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症狀怎麼治有什麼方法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主要就是由於頸椎長期勞損所致,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方面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頸椎病的症狀怎麼治

  中藥治療:頸椎病在中醫上看來屬風溼弊痛,在治療上以舒筋通絡、活血化瘀為主,修正頸腰康膠囊為純中藥製劑,其主要成份含有馬錢子、地龍、紅花等,具有通絡散結、消腫止痛的作用,通過人體對藥物的吸收,逐步清除炎症,加之牛膝、乳香、伸筋草等藥物的活血化瘀,續筋接骨的功效,能很快恢復頸腰椎生理健康,達到治癒的目的,同時配以骨碎補,從根本入手補腎強骨,療傷止痛,對骨折有事半功倍之療效。頸腰康膠囊的藥材嚴格通過17道工序炮製而成,採用超微粉碎技術使得有效成分釋放更充分,讓人體吸收更充分、更迅速。

  止痛西藥:只能止痛,不能治痛,長期服用易產生依賴性和毒副作用,不但無益而且刺激腸胃,損傷肝腎。

  牽引治療:經醫學界長期的臨床試驗證明,牽引治療對於多數病人來說只能做到緩解疼痛。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紅外線照射、熱療等方法,所有做過理療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療時會舒服一點,不做後又會和從前一樣。

  推拿鍼灸:和物理治療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緩解病人的臨床症狀為主,而非根治手段。

  封閉療法:俗稱“打封閉針”,就是直接把藥物注射到椎管內或神經根周圍,區域性麻醉以達到止痛效果。封閉藥效過後症狀馬上又恢復。

  手術治療:由於適應症要求非常嚴格,臨床上適合做手術的人群不足5%,加上費用高,創傷大,恢復期長,易復發等特點,所以根本無法全面推廣。

  藥物治療:藥物成份透過表皮逐漸滲透至骨關節深層,人體關節有七層組織結構,一般藥物和普通膏藥只能達到2—3層,使深層的致病因子長期存活下來,這是頸椎病久治不愈、反覆發作的根本原因。

  頸椎病的症狀主要包括

  ***1***眩暈

  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症狀。病人因為頸部的伸展或旋轉而改變體位誘發眩暈症狀。前庭神經核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一般持續時間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即消失,發病時病人可有輕度失神及運動失調,表現為行走不穩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不伴意識障礙。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眩暈屬中樞性眩暈症;迷路缺血性病變屬周圍性眩暈症。部分病人有噁心感,急性發病時病人不能抬頭,少數病人有複視、眼顫、耳鳴及耳聾等症狀。

  在體徵方面,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受限,作頸部旋轉或活動可引起眩暈、噁心或心慌等症狀;部分病人在患側鎖骨上聽診檢查能聽到椎動脈因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雜音。後頸部拇指觸診能摸及患推向一側呈旋轉移位,同時棘突及移位的關節突關節部有明顯壓痛。

  ***2***頭痛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病人在發病時,頭痛和眩暈症狀一般同時存在。其中枕大神經病變是引起頭痛的主要原因。因為椎動脈分支枕動脈供給枕大神經,臨床上椎動脈痙攣引起枕大神經缺血而出現枕大神經支配區頭痛症狀,為間歇性跳痛,從一側後頸部向枕部及半側頭部放射,並有灼熱感,少數病人有痛覺過敏,摸及頭部即感疼痛明顯。另外,副神經周圍支配的斜方肌,其根性的病變或該肌外傷後可引起斜方肌痙攣,而從斜方肌穿出的枕大神經支受到擠壓誘發臨床症狀。寰椎或樞椎發生移位時也可刺激從中穿出的枕大神經而誘發頭痛。

  ***3***視覺障礙

  由於頸椎病引起椎-基底動脈系痙攣,繼發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變,少數病人可出現視力減退或視野缺損,嚴重者甚至可以引起失明現象。

  ***4***突然摔倒

  當病人頸部旋轉時突然感到下肢發軟而摔倒。臨床特徵是:發病時病人意識清楚,短時間內能自己起來,甚至行走。這有別於其他腦血管疾病。

  ***5***根性症狀

  由於區域性解剖的關係,椎動脈型的病人也常常伴有神經根性症狀。

  頸椎病患者注意事項

  1、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鍊。在工間或工餘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運動鍛鍊。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注意端正頭、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

  3、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頸椎病患者飲食的調理應遵循的原則:

  1、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

  2、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

  3、飲食有度,不要做到飢飽失常。

  4、不要經常吃生冷和過熱的食物。

  5、儘量控制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