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嘔吐的治療方法

  嘔吐是小兒時期常見的臨床症狀,不同年齡不同種疾病均可引起嘔吐。那麼有什麼呢?小編給您找來了以下的資料,希望對您有幫助!

  小兒嘔吐治療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位,家長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鐘。

  ***2***家長用兩拇指,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30~50次。

  ***3***順、逆時針摩腹各1分鐘。

  ***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裡、內關穴各約1分鐘。

  2.隨證加減

  ***1***傷食吐型:嘔吐頻繁,口氣臭穢,嘔吐物常伴未消化的乳塊或食物殘渣,大便量多,氣味酸臭,或溏或祕,腹部脹滿,吐後則舒,噯腐厭食,矢氣惡臭,舌質淡,苔厚膩。

  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經100次,揉板門300次。

  ②清大腸20O次,退六腑100次。

  ③以指點揉中脘穴1~3分鐘。

  ***2***寒吐型:起病較緩,嘔吐乳食不化,呈清稀粘液,無臭味,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四肢欠溫,腹痛喜暖,腸鳴,大便溏薄,或為不消化食物,小便清長,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300次,揉闆闆門00次。

  ②揉外勞宮50次,推三關300次。

  ③點揉關元穴1分鐘。

  ④以掌橫擦肩背、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3***熱吐型:食入即吐,嘔吐物酸臭或為黃水,身熱口乾口渴,口脣色紅,煩躁不安,胃脘脹痛,大便稀薄臭穢或祕結不通,小便色黃量少,舌質紅,苔黃。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經200次,清小腸200次。

  ②清大腸200次,退六腑200次。

  ③以拇指側推小橫紋100次。

  ④按揉雙側天樞穴各1分鐘。

  ⑤推下七節骨100次。

  ***4***虛火吐型:時作於嘔,咽乾舌燥脣紅,不欲進食,兩顴發紅,手足心熱,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尖紅,苔少而幹。常角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200次,清肝經200次。

  ②補腎經300次。

  ③推湧泉3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家長以中指先按後揉中脘穴1分鐘。

  ***2***家長將雙手拇指分放於患兒劍突兩側的季肋處,然後向兩旁分椎1~3分鐘。

  ***3***先掐後揉內關穴1分鐘。

  ***4***患兒俯臥位,家長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處肌肉,各15~20次,然後以拇指各按揉1分鐘。

  2.隨證加減

  ***1***感受風寒者,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

  ②推揉太陽穴50次。

  ③清肺經200次,清大腸200次。

  ***2***脾胃虛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300次,揉板門300次。

  ②捏脊5~7遍。

  ③按揉足三裡穴1~3分鐘。

  ***3***飲食過多或不乾淨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胃經300次,清大腸300次。

  ②揉板門100次,運內八卦100次。

  ③推下七節骨100次。

  按摩方法三 1.常用手法

  ***1***患兒坐位或俯臥,家長一手固定患兒頭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處300次。

  ***2***以拇指順運內八卦50~100次。

  2.隨證加減

  ***1***傷食者,加揉板門300次,分推腹陰陽1~3分鐘。

  ***2***脾虛者,加補脾經300次,揉足三裡穴1~3分鐘。

  ***3***溼熱者,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門穴50次。

  ***4***寒吐者,加推三關300次,橫擦背部以熱為度。

  生活調理

  ***1***引起嘔吐的原因很多,嘔吐又常見於某些急性傳染病如流腦、乙腦和某些急腹症如腸梗阻、腸套疊的先兆症狀,治療時必須注意鑑別,查明病因,不能單純見吐止吐,以免貽誤病情。

  ***2***嘔吐時,家長要立即將小兒的頭側向一邊,以免嘔吐物嗆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3***患兒嘔吐時不要餵奶、喂藥,也不要隨意搬動。

  ***4***注意飲食調節,平時餵食要定時定量,多服各種維生素、蛋白質,少進脂肪,斷乳前後要逐漸增加輔食。

  ***5***由於哺乳方法不當或吸奶時吞入少量空氣所產生的吐乳,稱為“溢乳”不屬病態。

  ***6***嚴重嘔吐可導致體液失衡,代謝紊亂,可配合靜脈輸液。

  小兒嘔吐的飲食要點:

  1、蓮子糯米粥

  配料:蓮子50克,糯米150克。

  製法:將蓮子去皮,去心,入鍋煮爛,搗成泥;糯米,去雜,淘洗乾淨。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置旺火上煮沸,入糯米煮至將熟,加入蓮子泥,再煮沸,用文火煮至米爛粥稠,即可,分次給小兒嘔吐患者食用。

  功能:健脾升清,滋陰和胃。本膳用糯米,和胃滋陰,每100克中含釩851微克;蓮子,升清健脾,每100克含釩17821微克。此粥有利溼升清、健全脾胃之功,還能給人體補釩。

  2、蘆根粟米粥

  配料:蘆根60克,粟米50克,生薑汁、蜂蜜各適量。

  製法:將鮮蘆根洗淨,切碎,煎30分鐘,取汁;粟米淘洗乾淨。將鍋置火上,放入蘆根汁,下粟米,用文火煮,使成粥並加入適量的生薑汁和蜂蜜,調勻給小兒嘔吐患者服食。

  功能:清熱生津,和胃降逆。本膳用蘆根,有清熱除煩、養胃生津的作用,常用於溫熱病初起,發熱煩渴、胃熱津傷的小兒嘔吐、呃逆;粟米***小米***可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等。此粥有清熱養陰、益胃止嘔的功效。適用於胃經受熱,小兒嘔吐嚴重,損及胃陰,時作乾嘔,口乾的嬰兒。

  3、橘皮粥

  配料橘皮3~5克,粳米50克。

  製法:把晒乾的橘子皮,研成碎末;粳米,淘洗乾淨。鍋置火上,加入適量清水,放入橘皮末、粳米,煮粥,用大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煮粥,待橘皮爛、米熟後,即可食用。小兒嘔吐患者每日早、晚各飲1次。

  功能:健脾和胃,順氣降逆。本膳用橘皮,有健脾理氣的作用,與補脾胃的粳米煮成粥,適用於脾胃氣滯引起的小兒傷食嘔。

  4、菠菜豬肝泥

  配料:研碎的豬肝1小勺,土豆泥1小勺,菠菜末1小勺,胡蘿蔔末1小勺,豬肉湯、精鹽各少許。

  製法:先把豬肝,洗淨,放入開水鍋中焯一下,撈出再用清水沖洗乾淨,放入碗內,加適量水上火煮熟,控去水分,切成碎末,取1小勺肝末留用。再將菠菜,洗淨,擇去老葉和硬梗,放入開水中燙一下,撈出切成碎末。土豆,蒸熟,去皮,壓成泥取1勺用。把菠菜末、土豆泥、豬肝泥、胡蘿蔔末,一併放在鍋內,加入少許肉湯和鹽,煮成黏稠狀,即成,此方適合小兒嘔吐。

  功能:和胃養肝,生津養血。本膳用豬肝,含鋅豐富,可補肝;菠菜,含鐵豐富,能養血;土豆,和胃健脾;胡蘿蔔,含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等。吃此菜可以補鋅補鐵,健脾胃,補肝血,對嬰兒健康發育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