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是怎麼形成的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面板病,主要好發於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但青春期後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癒。臨床表現以好發於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痤瘡不是什麼大病,只要注意護理,是很容易痊癒的,但是痤瘡分佈的地方恰恰是人們面板露出的地方,很多人都會因為痤瘡感到不雅觀而羞於見人,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痤瘡的相關知識。

  :

  痤瘡的發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症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進入青春期後人體內雄激素特別是睪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進皮脂腺發育併產生大量皮脂。同時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種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遊離脂肪酸,同時趨化炎症細胞和介質,最終誘導並加重炎症反應。

  痤瘡怎麼治療:

  1.日常護理

  每日一到兩次溫水洗臉,清潔面板,忌用手擠壓或搔抓皮損。忌用油脂類、粉類化妝品和含有糖皮質激素的軟膏及霜劑。

  2.痤瘡治療的常用方法

  ***1***區域性外用藥物 維A酸類***維A酸乳膏、阿達帕林凝膠、他扎羅汀凝膠***、過氧化苯甲醯、抗生素類***克林黴素、紅黴素、氯黴素等***、壬二酸、硫磺洗劑等。

  ***2***口服抗生素 首選四環素類***米諾環素、多西環素等***,其次為大環內酯類***紅黴素***,避免選擇常用於治療系統感染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療程通常6~12周。

  ***3***口服異維A酸 對於嚴重的痤瘡,口服異維A酸是標準療法,也是目前治療痤瘡最有效的方法。療程以達到最小累積劑量60mg/kg為目標。

  ***4***抗雄激素治療 如口服避孕藥複方醋酸環丙孕酮片,適用於女性中、重度痤瘡患者,伴有雄激素水平過高表現***如多毛、皮脂溢位等***或多囊卵巢綜合徵。遲髮型痤瘡及月經期前痤瘡顯著加重的女性患者也可考慮應用口服避孕藥。

  ***5***口服糖皮質激素 主要用於暴發性或聚合性痤瘡,遵循短期、小劑量、與其他方法聯合應用的原則。

  ***6***其他 對於不能耐受或不願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還可考慮物理治療,如光動力療法***PDT***、果酸療法、鐳射治療等。

  3.痤瘡的分級治療

  ***1***1級 一般採用區域性治療,首選外用維A酸類製劑。

  ***2***2級 聯合外用維A酸類及過氧化苯甲醯或抗生素,必要時聯合口服抗生素。

  ***3***3級 常常需要聯合治療,口服抗生素聯合外用過氧化苯甲醯和/或維A酸類藥物為首選。有指徵的女性患者也可考慮抗雄激素治療。

  ***4***4級 口服異維A酸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作為一線治療。對於炎性丘疹和膿皰較多者,也可先系統應用抗生素聯合外用過氧化苯甲醯,待皮損明顯改善後再改用口服異維A酸序貫治療。

  4.痤瘡的維持治療

  無論採用何種治療方法,待皮損明顯消退以後均應繼續維持治療,首選外用維A酸類藥物,維持治療6~12個月,必要時可聯合過氧化苯甲醯。

  相關閱讀:

  痤瘡的常見誤區

  誤解一:洗臉次數增加可以清除痤瘡

  事實 汙垢不會引起臉部色斑。與商業宣傳相反,毛孔不會被表面的汙物堵塞。面板深部的毛囊壁堵塞才是痤瘡的發病原因。過度清洗不僅不能防止痤瘡發生,相反還會導致毛囊口堵塞。使用毛巾擦洗還會使毛孔發炎。最好的方法是用雙手輕輕清洗,而且一天只洗兩次。

  誤解二:壓力大導致痤瘡

  事實 壓力大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因而理論上可能會引起痤瘡。事實上,壓力並不是痤瘡的主要發病原因。某些精神科藥物可能會導致痤瘡,但是壓力本身不會引起痤瘡。與其擔心壓力引起痤瘡,不如多花時間研究怎麼治療痤瘡。

  誤解三:手淫或性生活導致痤瘡

  事實 這種誤解源於17世紀,是為了勸阻年輕人手淫,事實上這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痤瘡的發病與雄激素水平相關。高雄激素可能會增加性行為的動力。因此,不是性行為本身加重痤瘡,而是引起性行為增加的雄激素引起痤瘡。

  誤解四:日晒可以治療痤瘡

  事實 短時間內,日晒可以晒紅面板,遮蓋痤瘡引起的紅斑。事實上,日晒斑只是面板損傷。治療痤瘡的同時,保護現有的面板非常重要。日晒可能會激惹面板,加重痤瘡。人們發現,日晒後面板會出現脫皮,短期內痤瘡看上去好轉,長期下去只會加重痤瘡。陽光並不是一無是處,日晒可以幫助我們的面板合成維他命D。痤瘡好發部位應限制日晒,但偶爾晒晒太陽是沒有問題的。

  誤解五:飲食與痤瘡有關

  事實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痤瘡與飲食有關。的確,某些過著原始生活的土著居民完全不長痤瘡,這與現代社會痤瘡廣泛流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否與飲食習慣不同相關呢?這的確值得思考,值得進一步研究。然而,即使痤瘡與飲食有關,我們也不可能恢復我們祖先的飲食習慣。