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的治療方法

  小兒腹瀉,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疾病。主要特點為大便次數增多和性狀改變,可伴有發熱、嘔吐、腹痛等症狀及不同程度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治療原則:繼續進食,合理調配,維持營養;迅速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控制腸道內外感染;對症治療加強護理、防治併發症;避免濫用抗生素。

  1.飲食治療

  ***1***繼續母乳餵養,鼓勵進食。

  ***2***人工餵養兒年齡<6個月者,可繼續餵養日常食用的奶或奶製品;>6個月者給予平日習慣的日常飲食***如粥、麵條、爛飯等,可給一些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避免不易消化食物。

  ***3***腹瀉嚴重或嘔吐嚴重者,可暫禁食4~6小時,但不應禁水。禁食時間≤6小時,應儘早恢復飲食。

  2.液體治療

  ***1***預防脫水 從患兒腹瀉開始,就給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母乳餵養兒應繼續母乳餵養,並且增加餵養的頻次及延長單次餵養的時間;混合餵養的嬰兒,應在母乳餵養基礎上給予ORS或其他清潔飲用水;人工餵養兒選擇ORS或食物基礎的補液如湯汁、米湯水和酸乳飲品或清潔飲用水。建議在每次稀便後補充一定量的液體***<6個月者,50ml;6個月~2歲者,100ml;2~10歲者,150ml;10歲以上的患兒能喝多少給多少***直到腹瀉停止。

  ***2***輕中度脫水者 可給予口服補液鹽***ORS***,用量***ml***=體重***kg***×***50~75***。4小時內服完;密切觀察患兒病情,並輔導母親給患兒服用ORS液。

  以下情況提示口服補液可能失敗:①持續、頻繁、大量腹瀉[>10~20ml/***kg·h***],②ORS液服用量不足,③頻繁、嚴重嘔吐;如果臨近4小時,患兒仍有脫水錶現,要調整補液方案。4小時後重新評估患兒的脫水狀況,然後選擇適當的方案。

  ***3***中重度脫水者 需要住院給予靜脈補液。頭24小時補液總量包括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生理維持量三部分。

  補充累積損失量:

  1***液體量 根據脫水的程度,輕度30~50ml/kg;中度50~100m1/kg;重度100~120m1/kg。

  2***液體種類 根據脫水的性質,等滲性補1/3~1/2張,低滲性補2/3張,高滲性補l/3~1/5張。

  3***具體方案 可參見表3。輕度脫水和中度脫水不伴迴圈障礙者如吐瀉嚴重則必須靜脈補液,輸液速度應於8~12小時內補入。中度脫水伴迴圈障礙和重度脫水者應分兩步驟:①擴容階段給予2﹕1等張液,按20ml/kg,於30~60分鐘內快速滴入,適用於任何脫水性質的患兒。②補充累積損失量,擴容後根據脫水的性質選用不同的液體,並扣除擴容量後靜脈滴注,7~11小時內補入。

表3 不同程度脫水補液方案

程度

累積損失量

繼續損失量

生理維持量

輕度脫水

量:30~50 ml/kg

速度:8~12小時內補入

種類:1/2張或ORS

丟多少補多少或每日30ml/kg

12~16小時內補入1/2張

3﹕2﹕1液或ORS(稀釋後)

每日60~80 ml/kg口服或輸液

12~16小時補入

1/5張,4﹕1液

中度脫水

 

量:50~100 ml/kg

速度:8~12小時內補入

種類:1/2張或ORS

 

同上

同上

重度脫水

擴容:量20 ml/kg;速度:30~60分鐘;種類:等張液(2﹕1等張液);量100~120ml/kg(扣除擴容);速度、種類:同中度脫水靜脈補液

同上

同上

  補充繼續損失量:根據腹瀉或嘔吐中丟失水分的量補充,原則是丟多少補多少,一般是每日10~40ml/kg。給1/2~1/3張液體,在12~16小時內補入。

  補充生理維持量:液體為每日60~80ml/kg。儘量口服,如不夠,則給予1/5張生理維持液靜脈輸入。在12~16小時內補入。

  ***4***糾正酸中毒 輕、中度酸中毒無須另行糾正。重度酸中毒或酸中毒程度重於脫水程度可按血氣BE值或CO2CP糾正,計算公式:所需5%碳酸氫鈉的mmol數=***BE–3***×0.3×體重***kg***或***22–CO2CP***×0.5×體重***kg***。5%碳酸鈉1ml=0.6mmol。稀釋3.5倍成等張液後靜點;如無條件查血氣或CO2CP,可按5%碳酸氫鈉5ml/kg提高CO2CP5mmol給予。

  ***5***補鉀 每日需要量3~5mmol/kg。應見尿補鉀,靜脈滴注濃度<0.3%,24小時均勻輸入,營養不良兒、長期腹瀉兒及重度脫水兒尤其應注意補鉀。

  ***6***低鈣和低鎂的糾正 一般無須常規補充,但合併營養不良及佝僂病時應給予注意,補液中如出現抽搐可給予10%葡萄酸鈣每次5~10ml加等量葡萄糖靜脈緩注,每日2~3次,如無效應考慮低鎂的可能,可給25%硫酸鎂每次0.1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日3~4次。症狀緩解後停用。

  ***7***第二天的補液 主要補充繼續損失量,生理維持量,補鉀和供給熱量,儘量口服,不足者可靜脈補液。

  3.控制感染

  病毒性腸炎不需用抗生素。細菌性腸炎根據病原,選擇抗生素,或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調整。大腸桿菌選羥氨苄青黴素、慶大黴素口服片、多粘菌素E,重症用三代頭孢菌素。鼠傷寒沙門氏菌口服羥氨苄青黴素,重症用三代頭孢菌素。空腸彎曲菌用大環內酯類。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用新青Ⅱ、萬古黴素。真菌性腸炎停用抗生素,口服制黴菌素。

  4.對症治療

  ***1***止瀉 蒙脫石散劑,小於1歲每次1g,1~2歲2g,>2歲3g,沖水20~50ml口服,每日三次。

  ***2***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 可以應用乳酸桿菌、糞鏈球菌、蠟樣芽胞桿菌等微生態製劑。

  ***3***其他 助消化:可用胃酶合劑、多酶片等。止吐:嗎叮啉,每日三次。減輕腹脹:應明確原因後對症處理,可用肛管排氣方法;中毒性腸麻痺所致腹脹可用酚妥拉明,靜注,間隔4~6小時可重複使用。

  5.補鋅

  急性腹瀉病患兒能進食後即予以補鋅治療,大於6個月的患兒,每天補充含元素鋅20mg,小於6個月的患兒,每天補充元素鋅10mg,共10~14天。元素鋅20mg相當於硫酸鋅100mg,葡萄糖酸鋅140mg。

  6.遷延性和慢性腹瀉的治療

  因遷延性和慢性腹瀉常伴有營養不良和其他併發症,病情較為複雜,必須採取綜合治療措施:

  ***1***病因治療 避免濫用抗生素,避免腸道菌群失調。

  ***2***預防和治療脫水 糾正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

  ***3***積極營養補給

  1***繼續母乳餵養

  2***人工餵養兒應調整飲食 小於6個月嬰兒用牛奶加等量米湯或水稀釋,或用發酵奶***即酸奶***,也可用奶-穀類混合物,每天喂6次,以保證足夠熱卡。大於6個月的嬰兒可用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選用加有少量熟植物油、蔬菜、魚肉末或肉末的稠粥、麵條等,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3***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也稱糖原性腹瀉*** 採用去雙糖飲食,可採用豆漿***每100ml鮮豆漿加5~10g葡萄糖***,酸奶,或者低乳糖或不含乳糖的奶粉。

  4***過敏性腹瀉 有些患兒在應用無雙糖飲食後腹瀉仍不改善時,需考慮蛋白質過敏***如牛奶或大豆蛋白過敏***的可能性,應改用其他飲食。

  5***要素飲食 是腸黏膜受損的患兒最理想的飲食,由氨基酸、葡萄糖、中鏈甘油三酯、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組成。即使在嚴重腸黏膜受損和消化酶缺乏情況下仍能吸收與耐受,應用濃度和量根據患兒臨床狀態而定。

  6***靜脈營養 少數嚴重患兒不能耐受口服者,可採用靜脈營養。推薦方案:脂肪乳每日2~3g/kg,複方氨基酸每日2~2.5g/kg,葡萄糖每日12~15g/kg,電解質及微量元素適量,液體每日120~150ml/kg,熱卡每日209~376J/kg***50~90cal/kg***。通過外周靜脈輸入***最好用輸液泵控制輸液速度***,好轉後改為口服。

  小兒腹瀉的病因

  1.感染因素

  ***1***腸道內感染

  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引起,以前兩者多見,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 寒冷季節的小兒腹瀉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腸炎主要病原為輪狀病毒,其次有諾如病毒、星狀病毒、科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狀病毒等。

  2***細菌感染 ①致腹瀉大腸桿菌 包括:致病性大腸桿菌,產毒性大腸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出血性大腸桿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腸桿菌。②彎曲菌 與腸炎有關的彎曲菌屬有空腸型、結腸型和胎兒型3種,95%~99%彎曲菌腸炎是由胎兒彎曲菌及空腸彎曲菌引起的。③其他 包括耶爾森菌,沙門菌***主要為鼠傷寒和其他非傷寒、副傷寒沙門菌***、嗜水氣單胞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

  3***真菌 致腹瀉的真菌有念珠菌、麴菌、毛黴菌等。嬰兒以白色念珠菌多見。

  4***寄生蟲 常見為藍氏賈第鞭毛蟲、阿米巴原蟲和隱孢子蟲等。

  ***2***腸道外感染

  有時引起消化功能紊亂,亦可產生腹瀉症狀,即症狀性腹瀉。年齡越小越多見。腹瀉不嚴重,大便性狀改變輕微,為稀糊便,含少許黏液,無大量水分及膿血,大便次數略增多,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中耳炎等,隨著原發病的好轉腹瀉症狀漸消失。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瀉:常表現為慢性、遷延性腹瀉。由於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一方面使腸道有害菌,耐藥金葡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綠膿桿菌等大量繁殖,另一方面使雙歧桿菌等有益菌減少,微生態失衡而出現腹瀉,大便的性狀與細菌侵襲的部位有關,病情可輕可重。

  2.非感染因素

  ***1***飲食護理不當 多見於人工餵養兒。餵養不定時、不適當或以澱粉類食品為主食,或飲食中脂肪過多以及斷奶後突然改變食物品種,均能引起輕~中度腹瀉***消化不良***。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由於口渴,吸乳過多,增加消化道負擔,均易誘發腹瀉。大便為稀薄或蛋花湯樣,無膿血和酸臭味,如不及時控制,易併發腸道感染。

  ***2***過敏性腹瀉 如對牛奶或大豆製品過敏而引起的腹瀉。

  ***3***原發性或繼發性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 腸道對糖的吸收不良引起腹瀉。

  ***4***氣候因素 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或由於口渴飲奶過多等都可以誘發消化功能紊亂導致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