它既廣博,又連線精深,既有開闊的閱讀視野,又連線精髓的專門攻讀。不可否認,"三角式積累讀書法"實是一種值得借鑑的好讀書方法。

  閱讀後怎樣寫好作文

  一、把句子寫完整

  怎樣的句子才算是完整的呢?讀讀下面的句子:

  1.我們勞動。***誰,幹什麼***

  2.小螞蟻運送食物。***什麼,幹什麼***

  3.哥哥是一名少先隊員。***誰,是什麼***

  不難看出:在一般情況下,句子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前半部分交代“誰”或“什麼”,後半部分交代“做什麼”“怎麼樣”或者“是什麼”。前後兩部分說全了,句子才算是一句完整的話。

  需要強調說明的是: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完整句,怎樣的句子才算完整,這只是一個知識性的問題;落實在行動上,即孩子平日在說每一句話,在寫每一句話時,都要認真思考,反覆斟酌,提高“完整”意識,不寫殘缺不全的句子,這才是最重要的。

  二、把句子寫具體

  句子要完整,這是首要的。但在許多時候,句子只做到“完整”是不能準確表達意思的,還要做到“具體”。怎樣的句子才算是具體的呢?讀讀下面這幾組句子,體會一下:

  第一組:

  1、爸爸做工。

  2.爸爸在工廠裡做工。

  分析:第二句寫清了爸爸在哪兒做工。

  第二組:

  1.小蜜蜂飛來。

  2.夏日,一隻金色的小蜜蜂從遠處嗡嗡地飛來。

  分析:第二句寫清什麼時候,有多少,什麼樣,從哪兒,怎麼樣。

  由上面這兩組句子可以看出: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或後面,寫清什麼時候***時間***、有多少***數量***、在什麼地方或從哪兒***地點***、什麼樣***形狀或顏色***、怎麼樣***態勢***、達到什麼程度***情境***等,就寫清了事物外形特點、活動特點,就把自己要準確表達的意思寫出來了,這就叫做把句子寫具體。這樣的句子就算是完整、具體的句子。

  學習把句子寫具體,這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技能,需要孩子們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點,準確運用詞語,進行持久練習。

  三、把句子寫通順

  句子通順,就是句意明白,讀得順口。具體來說,句子通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用詞要準確,經得起推敲。例如:我們把門口的泥土消除掉了。句中,“泥土”不能“消除”,只能“清除”掉。

  2.句中詞語排列的順序要合理。例如:正在花上,有幾隻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這句話改成“有幾隻漂亮的蝴蝶,正在花上翩翩起舞”,句子就通順了。

  3.詞語使用搭配要得當。例如:公園裡生長著各種樹木和五顏六色的鮮花。句中“生長”和“鮮花”兩詞搭配不當,應改為“公園裡生長著各種樹木,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

  4.句中各詞語的意思不能自相矛盾。例如:我斷定他大概是王小剛的哥哥。句中“斷定”與“大概”矛盾,應刪掉“大概”。

  5.關聯詞語的使用恰到好處。例如:只有天下雨,地才會溼。“下雨”不是“地溼”的唯一條件,因此,第一句應改為:只要天下雨,地就會溼。

  6.句意明白,合乎實際,符合情理。例如:博物館裡展出了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說“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不合實際,應改為:博物館裡展出了新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文物。

  四、把句子寫連貫

  連貫,即句子之間連線貫通。顯然,把句子寫連貫,這是指寫幾句話***又叫“句群”***來說的。翻開一些孩子的作文字,段落中上下句不連貫的現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現在:句子之間無順序,承接不緊密,跨度大;上下句之間,被描述的物件***即“主語”***重複出現,不會運用“他***她***”或者“它”這些人稱代詞。怎樣才能做到把句子寫連貫呢?

  1.合理安排順序,使句子連貫。

  有順序,這是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的最基本的要求。這就要求孩子,在寫幾句話時,一定不能東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要圍繞既定的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順序,把相關的句子組織在一起,使句子前後連貫。

  2.學會運用“他***她***”或“它”這些人稱代詞,使句子連貫。

  讀讀下面這段話,想一想,有什麼毛病,怎樣說才好:

  媽媽的衣袖破了。媽媽趕忙從抽屜裡拿出一個小布包。媽媽先從布包裡拿出一根針,一根青線,用牙咬了咬線頭,把線頭穿過針眼。媽媽又從布包裡找出一小塊布,貼在破了的地方,然後一針一線地縫起來。

  讀後,你一定會發現:這幾句話寫的物件是媽媽,主要寫的是媽媽縫補衣服時所作的準備工作,是按事情經過的先後順序排列的。只是由於這四句話的開頭重複出現“媽媽”一詞,因此讀起來顯得很拗口。如果把後面三句開頭中的“媽媽”改成“她”字,這幾句話就連貫多了。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寫作文時,在幾個句子裡,如果寫的是同一個人物***或事物***,後面再指這個人物***或事物***時,就可以用“他***她***”或“它”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