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後如何康復

  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多見於兒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時有發生.那麼呢?小編給您找來了以下的資料,希望對您有幫助!

  骨折的治療方法:

  1. 保守治療:如果骨折移位不明顯,或經過手法復位後,可以通過石膏、夾板或持續牽引或等治療維持骨折端的位置直至骨折癒合,則可以考慮保守治療;但必需考慮保守治療所致併發症的影響。如老年患者髖部骨折,無明顯移位,保守治療需臥床6-12周甚至更長的時間,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墜積性肺炎、泌尿系統感染、壓瘡​等併發症,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2. 手術治療:通常為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以下情況需考慮切開復位:

  1 骨折端之間有肌或肌腱等軟組織嵌入,手法復位失敗;

  2 關節內骨折,手法復位後對位不良,將影響關節功能者;

  3 手法復位未能達到功能復位的標準,見嚴重影響患肢功能者;

  4 骨折併發主要血管、神經損傷,修復血管、神經的同時,宜行骨折切開復位;

  5 多處骨折,為便於護理和治療,防止併發症,可選擇適當的部分行切開復位​。

  骨折常見併發症及處理:

  1.腫脹 外傷後區域性出現腫脹,72小時後達到高峰,之後腫脹逐漸消退。出現腫脹後應抬高患肢,最好高於心臟平面,適當給予冰敷,促進腫脹消退。

  2.石膏壓迫 簡單骨折行手法復位石膏固定​後,由於肢體腫脹逐漸加重,會出現石膏壓迫,導致肢體末端如手指、腳趾等部位出現明顯腫脹、淤青、麻木等情況,應及時到醫療機構鬆開減壓,避免肢體壓迫壞死。

  3. 關節僵硬 患肢長時間固定,靜脈和淋巴迴流不暢,關節腔中漿液纖維性滲出和纖維蛋白沉積,發生纖維粘連,並伴有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致使關節活動障礙。這是骨折和關節損傷最為常見的併發症。及時拆除固定和積極進行功能鍛鍊是預防和治療關節僵硬的有效方法。

  4. 肌肉萎縮 肢體一旦固定或缺乏運動就會發生肌肉萎縮,通過肌肉的主動搜尋可以減輕肌肉萎縮的程度,具體方法為:如果關節可以活動,可以做肌肉的等長收縮即肌肉用力但肢體不會產生動作及等張收縮肌肉用力且產生動作,如果關節被固定住,則可以進行等長收縮的鍛鍊。

  5. 墜積性肺炎​ 多發生於因骨折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特別是大臂粉碎性骨折年老體弱和伴有慢性病的思者,有時可因此而危及患者生命,應鼓勵思者及早下床活動。

  6. 褥瘡 嚴重骨折後患者長期臥床不起,身體骨突起處受壓,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易形成褥瘡。常見部位有能骨部、破部、足跟部。

  7.不同部位的骨折要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下肢骨折會形成血栓,下肢長時間停滯運動,靜脈血會緩慢的流淌,骨折以後也應該加強簡單的鍛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